2025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5月12日

聚题库
05/12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p><p>答 案:错</p><p>解 析: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询问是对被害人和证人的;而对犯罪嫌疑人则是讯问。</p><p>2、“准”,就是要注意策略,讲究工作方法,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要打得适时、有力,同时注意时间、地点、对象、节奏及宣传方法。()</p><p>答 案:错</p><p>解 析:“稳”,就是要注意策略,讲究工作方法,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准”,就是对打击对象一定要调查准确;“狠”,就是要依法给犯罪分子以严厉打击。</p><p>3、公安机关职责具有法律性,即公安机关的职责是由国家法律和法规所确认的。(  ) </p><p>答 案:对</p><p>解 析:公安机关的职责具有法律性,是指公安机关的职责是由国家法律和法规所确认的。故本题说法正确。</p><p>4、吸毒只是危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并不危害社会,所以不应受到法律处罚。()</p><p>答 案:错</p><p>解 析:吸毒对社会的危害包括:(1)对家庭的危害:家庭中一旦出现了吸毒者,家便不成其为家了。吸毒者在自我毁灭的同时,也破害自己的家庭,使家庭陷入经济破产、亲属离散、甚至家破人亡的困难境地。(2)对社会生产力的巨大破坏:吸毒首先导致身体疾病,影响生产,其次是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损失和浪费,同时毒品活动还造成环境恶化,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3)毒品活动扰乱社会治安:毒品活动加剧诱发了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扰乱了社会治安,给社会安定带来巨大威胁。一般情况,吸毒违法,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如果持有毒品较多,则构成刑事犯罪,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故本题说法错误。</p><p>5、公安机关有力防范和打击敌对势力、敌对分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破坏活动,积极防范和打击各种严重刑事犯罪。( )</p><p>答 案:错</p><p>解 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属人民内部矛盾,应以教育为主。</p><p>6、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p><p>答 案:错</p><p>解 析:《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一百零七条:被处罚人不服行政拘留处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可以向公安机关提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的申请。公安机关认为暂缓执行行政拘留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的,由被处罚人或者其近亲属提出符合本法第一百零八条规定条件的担保人,或者按每日行政拘留二百元的标准交纳保证金,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是向公安机关提出,故本题说法错误。</p><p>7、公安机关治安行政处置中的许可,是指公安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示依法允许或者否定的一种权力。( )</p><p>答 案:对</p><p>解 析:公安许可是行政许可中的一种。公安机关治安行政处置中的许可,是指公安机关在行政管理中,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请示依法允许或者否定的一种权力。故本题说法正确。</p><p>8、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警察的本质是一样的。()</p><p>答 案:对</p><p>解 析:不管是古代警察还是近代警察,不管是资本主义国家的警察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警察,在本质上它们都是一致的,即警察都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国家的暴力工具,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警察的本质。注意警察的本质与性质的区别。</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强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是()。</p><ul><li>A:传唤</li><li>B:拘传</li><li>C:扭送</li><li>D:拘留</li></ul><p>答 案:B</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p><p>2、鲜明的阶级性、广泛的()和行为的表率性,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三个最显著的特征。</p><ul><li>A:社会性</li><li>B:人民性</li><li>C:约束性</li><li>D:公正性</li></ul><p>答 案:B</p><p>解 析:阶级性、人民性和表率性,是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的显著特征。</p><p>3、下列不属于治安行政处罚的是()。</p><ul><li>A:行政拘留</li><li>B: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li><li>C:罚金</li><li>D: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li></ul><p>答 案:C</p><p>解 析:治安行政处罚的种类包括警告、罚款、行政拘留、限期出境和驱逐出境、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违法所得或者非法财物等。</p><p>4、人民警察甲涉嫌敲诈勒索、索贿受贿。下列对甲的行为处理正确的是:</p><ul><li>A:应当给予行政处分</li><li>B: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li><li>C:构成犯罪的,追究其刑事责任</li><li>D:以上选项都正确</li></ul><p>答 案:D</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2013年)第二十二条规定,“人民警察不得有下列行为:(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参加非法组织,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参加罢工;(二)泄露国家秘密、警务工作秘密;(三)弄虚作假,隐瞒案情,包庇、纵容违法犯罪活动;(四)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人犯;(五)非法剥夺、限制他人人身自由,非法搜查他人的身体、物品、住所或者场所;(六)敲诈勒索或者索取、收受贿赂……”该法第四十八条规定,“人民警察有本法第二十二条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行政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对受行政处分的人民警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降低警衔、取消警衔。对违反纪律的人民警察,必要时可以对其采取停止执行职务、禁闭的措施”。故本题选D。</p><p>5、人民警察的(),是指人民警察所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心理特征、身体状况诸方面条件的总和。</p><ul><li>A:业务素质</li><li>B:素质</li><li>C:文化素质</li><li>D:政治素质</li></ul><p>答 案:B</p><p>解 析:人民警察的素质,是指人民警察所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心理特征、身体状况等方面条件的总和。</p><p>6、()是我们党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精神的体现。</p><ul><li>A:谨慎</li><li>B:严肃</li><li>C:宽大</li><li>D:认真</li></ul><p>答 案:A</p><p>解 析:谨慎,就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得草率,防止偏差,实行严格审批制度、监督制度,坚持有错必纠。体现了党实事求是、光明磊落和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p><p>7、录用人民警察的原则有公开原则、(),择优原则。</p><ul><li>A:公正原则、平等原则</li><li>B:公平原则、平等原则</li><li>C:平等原则、竞争原则</li><li>D:公正原则、严格原则</li></ul><p>答 案:C</p><p>解 析:人民警察的录用与国家公务员的录用一样,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p><p>8、行为人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其处罚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日。