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公司信贷
>精选习题
>202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中级)《银行管理》每日一练试题05月08日
2025年银行业专业人员(中级)《银行管理》每日一练试题05月08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警告可以适用对机构的处罚,也可适用于对个人的处罚。()
</p><p>答 案:对</p><p>解 析:警告既可以适用对机构的处罚,也可适用于对个人的处罚。</p><p>2、商业银行应当加强信贷和投资资金拨付管理,将客户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管理状况作为信贷和投资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在已授信和投资项目的设计、准备、施工、竣工、运营、关停等各个环节,均应当设置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评估关卡,对出现重大风险隐患的,可以中止直至终止信贷资金拨付。()
</p><p>答 案:错</p><p>解 析:银行保险机构应当加强信贷和投资资金拨付管理,将客户对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的管理状况作为信贷和投资资金拨付的重要依据。在已授信和投资项目的设计、准备、施工、竣工、运营、关停等相关环节,合理设置环境、社会和治理风险评估关卡,对出现重大风险隐患的,可以按照合同约定中止直至终止资金拨付。</p><p>3、债务人由于经营不善不能偿还贷款,给银行带来3000万元损失,这3000万元损失属于信用风险。()
</p><p>答 案:对</p><p>解 析: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或交易对手未能履行合同所规定的义务或信用质量发生变化,影响金融产品价值,从而给债权人或金融产品持有人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p><p>4、商业银行应当在年度报告中披露持股比例10%以上股东及其持股变化情况。()
</p><p>答 案:错</p><p>解 析:根据《商业银行股权管理暂行办法》第三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半年报或年报在官方网站等渠道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商业银行股权信息,披露内容包括: (一)报告期末股票、股东总数及报告期间股票变动情况;
(二)报告期末公司前十大股东持股情况;
(三)报告期末主要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情况;
(四)报告期内与主要股东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关联方、一致行动人、最终受益人关联交易情况;
(五)主要股东出质银行股权情况;
(六)股东提名董事、监事情况;
(七)银监会规定的其他信息。
</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流动性覆盖率是指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占未来()现金净流出量的比例。
</p><ul><li>A:30天</li><li>B:90天</li><li>C:180天</li><li>D:1年</li></ul><p>答 案:A</p><p>解 析:流动性覆盖率是指合格优质流动性资产占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的比例。</p><p>2、在银行贷款中,单家银行担任牵头行时,其承贷份额原则上不少于银团融资总金额的()。
</p><ul><li>A:35%</li><li>B:20%</li><li>C:10%</li><li>D:25%</li></ul><p>答 案:B</p><p>解 析:单家银行担任牵头行时,其承贷份额原则上不少于银团融资总金额的20%;分销给其他银团贷款成员的份额原则上不低于50%。</p><p>3、关于信用卡诈骗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p><ul><li>A:透支时具有归还意愿,透支后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属于恶意透支,成立信用卡诈骗罪</li><li>B:《刑法》规定,盗窃银行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论处,与此相应,拾得信用卡并使用的,就应以侵占罪论处</li><li>C:根据相关司法解释,在自助柜员机(ATM机)上擅自使用他人信用卡的,属于冒用他人信用卡的行为,涉嫌信用卡诈骗罪</li><li>D: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后又使用该卡的,应以妨害信用卡管理罪与信用卡诈骗罪并罚</li></ul><p>答 案:C</p><p>解 析:关于A项,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四)项规定了“恶意透支”为信用卡诈骗罪的表现形式。但恶意透支与正常透支之后无力偿还应区分,前者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后者不成立犯罪。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信用卡诈骗罪的解释,不能脱离诈骗罪的基本原理,应强调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如果行为人透支时并没有非法占有目的,具有归还的意思,只是后来是经济状况恶化而客观上不能还的,也不能认定为行为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不能认定为是恶意透支。 2009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规定: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的“恶意透支”。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二款规定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一)明知没有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的;(二)肆意挥霍透支的资金,无法归还的;(三)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的;(四)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的;(五)使用透支的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六)其他非法占有资金,拒不归还的行为。”故A项说法错误
关于C项,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2008年5月7日),内容为:拾得他人信用卡并在自动柜员机(ATM机)上使用的行为,属于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的“冒用他人信用卡”的情形,构成犯罪的,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故C项说法正确
关于B项,刑法第196条第3款规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以盗窃罪论处。但是,如果“拾得”信用卡再使用的,认定为是侵占罪,显然太轻了,前行为轻,后行为重,不可能认定为是侵占罪。拾得信用卡再使用的,应成立信用卡诈骗罪。故B项说法错误
关于D项,仅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一罪。行为人用虚假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后又使用该卡,似乎是实施了两个行为,但这两个行为之间具有紧密的牵连关系(手段与目的),刑法明文将该行为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一罪。刑法第196条第1款第(一)项规定,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成立信用卡诈骗罪。需要说明的是,涉信用卡的犯罪,行为人在使用信用卡之前还可能会实施一些其他的违法犯罪行为,如盗窃信用卡、骗取信用卡、抢劫信用卡再使用,但立法、司法解释均将此类行为规定为是一罪。因为,根据信用卡管理办法,信用卡仅限本人使用,而涉信用卡的犯罪大多是使用非本人真实的信用卡,所以,卡的来源的“非法性”是必然存在的,立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也是考虑这一点,所以,对这类行为仅认定为一罪。故D项说法错误
</p><p>4、()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
</p><ul><li>A:权益乘数</li><li>B:资本利润率</li><li>C:成本收入比率</li><li>D:资产利润率</li></ul><p>答 案:C</p><p>解 析:成本收入比率是银行营业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反映出银行每一单位的收入需要支出多少成本,该比率越低,说明银行单位收入的成本支出越低,银行获取收入的能力越强。因此,成本收入比率是衡量银行盈利能力与成本控制能力的重要指标。</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买入返售业务项下的金融资产应当为()等在银行间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交易的具有合理公允价值和较高流动性的金融资产</p><ul><li>A:银行承兑汇票</li><li>B:债券</li><li>C:央票</li><li>D:股票</li></ul><p>答 案:ABC</p><p>2、根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的是()。
</p><ul><li>A:风险管理</li><li>B:关联交易</li><li>C:内部控制</li><li>D:资本充足率</li><li>E:损失准备金</li></ul><p>答 案:ABCDE</p><p>解 析:审慎经营规则的内容可以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本充足率、流动性、资产质量、损失准备金、风险集中、关联交易等各个方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