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30日

聚题库
04/30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p><p>答 案:错</p><p>解 析:(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它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坚持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①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来自于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②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其他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指它对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革命性是指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己任,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p><p>2、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p><p>答 案:错</p><p>解 析:(1)这是对偶然性的一种片面性的认识。(2)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3)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4)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的必然规律性。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偶然性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从“一国两制”构想延伸开去,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路,即( )。</p><ul><li>A:分而治之</li><li>B:共同治理</li><li>C:和平共处</li><li>D:共同开发</li></ul><p>答 案:D</p><p>解 析:从“一国两制”的思路出发,邓小平进一步设想,有些国际上的领土争端,可以先不谈主权,先进行共同开发。这样的问题,要从尊重现实出发,找条新的路子来解决。把主权问题搁置起来,共同开发,就可以消除多年来积累下来的问题。作为“一国两制”构想之延伸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新思路,是邓小平对世界和平的又一重要贡献。</p><p>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p><ul><li>A: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li><li>B:认识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li><li>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li><li>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li></ul><p>答 案:A</p><p>解 析:直接经验就是亲自实践获得的认识和知识,间接经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认识和知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两条途径,两者是“源”与“流”的关系。人的认识从整体上都起源于直接经验,因此直接经验是认识的“源”,但对于每一个具体的个人,他的认识大量来源于间接经验,不过即使是间接经验的东西,就整个人类而言仍是直接经验,所以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p><ul><li>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li><li>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li><li>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li><li>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界限。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p><p>2、价值评价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主要有()</p><ul><li>A:激励作用</li><li>B:导向作用</li><li>C:调节作用</li><li>D:制约作用</li></ul><p>答 案:ABD</p><p>解 析:价值评价在实践中起激励制约和导向的作用。</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试述如何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p><p>答 案:(1)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具有绝对性,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它又具有相对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主义和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p><p>2、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p><p>答 案:错误。 (1)20世纪50年代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2)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也不是要回到改造前的状态;而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目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统一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道路,有着内在的历史的逻辑关系。</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体现在哪些方面?我国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p><p>答 案:(1)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具体体现在:①坚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指坚持国家领土完整,主权独立,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一切事务。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A.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主权是国家的根本属性,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国家活动的目的是追求国家利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以自己国家的利益为最高准则;<br />B.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就是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与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只有不结盟才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br />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干涉、侵犯他国主权的主要根源。我国外交政策的纲领明确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r />②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世界和平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维护世界和平,主要体现在:<br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形式,具体指在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中,坚持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br />B.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坚持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br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建立国际新秩序,核心是强调不干涉别国的内政,尊重和维护世界各国的主权独立和国家利益,建立民主、平等、合理、公正的新型国际关系,以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人类的共同繁荣。<br />(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br />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只有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经济资源和科技成果,才能发展自己,赶上当代世界的科技和经济发展潮流。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这不仅是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br />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必然导致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br />③对外开放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资金、人才、技术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扩大对外开放,可以引进国外资金、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人才,以克服我国资金短缺、技术落后、管理经验不足等困难。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互通有无,取长补短,能够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此外,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科学、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交流,有利于我们及时了解和掌握各种经济、科技信息。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独立自主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立足点,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对外开放可以加快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国力,从而提高独立自主的能力和水平。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二者统一。</p><p>2、怎样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广大人民群众?</p><p>答 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一切赞成、支持和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阶级、阶层和社会力量,都属于人民的范畴,都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1)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①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动力。工人阶级由于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成为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强大社会力量。<br />②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是由宪法规定的,工人阶级始终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br />(2)农民阶级是人数众多的基本依靠力量。<br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广大农民群众,这是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地位决定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在党的领导下,广大农民表现了可贵的创业精神,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内容的责任制,农村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带动了整个改革和建设事业。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符合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他们忠心拥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成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的依靠力量。<br />(3)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br />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基本力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承担着重大的社会责任。<br />(4)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归纳起来有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和技术员、受聘于外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是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允许下出现的,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主导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的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其经营活动都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劳动者,是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队伍中分化出来的。他们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们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br />(5)中国人民解放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我军的唯一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增强国防实力,是全面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