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文化艺术类》每日一练试题04月22日

聚题库
04/22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p><p>答 案:对</p><p>解 析:(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个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p><p>2、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p><p>答 案:错</p><p>解 析: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对思想经验的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符合中国国情、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我们党前进的思想,是我们坚定不移要坚持的。而毛泽东个人思想仅仅指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由于受到具体的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其对的一面,也有其错误的一面,我们要辩证的对待。(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杰出贡献和党的集体智慧的相得益彰、交相辉映共同构筑的理论大厦。(2)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伟大工程的建设中,毛泽东的贡献最大、著作最多、水平最高。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个人思想的精华。(3)毛泽东思想又不是毛泽东同志个人的独创,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都对它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和文献都丰富了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因此,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不惑之年”是指()。</p><ul><li>A:30岁</li><li>B:40岁</li><li>C:50岁</li><li>D:60岁</li></ul><p>答 案:B</p><p>2、对“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再持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p><ul><li>A:作者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形出现,因为它会破坏断臂的维纳斯的神秘美</li><li>B:作者会以艺术的名义否定掉即将出现的真正的原形</li><li>C:作者实际上不相信会有真正的原形出现</li><li>D:作者对否定真正的原形的行为怀着一腔怒火</li></ul><p>答 案:A</p><p>解 析: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看,作者认为这种残缺美是无可替代的,因此不希望有真正的原型出现“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否定原型,是因为它会破坏断臂的维纳斯的神秘美。</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韩愈关于教与学的主要观点是()</p><ul><li>A:勤学致知</li><li>B:广泛涉猎,刻苦钻研</li><li>C:不计毁誉,勤于治学</li><li>D:讨论辩难</li></ul><p>答 案:ABC</p><p>2、在《对贤良策》中,董仲舒主要针对文教政策提出了以下哪三点建议?()</p><ul><li>A:罢百家以尊儒</li><li>B:立大学以养士</li><li>C:行贡举以选士</li><li>D: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li></ul><p>答 案:ABC</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一、科目:“素描” 二、要求: 1.试卷纸横用,试卷标题在左侧 2.工具:素描铅笔、橡皮 3.在答卷纸线框内作画 4.试卷中只允许出现试题所指定的物品,不得在答卷纸上添加任何与考试无关的内容 5.构图合理、组合自由、具有艺术性、表现方式不限 三、试题: 素描默写 内容说明:用以下物品组合完成一幅静物画。 1.深色酒罐1个、苹果1个、梨子2个、西红柿1个、盛这半杯水的高脚杯1个。 2.工具:素描铅笔、橡皮。  </p><p>答 案:该题是开放性试题,请考生自行作答。    </p><p>2、一、科目:“色彩” 二、考试形式:根据试题内容的文字描述自由完成一幅色彩默写。 三、试题内容:蓝色桌布1块、可口可乐1瓶、盘子1个、水果刀1个、山楂4个、梨子2个。 四、要求:构图合理、组合自由、具有艺术性、表现方式不限。工具:水粉或水彩  </p><p>答 案:该题是开放性试题,请考生自行作答。</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必须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试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涵义,并说明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p><p>答 案:(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①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②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上面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体系。③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增加环保投入,健全环保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p><p>2、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p><p>答 案:(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①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②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③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①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②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与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①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②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