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4月21日

聚题库
04/21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媒体应以一种平等、尊重的心态来对待弱者。()</p><p>答 案:对</p><p>2、侮辱罪和诽谤罪所侵害的客体具有共同性,都是公民人格权。</p><p>答 案:对</p><p>3、气象信息属于公共信息,因此媒体发布气象信息不需要获得气象部门的同意,但需要如实发布,且发布气象信息后获得的收益应当提取一部分给气象部门()</p><p>答 案:错</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保障公民使用网络的权利,就是保护用户上传的一切言论均不受阻碍和侵犯。</p><ul><li>A:正确</li><li>B:错误</li></ul><p>答 案:B</p><p>2、六访兰考、八下扶沟、四赴宁陵、八下辉县、两上红旗渠,与新华社同事共同采写了《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新闻名篇的记者是【 】。</p><ul><li>A:范长江</li><li>B:范敬宜</li><li>C:邹韬奋</li><li>D:穆青</li></ul><p>答 案:D</p><p>3、中国向世界广播的国家电台,创办于(),英文缩写译名为CRI。</p><ul><li>A:1940年12月30日</li><li>B:1941年12月3日</li><li>C:1949年10月1日</li><li>D:1958年5月1日</li></ul><p>答 案:B</p><p>解 析: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创办于1941年12月3日,是中国向全世界广播的国家电台,是我国唯一一家专门从事国际传播的广播传媒。其宗旨是“向世界介绍中国,向中国介绍世界,向世界报道世界,增进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其英文译名为ChinaRadioInternational,缩写为CRI。</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请选出属于地震报道中新闻失德行为的选项?()</p><ul><li>A:汶川地震中,失去包括自己孩子在内十多位亲人的女警察蒋敏,连续工作了几天几夜,某电视台记者追问“当她照顾灾民的孩子时,会不会联想到自己的小孩”</li><li>B:汶川地震中,一位在水泥板下埋了72小时的幸存者,一电视记者拨通直播间的电话连线让他说话</li><li>C:雅安地震中,某电视台一女记者在地震现场,面带笑容地采访喝到救灾粥的学生,“你今天喝粥开心吗?”</li><li>D:雅安地震中,某电视记者指着救援队员吃的方便面问:“你吃的是什么?”答:“方便面。”又指着冒着热气的方便面问:“是热的吗?”答:“是的。”</li></ul><p>答 案:ABCD</p><p>2、报纸经常采用的资料有()。</p><ul><li>A:新闻人物与组织</li><li>B:新闻背景</li><li>C:新闻地理</li><li>D:科学知识</li><li>E:名词解释</li></ul><p>答 案:ABCDE</p><p>3、根据宪法规定,年满18周岁的公民,享有()。</p><ul><li>A:言论自由权</li><li>B:出版权</li><li>C:选举权</li><li>D:被选举权</li></ul><p>答 案:CD</p><p>解 析: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广播语言的三种形态?</p><p>答 案:1、新闻播音语言;2、实况语言;3、新闻报道语言。</p><p>2、媒体竞争激烈,追求新闻的时效性是新闻竞争中的制胜法宝之一,要尽可能多抢新闻,压新闻是不合时宜的。</p><p>答 案: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抢新闻讲究的是新闻的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特性所带来的必然要求,新闻传播要讲究时效性。<br />(2)压新闻是指新闻要讲究时宜性,时宜性是避免新闻产生负面效应的手段。<br />(3)当时效性与时宜性发生冲突时,要服从时宜性,即新闻媒体的经济效益追求要服从于社会效益。</p><p>3、怎样坚持“三贴近”原则?</p><p>答 案:1、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内容上创新,改进宣传报道。2、提高引导水平要注意在方法上创新。3、提高引导水平要主要在体制上创新。</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做好舆论监督工作的三项基本原则。</p><p>答 案: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应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1)重视建设性监督。舆论监督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程度结合起来。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2)注意监督的科学性。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尺寸。舆论监督要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有正确的判断,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使舆论监督达到正确的平衡。<br />(3)遵纪守法。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舆论监督要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办事。</p><p>2、论述广播电视在抗震救灾报道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p><p>答 案:(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br />(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新闻报道的要求<br />在抗震救灾报道中,要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坚持把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坚持实事求是,维护新闻真实;保持冷静清醒的政治头脑,提高舆论引导水平。<br />(3)抗震救灾报道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成功实践<br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国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做出积极反应,在新闻报道工作中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全面贯彻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体要求。<br />①政治上,紧密配合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宣传中央关于抗震救灾的方针政策、路线措施。<br />②思想上,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针,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准确、及时地报道地震灾情、抢险工作进展及灾后重建工作。<br />③组织作风上,坚持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坚持发扬不怕艰苦、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精神,第一时间将抗震救灾各项信息传达给全国人民,为抢险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取得了抗震救灾报道工作的伟大胜利。</p><p>3、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有哪些影响?广播电视媒体应如何应对?</p><p>答 案:(1)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积极影响电视台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广播电视业务、通信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一体化发展,使三者之间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同时,电视台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能够将来自专门制作公司和信息公司的节目内容传播出去,而且能够将家庭或个人通过简单的摄录方式而获得的节目或信息实现共享,这使得节目和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此外,电视台的数字化能够使电视通道真正实现图像、声音和数据等资源的组合,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科技的变革也扩大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应力范围,增加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收益。<br />(2)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面临的困境<br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带动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化创新,而网络媒体等各种新型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生存与发展的局限性愈发明显。电视新闻面临新的挑战,具体内容包括:<br />①时效性滞后<br />传播日常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与新鲜事是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要功能。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与移动端媒体等各种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让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滞后这一缺陷更加突出,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新媒体的冲击。<br />②互动性不足<br />网络媒体与移动端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接收与交流热点新闻与话题提供了平台,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更强,互动方式更加多样化。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新闻信息时与受众缺乏互动、交流,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及时掌握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情况,受众没有反馈渠道,广播、电视缺少相应的互动平台,与受众的互动不足。<br />③创新性不足<br />在融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却仍然停留在原地,缺少了创新的构思和内容,大部分广播电视新闻还是以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为主,新闻内容及形式单一化,存在非常严重的媒体同质化现象。同时,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当中充斥着大量的空话和套话,受众感觉味同嚼蜡,很容易造成受众疏离的情况。<br />(3)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策略<br />①坚持应用互联网思维谋发展<br />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产内容、生产方式和生产渠道,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思维方式。广播电视台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使用创新的服务思维和引导思维,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满足不同客户终端的用户需求。在融媒体时代,需要更加重视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要求及时进行调整,为受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新闻播报服务。<br />②坚持内容为主<br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内容”都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融媒体时代创新发展,需要坚守自身本质,以内容为主,强化新闻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时政新闻要求一定要新颖,要积极创新时政新闻给人的刻板印象,改变传统会议活动报道方式,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变化跟百姓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拓展新闻的广度,并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时政新闻,拓展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br />③坚持多屏互动<br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需要积极创建出新闻媒体的融合机制,在新闻采集过程中根据不同终端需求选择针对性的素材,整合加工之后传播给不同渠道的用户,实现同一个新闻不同平台和不同维度的传播。此外,可以在广播电视新闻播出之前,提前给受众提供话题,引导受众能够实时参与其中,实现多屏互动的效果,提升受众的参与积极性。<br />④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br />广播电视媒体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培养更多的专业型、综合性新闻人才,同时在内部形成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确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定期培训采编工作人员,创新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法,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