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4月17日

聚题库
04/17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不再需要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应完全依靠党的领导。</p><p>答 案:错</p><p>2、新闻采写是具有社会性的精神生产活动。()</p><p>答 案:对</p><p>3、尽可能采访到被批评对象,尊重其辩护、辩解的权利。若经过努力仍没有采访到某一方,应在稿件中加以说明()</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广播新闻中,简明新闻、快讯、短讯等,一般()。</p><ul><li>A:要拟简单明了的标题</li><li>B:不拟标题</li><li>C:标题不能像报刊标题那样复杂</li><li>D:利用图像、音乐组成片头</li></ul><p>答 案:B</p><p>解 析:广播新闻中,消息特别是简明新闻、快讯、短讯等,一般不拟标题。其他的广播新闻体裁,标题也要相对简单明了,易听易懂,而不能像报刊标题那样复杂。广播新闻提要往往可部分取代标题的功能。</p><p>2、“用户生产内容”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网友将自己DIY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其英文简称为()。</p><ul><li>A:UGG</li><li>B:CGU</li><li>C:UGC</li><li>D:CUG</li></ul><p>答 案:C</p><p>解 析:“用户生产内容”英文简称为UGC(UserGeneratedContent),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是指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p><p>3、新闻舆论处在()领域的前沿,对社会精神生活和人们思想意识有着重大影响。</p><ul><li>A:思想理论</li><li>B:意识形态</li><li>C:公众意见</li><li>D:社会思潮</li></ul><p>答 案:B</p><p>解 析:新闻舆论处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对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有着重大的影响,舆论引导正确,利党利国利民;舆论引导错误,误党误国误民。做好新闻宣传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关系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系国家长治久安。</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以下强调“按传播规律办事”要求的文章或文件有哪些?()</p><ul><li>A:《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陆定一)</li><li>B:《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2003年中央文件)</li><li>C:《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2012年中央文件)</li><li>D:《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列宁)</li></ul><p>答 案:BC</p><p>2、之所以说报纸编辑是报纸及其新闻传播活动的“总设计”与“总指挥”,是因为()。</p><ul><li>A:报纸编辑是报纸编辑方针的制定者</li><li>B:报纸编辑是报纸整体形象的设计师</li><li>C:报纸编辑是每一阶段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li><li>D:报纸编辑是记者从事采访写作的指挥员和参谋</li><li>E:报纸编辑是报纸产品销售的决策者</li></ul><p>答 案:ABCD</p><p>3、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些论述中?()</p><ul><li>A:出版工作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为人民服务</li><li>B:政治家办报</li><li>C:强调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li><li>D:新闻必须是客观的、真实的、公正的、全面的,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li></ul><p>答 案:ABC</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广播的产波符号?</p><p>答 案:语言、音乐音响。</p><p>2、简述当前世界上存在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的种类及其异同?</p><p>答 案:目前,世界上存在的兼容制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分别为NTSC制、PAL制和SECAM制。(1)这三种制式的共同点是都传送了亮度信号和红色差信号及蓝色差信号,且都采用以色差信号调制在彩色副载波上的方式实现频谱间置,以达到兼容的目的。(2)三种制式的主要区别是色差信号调制载波的方式不同。虽然这三种制式都与黑白电视兼容,但是它们之间却相互不兼容,因此,在三种制式之间进行节目交换时,需要先进行制式转换。</p><p>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就是要带着质疑一切的精神去进行新闻报道。</p><p>答 案:这一说法是不正确的。(1)舆论监督的实质就是人民的监督。舆论监督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机制,在整个社会监督体系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2)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而新闻舆论监督是最主要、最常用、最有效的一种方式。新闻事业的舆论监督主要有五种功能:一是舆论监督的最大功能在于监督社会环境,推动社会发展;二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调节功能;三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控制功能;四是舆论监督具有社会制衡功能;五是舆论监督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社会监督。(3)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坚持建设性监督、科学监督、依法监督的原则。建设性监督是指要善于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把舆论监督的力度与社会、人民群众的承受力结合起来。舆论监督效果要有利于改进工作和解决问题,有利于稳定大局和振奋民心,有利于中央的统一工作部署和维护中央的威信。科学监督,是指在监督过程中把握好“适时、适量、适宜”的度,注意平衡,掌握分寸。要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发展的主流与本质有正确的判断,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对事物的整体进行全面认识,使舆论监督达到正确的平衡。依法监督,是指舆论监督的运作必须严格限定在法律、制度、政策以及社会道德规范允许的范围内;要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宣传纪律,按照相关法律、政策和规定办事。