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语文
>精选习题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3月27日
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3月27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红楼梦》是产生于清代的古典白话小说。
</p><p>答 案:对</p><p>2、《师说》的作者是元代文学家韩愈。
</p><p>答 案:错</p><p>解 析:韩愈是唐代文学家。</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句子和例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细腻的丝绸。</p><ul><li>A:即使被风雨摧残,樱花不是也能舒开笑脸吗?</li><li>B: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li><li>C:笑对人生,能穿透迷雾;笑对人生,能坚持到底;笑对人生,能化解危机。</li><li>D: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li></ul><p>答 案:D</p><p>解 析: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将“菊花”比作“绣球”和“丝绸”。A项,“舒开笑脸”是拟人,“不是……吗”是反问;B项,“嗓子冒烟脸冒火”“能喝他一条江”“能喝他一条河”是夸张;C项,连用三个“笑对人生,能……”是排比;D项,“像飓风一样”是比喻。</p><p>2、对下列句子中画横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p><ul><li>A:<u>地方</u>千里(土地方圆)</li><li>B:何兴之<u>暴</u>也(残暴)</li><li>C:遂<u>将</u>五诸侯灭秦(带领)</li><li>D:非用兵之<u>罪</u>也(过错)</li></ul><p>答 案:B</p><p>解 析:B项,“残暴”错误,应为“突然”。</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p><p>答 案:间关莺语花底滑</p><p>2、《雨巷》的作者是()笔名梦鸥,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
</p><p>答 案:戴望舒</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天使卫校学生会将在校礼堂放映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时间为×年×月10日晚上8点至11点,请你以校学生会的名义拟一则海报。要求:格式完备,内容完整。</p><p>答 案:<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9/0766dbfae29067c.png" /></p><p>2、修改书信。<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9/0766dbffaf01883.png" /></p><p>答 案:(1)格式上:称呼需要顶格写;“敬礼!”应在“此致”下一行顶格写。(2)内容上:“一下子”和“很快”重复,删去其中一个;“通过您多年对我的谆谆教导,使我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缺乏主语,删去“通过”或“使”;“务必”不得体,可删去。
</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请仿照例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意义相关。
例句:有时你以为的严厉,实际是一种深切的关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答 案:示例:有时你以为的批评,实际是一种真诚的鼓励;有时你以为的冷漠,实际是一种深沉的责任。</p><p>2、本文结尾写如今故乡的情况有何作用?
</p><p>答 案:内容上:如今的故乡和从前的故乡形成鲜明的对比,那里再没有昔日的炊烟袅袅,也没有母亲的呼唤,突出作者对母亲的思念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点明主旨,升华主题。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首尾呼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