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广播电视业务》每日一练试题03月21日

聚题库
03/21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国外被称为“脱口秀”的谈话类评论节目是指()。</p><ul><li>A:漫谈式谈话类评论节目</li><li>B:讨论式谈话类评论节目</li><li>C:对话式谈话类评论节目</li><li>D:现场参与式谈话类评论节目</li></ul><p>答 案:B</p><p>解 析:谈话类评论指说、听双方处于平等交流的位置,以谈话的方式展开的新闻评论。讨论式谈话类评论是指由主持人主持、由特邀嘉宾和演播室受众直接参与、就新闻事件或社会生活中群众关心及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讨论或争鸣的评论形式,国外将这类节目称为“脱口秀”。</p><p>2、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过程的主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就是()。</p><ul><li>A:提出论点</li><li>B:分析和论证</li><li>C:总结</li><li>D:引申</li></ul><p>答 案:B</p><p>解 析:新闻评论写作或制作过程的主要任务和中心环节,就是分析与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借助于论据的提出和对论据的分析、议论,将事与理、虚与实、点与面、破与立有机地结合起来,最终提出结论或意见、建议。</p><p>3、《中国财经报道》()</p><ul><li>A:专题性新闻栏目</li><li>B:杂志性新闻栏目</li><li>C:专栏型新闻栏目</li><li>D:消息类新闻栏目</li></ul><p>答 案:C</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采访中记者既要“走马观花”,又要能够“下马观花”。这句话的意思是指()。</p><ul><li>A:拍摄既要俯拍又要仰拍</li><li>B:新闻采访要点面结合</li><li>C:面上找题目,点上做文章</li><li>D:典型报道需要这种做法</li></ul><p>答 案:BCD</p><p>解 析:新闻采访中的点面结合是基于典型报道和综合报道的需要。点上的采访,是“下马观花”,指记者深入一点的采访活动,也即考察一个典型的活动,这是典型报道的需要。面上的采访,指了解面上的情况,这是综合报道的需要。综合报道是在一个主题思想的统率下,把许多点的具有不同特色的情况综合起来。“面上找题目,点上做文章”是新闻采访写作与其他行业写作的不同之处,前半句指纵览全局,确定自己的采访指导思想,再有的放矢地深入调查,后半句要求纵观全局以后纵深发展,寻找出最有新闻价值的个别事实,分别对应“走马观花”和“下马观花”。</p><p>2、消息类电视新闻的基本形态主要有()、()、()和图像新闻。</p><ul><li>A:口播消息</li><li>B:综合消息</li><li>C:图片消息</li><li>D:字幕新闻</li></ul><p>答 案:ACD</p><p>解 析:快速、简要、客观地报道新近或正在发生、发现的事实的一种电视新闻,是最经常、最大量运用的报道体裁,是电视台新闻节目的主体。在电视媒介中,各种各样的新闻事实主要靠消息类电视新闻传播。在表现形式上,消息类电视新闻有图像新闻、口播新闻、图片新闻、字幕新闻等。</p><p>3、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有()。</p><ul><li>A:直接式</li><li>B:间接式</li><li>C:旁观式</li><li>D:参与式</li><li>E:混合式</li></ul><p>答 案:CD</p><p>解 析: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的介入方式有:①旁观式,是指记者在现场采访时要尽量保持现场的原生态,把记者对现场的干预减小到最低程度;②参与式,记者与现场积极互动,影响采访对象和现场,甚至将记者的现场表现构成现场的一部分。</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简述电视传播的优势和劣势?</p><p>答 案:(1)电视传播的优势包括:A、视听兼备的多元信息符号。相比其他媒介,电视可通过影像、声音、文字等传递更多的信息,更真实、全面、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B、真实再现,现场感强烈。电视凭借其特有的画面的直观性、听觉的直接性既让人“眼见为真”,又让人“耳听为实”,在真实再现新闻事件方面,电视具腹天独厚的优势。C、时效性强。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进步,电视的采制设备日益趋向小型化,大大提高了其传播效率,时效性也越来越强。(2)电视传播的劣势包括:A、电视传播存在着转瞬即逝、不易保存以及信息选择性差的劣势。B、电视画面是感性的符号形式,不具备抽象性和概括性,长于展示而拙于阐释。</p><p>2、请分析以下这条电视消息的釆制特点标题:《悬崖村扶贫纪事之一:明知山无路,偏向山上行》【导语】四川大凉山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也是我国最大的弈族聚集区。“十二五”期间,大凉山地区有69万人成功脱贫。