</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有哪些影响?广播电视媒体应如何应对?</p><p>答 案:(1)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对广播电视新闻工作的积极影响电视台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实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广播电视业务、通信业务和计算机业务的一体化发展,使三者之间相互渗透,共同发展。同时,电视台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能够将来自专门制作公司和信息公司的节目内容传播出去,而且能够将家庭或个人通过简单的摄录方式而获得的节目或信息实现共享,这使得节目和信息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此外,电视台的数字化能够使电视通道真正实现图像、声音和数据等资源的组合,使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科技的变革也扩大了广播电视行业的应力范围,增加了广播电视行业的收益。<br />(2)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面临的困境<br />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带动信息传播方式的优化创新,而网络媒体等各种新型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影响,广播电视新闻生存与发展的局限性愈发明显。电视新闻面临新的挑战,具体内容包括:<br />①时效性滞后<br />传播日常生活中的热点话题与新鲜事是广播电视新闻的主要功能。新媒体环境下,网络媒体与移动端媒体等各种新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让广播电视新闻的时效性滞后这一缺陷更加突出,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新媒体的冲击。<br />②互动性不足<br />网络媒体与移动端媒体等新媒体的发展,给人们接收与交流热点新闻与话题提供了平台,信息传播的互动性更强,互动方式更加多样化。与新媒体相比,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在传播新闻信息时与受众缺乏互动、交流,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无法及时掌握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情况,受众没有反馈渠道,广播、电视缺少相应的互动平台,与受众的互动不足。<br />③创新性不足<br />在融媒体时代发展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新闻却仍然停留在原地,缺少了创新的构思和内容,大部分广播电视新闻还是以时政新闻、民生新闻为主,新闻内容及形式单一化,存在非常严重的媒体同质化现象。同时,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当中充斥着大量的空话和套话,受众感觉味同嚼蜡,很容易造成受众疏离的情况。<br />(3)信息传播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创新发展策略<br />①坚持应用互联网思维谋发展<br />互联网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的生产内容、生产方式和生产渠道,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思维方式。广播电视台需要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使用创新的服务思维和引导思维,把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满足不同客户终端的用户需求。在融媒体时代,需要更加重视受众对于新闻内容的反馈,并根据反馈要求及时进行调整,为受众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新闻播报服务。<br />②坚持内容为主<br />不管时代如何发展,“内容”都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因此传统的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融媒体时代创新发展,需要坚守自身本质,以内容为主,强化新闻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求突破。时政新闻要求一定要新颖,要积极创新时政新闻给人的刻板印象,改变传统会议活动报道方式,把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变化跟百姓的生活结合在一起,拓展新闻的广度,并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时政新闻,拓展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br />③坚持多屏互动<br />融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需要积极创建出新闻媒体的融合机制,在新闻采集过程中根据不同终端需求选择针对性的素材,整合加工之后传播给不同渠道的用户,实现同一个新闻不同平台和不同维度的传播。此外,可以在广播电视新闻播出之前,提前给受众提供话题,引导受众能够实时参与其中,实现多屏互动的效果,提升受众的参与积极性。<br />④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br />广播电视媒体需要根据自身发展特点,培养更多的专业型、综合性新闻人才,同时在内部形成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确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目标,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要定期培训采编工作人员,创新工作人员的工作观念和工作方法,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p><p>2、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必须把好关、把好度,其具体含义是什么?</p><p>答 案: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br />(1)时:掌握时机节奏。时,就是时机、节奏。精准把握时机、节奏,对做好新闻工作至关重要。准确把握新闻报道的最佳时机,在合适时间编发合适的报道,才能充分利用新闻资源,有效回应公众关切,实现报道价值的最大化。时效决定成效,速度赢得先机。没有时效性就没有新闻。<br />(2)度:把握力度分寸。度,就是力度、分寸。新闻报道该造势的要造势,但不能在个别用词上大造其势;该突出的要突出,但不能渲染过头,都搞成排浪式宣传;该有力度的要有力度,但不能大轰大嗡,不能为取悦受众而“失向”、因盲目介入而“失准”、为吸引眼球而“失真”、为过分渲染而“失范”、为刻意迎合而“失态”。要因事制宜、因时制宜,精准研判舆情,恰如其分地掌握舆论引导的密度和尺度,既不把大事说小,也不把小事说大。什么问题适宜在什么范围内报道,什么问题适合强化报道、什么问题适合淡化报道,要认真研究,掌握好火候。需要区别不同情况、不同内容,合理运用媒体和宣传方式,有的需要各类媒体和各种方式一起上,有的更适宜传统媒体发声定调,有的则适宜网上来网上去,这些都要视情况而定。掌握新闻舆论引导的“度”是做好新闻工作的基本功。<br />(3)效:讲求效果实效。效,就是效果、实效。新闻舆论工作最终要看效果,这个效果就是群众口碑好、社会共识强。