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面试
>精选习题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4月11日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4月11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简报一般由报头、称谓、正文、报尾四部分组成。
</p><p>答 案:错</p><p>解 析:简报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p><p>2、李白,诗风豪放飘逸,有“诗圣”之称。杜甫,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有“诗仙”之誉。他们共同创造了盛唐诗歌的巅峰。
</p><p>答 案:错</p><p>解 析:李白有“诗仙”之称,杜甫有“诗圣”之誉。</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p><ul><li>A:《离骚》</li><li>B:《古诗十九首》</li><li>C:《乐府诗集》</li><li>D:《诗经》</li></ul><p>答 案:D</p><p>解 析: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p><p>2、《九辩》是楚辞体中的名篇,其作者是()
</p><ul><li>A:屈原</li><li>B:宋玉</li><li>C:刘向</li><li>D:王逸</li></ul><p>答 案:B</p><p>解 析:《九辩》的作者是宋玉。</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宋词按艺术风格分为()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作者是苏轼,字(),号(),我国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的代表词人。与其父()、其弟()并称“三苏”。“大江东去,()()”“江山如画,()。”“乱石穿空,()()。”“人生如梦,()。”《雨霖铃》的作者是(),婉约派的代表词人。“多情自古伤离别()()”“今宵酒醒何处?()()。”“念去去,千里烟波,()。”“寒蝉凄切,()()”
</p><p>答 案:豪放派;婉约派;子瞻;东坡居士;苏洵;苏辙;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一尊还酹江月;柳永;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杨柳岸;晓风残月;暮霭沉沉楚天阔;对长亭晚;骤雨初歇</p><p>2、(),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p><p>答 案:君子生非异也</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阅读下面一则邀请函,对里面的问题写出修改方案。(提示:不改变原意)<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9/0766dbffca59548.png" />
(1)格式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p><p>答 案:(1)称呼应顶格。(2)①“校威”应改成“校风”;②“校委会全体成员集体”应删去“全体”或“集体”;③“开展一次懂法、学法”应改为“开展一次学法、懂法活动”。</p><p>2、下面一则征稿启事中有四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9/0766dbff67a9c8c.png" /></p><p>答 案:(1)去掉称呼“爱好文学的同学们:”日期与“《晨钟》编辑部”的位置调换(2)去掉正文中的“左右”一词在正文最后应补上“稿件投往何处”的相关内容
</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第一段对文章内容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p><p>答 案:领起全文内容,写对黄河入海情景的想象,表达了作者对身临其境感受壮观景象的向往,也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p><p>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懂。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
①千<u>乘</u>之国——乘:______
②夫子<u>哂</u>之——哂:_____
③以俟君子——俟:_____
④<u>莫</u>春者,春服既成——莫:_____</p><p>答 案:①兵车②笑③等待④同“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