然而,剩下的38万多人大多居住在山高路远、自然条件恶劣的地方,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解说词】这里是大凉山腹地,到处都是高山和深谷。阿土列尔村被当地人称为“悬崖上的村”。98户常住户中有76户、358人住在山上。要上山,就得攀悬崖。【同期声采访】阿皮几体(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我们这段路有4公里,在13个地方有藤梯,还有钢绳路段。这种危险路段多了。【解说词】2015年,四川下拨给大小凉山弈族自治州整村扶贫基金,分到阿土列尔村有100万,用来发展产业。参加扶贫的有县乡两级干部。上山的路有三条,其中有两条几乎是垂直爬向800米的悬崖。第三条则是走河谷,这条路比较平缓,可以多携带一些东西,但是比爬悬崖要多绕行几公里山路。绕远还不是问题,对于当地人来说,几公里山路也就多走一两个小时,但问题是河谷只能在枯水期走3个月,所以一年大多数时间,上山只能选择两条爬悬崖的路。【同期声采访】阿皮几体(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老百性喜欢走的是这一条,藤梯多,可以有抓的,有踩的。对于老百姓来说,有藤条安全得多。【记者攀登悬崖、踩膝条的现场记录】(略)【解说词,现场风声、攀爬声、喘气声】沿着崖壁攀爬,转到山的另一侧。风越来越大,路越来越不德,悬崖上下脚的地方不到手掌大。【解说词】爬到半路,往上是悬崖绝壁,向下是万丈深渊,进退两难。(现场记录,略)【解说词】三条路上经常发生意外,村民们记忆中有近10人坠崖身亡。行路这么难,那能不能修路呢?【同期声采访】袁文彬(昭觉县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它这儿的地理情况,全是陡壁。目前测算下来,修路需要的总的资金应该是四千万。我们昭觉县一年的财政收入是一亿多。如果要修这条路,基本上就是相当于三分之一的财政收入。【解说词】昭觉县不通路的村还有33个。为一个村修路,就花掉县年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短期内不现实,那能不能搬迁呢?我们了解到在凉山州还有比阿土列尔村更急迫搬迁的地方。【同期声采访】赵玉聪(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发改委主任):阿土列尔村绝时海拔高度并不高,大概在1500米到1600米左右,主要就是交通设施,行路比较难。这个地区气候还是比较不错的,亩产土豆达到了3000到4000斤,这比全州平均水平高了一倍,是中上水平。有些村在海拔2500米以上,比(它)更恼火,气温低,日照少,土质也比较差,比全州平均亩产低。【解说词,图表】凉山州有40%以上的村子海拔都在阿土列尔村之上。另外,还有1600多个村位于石漠化严重地区。所谓石漠化,就是土壤严重流失,岩石裸露,土地不断退化。现在最急需搬迁的就是这些地方的群众。【同期声采访】赵玉聪(四川凉山奔族自治州发改委主任):土地薄,留不住土,石夹土,土夹石,居住在这个环境的老百姓,石头缝里丢颗玉米或者土豆,靠天吃饭,经常颗粒无收。这些地方的老百姓必须要搬迁。迫在眉捷了,我们必须要在这五年内把这个硬骨头啃下来。【解说词】为了脱贫,四川从全省选拔了1.5万名优秀干部作为驻村干部,与当地优秀青年组成了扶贫攻坚党支部。帕查有格和胡文华就是被选派到阿土列尔村的扶贫干部。【同期声采访】帕查有格(昭觉县阿土列尔村驻村干部:因为没有路就等着来修路,但是脱贫这个任务,等不起了,人民想要致富的愿望也等不起了。如果我们打退堂鼓的话,老乡们该有多伤心。【同期声采访】胡文华(昭觉县阿土列尔村第一书记):既然到了这个村子,就肯定要扎扎实实在这儿住下去。扶贫任务交给我,我就应该完成好。这点儿担当应该有。(结束)</p><p>答 案:(1)延缓式导语,倒金字塔形式新闻报道,有利于受众迅速把握报道重点。(2)标题醒目,极具吸引力。贴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事实说话,新闻触角敏锐。(3)重视同期声和解说词的运用,二者交叉出现,大量使用,真实感、现场感强烈。发挥了对视觉、听觉的补充作用,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p><p>3、请分析以下这条广播消息的材料特点。<br />【标题】《“数字敦煌”工程让敦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留存》<br />【导语】今天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最后一个子项目,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开放。数字敦煌工程正式在公众面前亮相。这一工程解决了游客欣赏与文物保护难以协调的矛盾,让敦煌文化遗产得以永续保存。本台记者XXX,XXX报道<br />【正文】身穿彩衣的飞天从头顶优美地舞过,佛像表情细腻传神。造型独特,衣裳华丽鲜艳,看得真切逼真。这是游客张女士在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虚拟漫游洞窟《梦幻佛宫》中体验到的一幕。<br />【音响】“太逼真了,太逼真了,就像我刚才看到的20窟,进去以后就像我真的到了这个窟一样。”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展示莫高窟历史文化背景和精美洞窟艺术,使游客在球幕影院身临其境地观看洞窟实景。之后,再适度地参观洞窟,达到文物保护和开放利用的双赢。<br />【音响】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原来我就进洞,除了进洞,还是进洞,还是进洞,现在真佛也让大家看,数字佛也让大家看,既是为了保护文物,又让它永续地保存下去。”