要抓住涉及治国理政的战略问题、广大群众关注的现实问题、国内外发声的热点问题,找准思想认识的共同点、情感交流的共鸣点、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化解矛盾的切入点,不断提高工作实效。做好新闻舆论工作,要讲求艺术、改进方法,注重联系实际阐释理论、围绕关切解读政策、针对问题解疑释惑,增强说服力、感染力。对一些重大敏感问题,要掌握好介入点,把握节奏、顺势而为,防止形成炒作。这就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要以宣传效果为最终目的,改进方法手段,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要坚持全局视野、百姓视角,把宏观叙事和新闻故事结合起来,把政策解读和民生解答结合起来,让新闻报道更轻快、更活泼、更亮眼,新闻评论更新颖、更精辟、更务实,新闻传播方式更鲜活生动、更接地气、更有活力,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贴近性和吸引力。</p><p>3、如何把握新闻工作的时度效?</p><p>答 案:舆论引导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把握规律、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是党委政府满足公众知情权、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是把脉舆论动态、回应公众关切、做好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应当遵循的根本要求。为什么要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时度效是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的标尺,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这一重要论述是对新闻舆论规律的精炼概括和高度总结,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遵循。<br />把握新闻舆论的时度效,时是前提,是决定新闻价值的重要因素,强调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占领舆论制高点,压制谣言与错误观点传播,赢得话语主动权。度是关键,要根据事件的背景成因、性质特点、影响范围,全面地把握新闻舆论工作的节奏、尺度和力度,防止舆论引导冷热失度、褒贬失当、急缓失衡、错位失焦。效是目标,讲求传播策略,注重引导艺术,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把追求效果、凝聚共识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br />(1)抓住时<br />把握新闻的时效性,就可以赢得舆论引导的先机。抓住时,就是先人一步,先声夺人,掌握主动权和话语权。<br />①注重时效<br />时效性是衡量新闻的决定性标志。新闻媒体在新闻发生时,要用最快的速度对新闻事实进行真实、准确的报道,对重大事件迅速发声,对突发事件及时反应,做到关键时刻不失语,重大问题不缺位。<br />②选择时机<br />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既要突出实效,也要选准适当的报道时机。在评估国际舆论态势与国内舆论走向,把握社会预期和社会心态,在事件发展与处置的关键节点上,我们要善于利用机会,顺势而为、借力发力、重锤定音,达到事半功倍的传播效果。<br />③把握时势<br />报道什么或不报道什么,一定要把握好时势。要根据实际需要,而不单纯是新闻价值来取舍。有些新闻需要抢时间,有些新闻就要暂时放一放,还有一些新闻则是不发为好。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br />(2)掌握度<br />我们在新闻报道、舆论引导的时候,要掌握分寸力度,让新闻宣传恰如其分。把握好度就是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尺度,报道新闻事实时,不隐瞒、不夸大、不歪曲,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br />①把握分寸实事求是<br />权威发布要全面客观、准确平衡,既不能把大事说小,也不能把小事说大。个别不是一般,一般也不是个别;局部不是全局,全局也不是局部。要防止以点带面、以偏概全,把个别现象说成普遍问题,把意外孤立事件上升为制度问题,把不该褒奖的渲染拔高,把应该贬抑的炒热放大。<br />②把握力度轻重适宜<br />舆论引导要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众生喧哗、杂音,要积极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对错、公私、美丑、善恶,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br />③把握节奏动态调整<br />舆论引导要在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面对众生喧哗、杂音,要积极引导人们分清是非、对错、公私、美丑、善恶,激发全社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br />(3)注重效<br />注重效就是保证新闻宣传产生好的效果,增强影响力、吸引力、感染力,使群众爱听爱看。<br />①要学会读心术<br />舆论引导时,要深入研究不同群体的心理、心态,要学会读心术,既要掌握大多数人的共同愿望,也要了解少数人的合理需求,知人知心,分类处理,该鼓劲的鼓劲,该引导的引导,该解惑的解惑,该纠偏的纠偏。<br />②要注重分众传播<br />新的传播环境下,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不断上升,要精准定位受众,从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偏好媒介习惯入手,进行信息生产的供给侧结构改革,通过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有效驾驭算法,创新传播策略和路径,提升分众化信息传播、信息抵达与信息接收的效果,能迅速将大众细分为不同小众,解决好对谁说、说什么的问题,以此全面提高舆论引导效果,提高新闻宣传效果。<br />③要转换话语体系<br />舆论引导最忌讳讲官话、套话、大话、空话。正面宣传要用心用情做,让群众爱听、爱看,不能搞假大空式的宣传,不能停留在重复喊空洞口号的套话上,不能用一个模式服务不同类型的受众,背景、细节、故事既是公众想听的内容,也是传递主流价值观最好的载体,能引发公众的兴趣和思考,情感、情怀,既能与公众产生共鸣,也能与公众达成共识。<br />时度效是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的关键所在,掌握舆论引导主动权,要求我们把握新闻舆论规律,在新闻报道中贯穿时度效的原则。一方面要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全面地观察总体舆情,善于动态地分析舆论现象,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舆论引导策略,善于系统地发现舆论,掌握背后的矛盾因素,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原则性、预见性、系统性。另一方面,要善于在纷繁复杂、各种因素交织的舆论漩涡中,厘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区分轻重缓急,把握本质主流或趋势,盯准舆情重点,策划引导议题,整合舆论资源,统筹传播渠道,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做到有序、有力、有效引导好舆论。</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