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综合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5月06日

聚题库
05/06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著作权人是未成年人的,其监护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同意而发表其作品,这不是侵犯发表权的行为()</p><p>答 案:错</p><p>2、西方发达国家的“采编经营相分离”原则,主要是严格要求编辑、记者不能插手经营业务,不能去拉广告,但并不是完全切断采编和经营之间的关系。</p><p>答 案:错</p><p>3、虚假失实新闻对正常的社会信息交流秩序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p><p>答 案:错</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是()。</p><ul><li>A:全国人民达到小康生活水平</li><li>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li><li>C: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li><li>D:建成环境友好型社会</li></ul><p>答 案:B</p><p>解 析: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这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p><p>2、经济制度不同于经济体制,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p><ul><li>A:衍生</li><li>B:集合</li><li>C:基础</li><li>D:呈现</li></ul><p>答 案:C</p><p>解 析: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借以实现的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制度,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的基础和本质内容,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主要特点,规定着它的发展方向,无论选择何种经济体制,都不能背离经济制度的要求;另一方面,经济制度也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反映出来,通过经济体制的运作和改革使经济制度得以巩固、发展和完善。</p><p>3、“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不包括()。</p><ul><li>A:经济建设</li><li>B:政治建设</li><li>C:文化建设</li><li>D:法治建设</li></ul><p>答 案:D</p><p>解 析: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对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阐述是,全面椎讲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的大市场。</p><ul><li>A:统一</li><li>B:开放</li><li>C:竞争</li><li>D:有序</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指由各种不同形式、不同规格、不同对象、不同地区的市场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有机结合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内市场。市场体系内部各类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要使市场体系的整体功能得到发挥,必须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市场体系的功能是其利用自身活动,实现某种既定经济目标的能力,主要包括:①资源配置功能;②平衡供求功能;③服务功能;④利益调整功能和信息传递反馈功能。</p><p>2、现代派文学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变化,流派纷呈。现代派文学的共性表现在()。</p><ul><li>A: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即危机感和荒谬感</li><li>B: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种尖锐对立的关系都有深刻反映</li><li>C:是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li><li>D: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悲观主义色彩</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现代派文学是19世纪80年代出现的、20世纪20年代至70年代在欧美繁荣的、遍及全球的众多文学流派的总称,包括表现主义、意识流小说、荒诞派戏剧、魔幻现实主义等流派。现代派文学的共性表现在:①各流派都强调要表现“现代意识”,其中心就是危机感和荒谬感。②现代派文学对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尖锐对立作了深刻的反映,表现了异化这一主题。③现代派文学是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精神危机的自我表现,它深受唯心主义和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具有虚无主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个人主义的色彩。</p><p>3、社区中人的生活围绕着某种日常互动模式组织起来,这些模式包括()。</p><ul><li>A:购物</li><li>B:娱乐</li><li>C:教育</li><li>D:宗教</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对于社区的定义可以有两种略有不同的表述,其中一种是将社区理解为居住在某一特定地理区域的一群人,他们的生活围绕着某种日常互动模式组织起来,这些模式包括工作、购物、娱乐等活动,以及教育、宗教、行政等设置。</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EFP电子现场制作</p><p>答 案:EFP(ElectronicFieldProduction)即电子现场制作,简方之就是用转播车在现场制作节目或现场转播的活动。无论是现场转播还是现场录像,电视镜头的拍摄、录制和编辑都是与事件发生发展同步进行的,因此现场感特别强。</p><p>2、下面是两则新闻导语,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种导语类型,并说明为什么。导语1:本报讯:“无论何时何地,心灵总会超越身体的限制,让我们一起自由飞翔……”今天晚上,在青岛大学体育馆举行的残奥帆赛闭幕联欢晚会上,“我们一同飞翔”的温情主题被唱响。本届残奥帆赛圆满收帆。导语2:本报讯:记者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初步查明,部分批次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增加蛋白含量人为加人的。目前,已经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卫生部正在全力以赴地排查食用婴幼儿奶粉的患病儿童,免费救治患儿。</p><p>答 案:要点及评分标准:(1)导语1是延缓式导语。延缓式导语的规定是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事实,而是运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的东西,再引出新闻事实。导语1开始引用歌曲,描述了残奥帆赛结束的场景,因此属于延缓式导语。(2)导语2是直接式导语。</p><p>3、设想你是某地电视台记者,在得知下列消息后即着手准备该事件的电视后续报道。请你至少从三个方面提出报道预案,同时拟定题目和基本报道思路。钱塘潮冲倒观潮客20余人受伤昨天下午1时30分许,钱塘江流域浙江海宁市老盐仓回头潮观潮点附近出现大潮,潮水冲上塘坝,造成20佘名观潮者受轻伤,其中在现场维护秩序的5名公安干警也受了轻伤。早报记者了解到,受伤人员随后被送到了海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救治。该院外科主任胡医生介绍,除9人需要住院治疗外,其余人员受伤都较轻,在急诊进行简单的处理后已离开医院。</p><p>答 案:三个方面为:探求事故原因、强化防护措施、救治受伤人员等。(15分)</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否可以协调,结合最近几年的广播电视现象,论述如何协调两者的关系。</p><p>答 案:随着市场的稳定和发展,新闻传媒在全社会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出现空前高涨,随着公众认识和观念的不断提升,新闻传媒的后续影响力将会越来越大。对此,必须认真分析新闻传媒行业生存、繁荣和发展的紧密关系,以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实现对于公众价值观念的影响和引导,发挥媒体宣传作用,稳定社会发展,进一步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可以协调,两者的协调可从以下几点开展:(1)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强调和突出社会效益,为革命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服务。<br />(2)社会效益优先,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只有如此,才能做到三贴近,从而适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br />(3)社会效益优先,实现两个效益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一贯主张。<br />(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属于先进文化的一部分,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创造物质财富,满足人民需要。精神和物质可以相互转化。<br />(5)提高经济效益是新闻媒体自身发展和壮大的客观需要。