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28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p><p>答 案:错</p><p>解 析:(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期。(2)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矛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3)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上述矛盾已经解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时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p><p>2、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恩平15-1油田碳封存示范工程在珠江口海域正式投用。</p><p>答 案:对</p><p>解 析: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海上碳封存示范工程——恩平15-1油田碳封存示范工程在珠江口海域正式投用。这标志着我国初步形成了海上二氧化碳注入、封存和监测的全套钻完井技术和装备体系,填补了我国海上二氧化碳封存技术的空白。故本题说法正确。</p><p>3、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它终将取代和超越人类智能。</p><p>答 案:错</p><p>解 析:(1)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是用机械、电子的装置来模拟人脑的某些思维功能。事实上,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有本质的区别:①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②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两者的性质不同,人工智能不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③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两者在相互关系中的地位不同。智能机是人制造的,不管将来发展到什么水平,它都不可能反过来支配人类,人类将永远是智能机的制造者和支配者。(2)所以,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些方面取代人类意识,但不可能完全超越或取代。</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p><ul><li>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li><li>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政治腐败</li><li>C: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li><li>D: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li></ul><p>答 案:D</p><p>解 析: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根本任务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经营性文化产业的主要任务是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养起来”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则应该经费到位,并通过内部改革增强其活力;同时,需要政府“放开手”的经营性文化产业,则应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学会生存,并壮大实力。</p><p>2、党的十八大再次重申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其中第一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p><ul><li>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li><li>B: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li><li>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li><li>D: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li></ul><p>答 案:C</p><p>3、真理的相对性是指真理的()
</p><ul><li>A:客观性、无限性</li><li>B:有条件性、有限性</li><li>C:客观性、一元性</li><li>D:有条件性、有用性</li></ul><p>答 案:B</p><p>解 析:本题考查了真理的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即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即在一定条件下,人们对事物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全的。</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关于我国2022年多项数据说法正确的有:
</p><ul><li>A: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li><li>B: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li><li>C: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2年的9.8万公里增长到2022年的15.5万公里</li><li>D:我国高铁稳居世界第一</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连续14年居全球第一。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705.8万辆和688.7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我国铁路营业里程从2012年的9.8万公里增长到2022年的15.5万公里,其中高铁从0.9万公里增长到4.2万公里,稳居世界第一。故本题答案为ABCD。</p><p>2、2023年1月19日,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
</p><ul><li>A:最公平的公共产品</li><li>B:最普惠的民生福祉</li><li>C: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基础</li><li>D: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li></ul><p>答 案:AB</p><p>解 析:2023年1月19日,国新办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绿色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指出,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故本题答案为AB。</p><p>3、2022年,我国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狠抓----和------两个关键,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p><ul><li>A:就业</li><li>B:人才</li><li>C:产业</li><li>D:科技</li></ul><p>答 案:AC</p><p>解 析:2023年1月19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数据,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42元,同比增长14.3%,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2022年,我国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狠抓就业和产业两个关键,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故本题答案为AC。</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p><p>答 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这就使得党的领导对于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党的领导,就是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纲领,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种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这样就把党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了。(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党只有领导人们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才能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可以说,坚持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标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