</p><ul><li>A:七</li><li>B:十</li><li>C:十五</li><li>D:二十</li></ul><p>答 案:D</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3年)第十六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故本题选D。</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p><ul><li>A:非法拘禁</li><li>B:以殴打等暴力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li><li>C:违法拘留</li><li>D:因公民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li></ul><p>答 案:ABC</p><p>解 析:根据《国家赔偿法》第3条,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有下列侵犯人身权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1)违法拘留或者违法采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2)非法拘禁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3)以殴打、虐待等行为或者唆使、放纵他人以殴打、虐待等行为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4)违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5)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其他违法行为。据此,ABC项应入选。即使不看法条,从选项入手也不难判断。C项的“违法”,B项“暴力行为”,A项“非法”都透露出并非人民警察的正当执法行为,故都能获得国家赔偿。D项属于公民自己的行为,和人民警察执行职务无因果关系。</p><p>2、有关悬赏通告的表述正确的是()。</p><ul><li>A:目的是为发现重大犯罪线索,追缴涉案财物、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li><li>B:悬赏通告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发布</li><li>C:悬赏通告应当写明悬赏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赏金的具体数额</li><li>D: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悬赏通告</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根据《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70条的规定,为发现重大犯罪线索,追缴涉案财物、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必要时,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发布悬赏通告。悬赏通告应当写明悬赏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赏金的具体数额。《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271条规定,通缉令、悬赏通告应当广泛张贴,并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刊、计算机网络等方式发布。</p><p>3、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遵守以下规定( )。</p><ul><li>A:在传讯时及时到案</li><li>B:不可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li><li>C: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以任何方式通信</li><li>D: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75条第1款规定,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2)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3)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4)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5)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6)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p><p>4、政治纪律就是关于人民警察()方面的规范。</p><ul><li>A:政治觉悟</li><li>B:政治行为</li><li>C:政治言论</li><li>D:政治理论</li></ul><p>答 案:ABC</p><p>解 析:政治纪律是有关人民警察政治觉悟、政治行为和政治言论方面的规范,其基本内容包括四个要点。</p><p>5、下列原则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原则的有()。</p><ul><li>A: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li><li>B: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li><li>C:保障当事人权利的原则</li><li>D:处罚公正、公开的原则</li></ul><p>答 案:ACD</p><p>解 析:根据教材理论的论述,治安管理处罚的原则有过罚相当原则,公正、公开的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B项的“罪责刑”,尤其是“刑”字明显属于刑法的范畴,可以直接排除。</p><p>6、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警察的职能是由( )分别掌管的。</p><ul><li>A:行政机关</li><li>B:审判机关</li><li>C:警察机关</li><li>D:军队</li></ul><p>答 案:ABD</p><p>解 析:警察的职能是由军队、审判机关和行政官吏分别掌管的,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中,没有专门的警察机关,也没有专职的警察队伍。</p><p>7、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先行拘留的是()。</p><ul><li>A: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li><li>B: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li><li>C: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li><li>D: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80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据此,ABCD项均符合。</p><p>8、“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这一主张的哲学依据有()。</p><ul><li>A:感性认识是更改认识的来源和基础</li><li>B:社会意识始终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li><li>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li><li>D: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可以相互转化</li></ul><p>答 案:CD</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对处于群众聚集场所的犯罪分子使用武器的前提是什么?</p><p>答 案: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p><p>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什么措施?</p><p>答 案:交通管制。</p><p>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非法持有、使用人民警察警用标志、制式服装、警械、证件的,由公安机关怎么处理?</p><p>答 案: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或警告。</p><p>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的政治纪律主要有哪些?</p><p>答 案:一、不得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二、不得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三、不得参加罢工。</p><p>5、对被判处拘役、管制的罪犯,由什么机关执行刑罚。</p><p>答 案:公安机关。</p><p>6、公安机关内务建设必须坚持贯彻方针是什么?</p><p>答 案:从严治警、依法治警。</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