要遵循新闻媒体的内在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重视经济规律,改善和加强经营工作。<br />(6)科学处理两个效益的矛盾。以湖南电视台为例,近年来,湖南卫视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坚持守正创新、坚守党媒属性,做到“党媒姓党,绝对忠诚”,新近推出的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特别节目《青春在大地》对艺术地诠释重大主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对电视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做到“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行了成功实践。《青春在大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三小”映衬“三大”,在节目的人物定位、叙事结构、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大胆创新,是一部叫好又叫座,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匠心之作。</p><p>2、《中国广播电视<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89.html" target="_blank">编辑记者</a>职业道德准则》规定: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包含哪些要求?请结合实际分析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及危害。</p><p>答 案:(1)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应该对报道内容的真实和准确负责,这一规定的要求如下:①报道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编造新闻,不歪曲、夸大事实。<br />②消息来源必须真实可靠。应深入新闻现场采集第一手信息,保证新闻要素准确无误;未经证实的消息,应加以说明;除需要对提供信息者保密外,报道中应指明消息来源。<br />③认真核实报道内容,包括基本事实、新闻资料、引述转述语言等。对稿件中采用的声音、图像、数据、文件摘录及其他材料,做到真实、准确、科学、统一。<br />④报道中的细节必须真实,不加以拔高、想象和夸张。报道所采用的声音、图像均应来自新闻现场或与报道主题相关的采编活动,而非个人编造或拼接。<br />⑤在报道、说明、解释和评论事实时,要全面把握和正确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因为报道肤浅、片面而导致公众对事物的判断产生偏差或错误。<br />⑥报道一经发布,如果发现错误,应立即公开更正。<br />(2)当前新闻失实的主要表现<br />①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把小道消息当作事实来报道,把内部的计划、设想当成现实来报道。<br />②凭空编造的虚假报道。<br />③文题不符的标题造假。追求视觉冲击力,内容与标题对不上。<br />④夸大其词的失实报道。对事实添枝加叶,移花接木,不少情节和内容是作者想象出来的。<br />(3)新闻失实的危害<br />①损害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br />②误导公众,引发思想混乱,甚至带来不安定因素,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br />(4)新闻真实的重要性<br />真实对于新闻具有重要意义,是新闻的生命。坚持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取得公众信任的前提,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新闻事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新闻是面向社会的信息传播,新闻真实不仅关系到社会成员的利益,而且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利益。失实的新闻报道是新闻工作的大敌,是社会的公害。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必须坚持不懈,持之以恒。</p><p>3、请结合当前我国加强国际传播能力构建的任务,谈谈新闻工作者需要把握哪些方面?</p><p>答 案:作为外宣新闻工作者,一定要认真把握十九大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联系实际,以问题为导向,步步为营,久久为功,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使之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适应。具体内容如下:(1)坚持对外宣传工作的基本原则①党性原则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坚定自觉地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br />②三贴近原则坚持三贴近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坚持三贴近,努力增强对外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br />③实事求是原则无论是口头宣传、文字宣传,还是声像宣传,都应坚持报道的真实性,用事实说话,通过事实本身的力量来说服人。只有坚持报道的真实性,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br />④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在宣传中既要注意宣传内容的思想性,又要注意表达方法的艺术性,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br />(2)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br />①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中的“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最深厚的文化底蕴。<br />②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源头作用要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尤其在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br />③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进入新时代,我们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正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践行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在国际舞台上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共建“一带一路”等,为建设话语体系提供了实践基础,为升华中国理论提供了丰富滋养。<br />(3)创新对外宣传方式<br />①拓展平台、渠道和终端要建立海外机构,实现国际本土化运作。对外机构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特点,寻找当地合作伙伴。地域布局上应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建立覆盖广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走出去新格局。目前,包括人民文学出版社、中译出版社、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五洲传播出版社、外文社等多家出版社已通过与海外伙伴联合成立国际编辑部等形式进行了开拓市场的有益尝试。<br />②优化方法手段要合作传播,讲好世界故事。以“借船出海”“借嘴说话”“借筒传声”为特色的合作传播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既可以共享、共赢,实现本土化运作,也可以进行内容、技术优化配置,实现低成本运营。<br />③丰富产品形态创新外宣融媒体理念,应拥有“互联网思维”和“融合思维”。互联网时代下,外宣工作理念应与时俱进,突破传统媒体的思维框架,拥有并善用互联网介质来思考问题。同时,外宣工作理念还应具备“融合思维”,要善于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有序有效整合并发生融合“化学反应”,使外宣融媒体发挥出“1+1>2”的整合效应。<br />(4)提高议题设置能力<br />①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对外传播的首要议题。<br />②聚焦彰显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主张、中国智慧优越性的重大实践。<br />③着力报道全球聚焦的中国事务。<br />④积极回应国际社会“认知错位”的关键问题。<br />(5)讲好中国故事<br />①以中国梦为引领。<br />②传播好当代中国价值观念。<br />③用好丰富的资源和素材。<br />④坚持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br />(6)传播好中国声音<br />①要当好中国价值的传播者。<br />②要大力发掘西方媒体回避的事实,发出与西方不同的声音,不做西方媒体的传声筒,更不做西方观点的搬运工。<br />③要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际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国际道义,在复杂的国际舆论斗争中始终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态度鲜明,敢于善于开展国际舆论斗争。<br />(7)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我们要满怀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多彩的中国。要求包括:<br />①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br />②理直气壮地向世界说明中国对全球的贡献。<br />③重点展示好四个“大国形象”。</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