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4月08日

聚题库
04/08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人性是自私的。</p><p>答 案:错</p><p>解 析:从以下三方面看,“人性是自私的”这一论断是错误的:(1)从人的本质上看,“趋利避害”是生命物质的一种本能,但人与其他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把生命物质的本能说成是人的本性,就把人降低到了动物的水平,这是错误的。(2)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上看,私有观念不是从来就有的,在原始社会,人们就没有私有观念;私有制产生后,才产生了私有观念;私有制消灭以后,人的私有观念也将消失。可见,把自私说成人的天生本性并将永恒存在,是不科学的。(3)从思想方法上看,认为“人性是自私的”也是以偏概全的片面观点。如上所述,在没有私有制的社会里,并没有私有观念;即使在私有制社会里,自私也并不是一切人的共性,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人,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公而忘私就是证明。</p><p>2、偶然性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只起破坏作用。</p><p>答 案:错</p><p>解 析:(1)这是对偶然性的一种片面性的认识。(2)偶然性是和必然性相对应的哲学范畴,是指事物联系和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产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3)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受必然性的支配和制约,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或阻碍作用。(4)科学研究的任务就是要抓住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偶然现象所提供的“机遇”,揭示其背后的必然规律性。在实践活动中,利用偶然性所提供的有利“机遇”,促进事物的发展,避免不利的偶然性因素对事物发展的阻碍和破坏作用。</p><p>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p><p>答 案:对</p><p>解 析: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这是一个过渡时期,是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存在的社会。自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年底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自1956年年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p><ul><li>A:改革开放</li><li>B:创新驱动</li><li>C:经济发展</li><li>D:社会稳定</li></ul><p>答 案:A</p><p>2、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  </p><ul><li>A:抑制通货膨胀</li><li>B:促进经济结构优化</li><li>C:保持经济增长</li><li>D:保持经济总平衡</li></ul><p>答 案:D</p><p>解 析:宏观调控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其中,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p><p>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  </p><ul><li>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li><li>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li><li>C: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li><li>D:官僚资本主义</li></ul><p>答 案:C</p><p>解 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①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依然占有显著的优势;②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未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③封建专制政权被推翻了,取而代之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以及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④帝国主义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也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的总根源;⑤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性;⑥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少有的。官僚资本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而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此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强调,按照()的战略路径,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  </p><ul><li>A:夯实基础</li><li>B:赋能全局</li><li>C:强化能力</li><li>D:优化环境</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强调,按照夯实基础、赋能全局、强化能力、优化环境的战略路径,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故本题答案为ABCD。</p><p>2、2023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意见》提出要遵循________的基本原则。  </p><ul><li>A:整体设计,协同育人</li><li>B:因地制宜,体现特色</li><li>C:系统观念,问题导向</li><li>D:以管促建,提升质量</li></ul><p>答 案:ABD</p><p>解 析:2023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意见》提出要遵循整体设计,协同育人;因地制宜,体现特色;以管促建,提升质量的基本原则。故本题答案为ABD。</p><p>3、2023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就优化协作配合机制,强化协同保护力度提出各项措施,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工作格局。  </p><ul><li>A:严保护</li><li>B:大保护</li><li>C:快保护</li><li>D:同保护</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2023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就优化协作配合机制,强化协同保护力度提出各项措施,推动构建知识产权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工作格局。故本题答案为ABCD。</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简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  </p><p>答 案:(1)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坚持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2)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方向。(3)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在我们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的大国,要把十三亿人的力量凝聚起来,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前进,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否则,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四分五裂,不仅现代化实现不了,而且必然陷入混乱的深渊。这是总结近代以来中国发展的历程得出的结论,也是分析许多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得出的结论。(4)中国共产党有一支总体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干部队伍。我们党已经从一个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