近年来,随着游客激增带来的压力,如何让敦煌文物得以更好地保存,成为摆在研究人员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2003年初,全国政协委员樊锦诗联名其他委员提交了一份提案,最终促成了总投资3.4亿元的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其中最重要的项目,就是实现莫髙窟文化的数字化。<br />【音响】敦煌研究院教学中心主任吴建研究员:“我们的目的呢,就是让数字敦煌这样的一个展示形式,向世界人民展示敦煌艺术的伟大魅力。”十多年来,敦煌研究院通过全景式高清数字化釆集和计算机二维三维合成的方式,全方位记录,展示洞窟所有信息。目前已经完成了60个洞窟的高清数字化采集工作,拍摄图片50多万张。预计到今年年底,可以完成莫高窟A类洞窟的高清釆集工作。数字技术的应用,使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更髙效的配置。莫高窟单日游客最大承载量由3000人次,增加到6000人次。数字敦煌工程改变了文物退化的不可逆转性,使文物永续留存或成为现实。<br />【音响】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我们有很大的责任保护好它,研究透它,把敦煌文化遗产发扬光大。”<br />(材料来源:甘肃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台青少广播《咨询在线》,2014年8月1日首播,时长3分04秒。该广播消息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p><p>答 案:(1)该材料运用了同期声的配音。(2)其中,分别采访了游客、敦煌研究院院长、和敦煌研究院教学中心主任,从不同角度来感观数字敦煌带给人们的震撼。(3)加入了一些明确的数字符号,真实并具有说明性。</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将以下材料改写为一则广播消息,350字左右。原标题:怀化市民服务中心“联建代建”节约用地96%,节约投资约44%本报11月26日讯变革一个机关单位一个院落的建设办公楼模式,怀化市走出了自己的路子。记者近日在怀化市了解到,该市采用“部门联建、城投代建”的办法新建一座市民服务中心,吸纳54个党政机关单位入驻,节约用地96%,节约投资约44%,并增强了项目管理的有效性。截至本月下旬,已有建设局、统计局等单位陆续迁入,预计今年年底所有单位将全部迁人办公。怀化是一座年轻的山区城市。三十多年前,在“建城不像城”的旧有规划思路指引下,建成的党政机关办公楼布局相对散乱、隐蔽。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加速推进,相当部分的单位办公楼已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面临拆迁重建,有的受到商业设施“抢位”,隐退于背街小巷之中,群众办事很不方便。2007年,怀化市委、市政府经充分论证,果断叫停了一个单位新建一座办公楼的老模式,并报省政府同意,统一起来新建市民服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在建设模式上,采用“部门联建、城投代建”的办法,由市政府收回拟入驻的54个单位旧办公楼的国有资产,交给市城建投公司捆绑运作、市场融资;并由市城建投公司严格按中央规定的用房标准对市民服务中心实行“代建”。今年9月底,用地面积100亩的市民服务中心正式竣工。据估算,若54个入驻单位全部分开建设,总用地将超过3000亩,这意味着“部门联建”至少节约用地96%。同时,如果每个单位单独建设需投资1000万元,54个将是5.4亿元,而“部门联建”实际造价约3亿元,节约投资约44%。同时,所有单位共享会议室、网络、绿地等公共设施,并实行社会化集中式的物业管理,有效节约了今后的运行成本。省发改委副主任张银桥告诉记者,该大楼选择市城建投公司实行“代建”,以专业化的单位代行建设期间的管理职能,打破了传统的“建、管、用”一体格局,杜绝了“超标准、超规模、超概算”现象,提高了政府投资效益和项目管理水平,同时也有效防范了建设中可能出现的暗箱操作等不良行为。</p><p>答 案:评分标准:(1)要遵循新闻报道和消息写作的一般规律,有导语、背景、主体和标题,言之有物,内容清楚,信息丰富。(2)广播消息在写作上要注意为听而写,为看而写,忌用形容词、缩略语、套话以及易产生歧义的词,如必须使用缩略语或不易理解的专业术语,要加必要解释。(3)要有采访同期声或现场同期声,体现广播的声音传播优势。如从头到尾充斥文字解说词,无同期声或现场音响,则应酌情扣3-5分。</p><p>2、请根据下面材料撰写200字左右的编后话。自日本策划“购岛”闹剧以来,广州、西安、青岛等多个城市发生了多起非理性的抗议活动。在有些地方,抵制日货的民间情绪高涨。甚至有人当众焚烧或打砸日系汽车,并出现了袭击日本人等过激行为。爱国之情可以理解,但过火行为却令人痛心。</p><p>答 案:爱国情感表达并不是自身情感的简单发泄,而是以清醒的头脑支配理性的行为,在法律框架内实施爱国行为。在爱国的过程中,时常会出现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现象,理性爱国主义者应毫不犹豫地以国家利益为主,放弃个人利益,将国家利益视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同时,理性爱国不仅是要表达自己的情感,更要与扰乱社会秩序、侵犯国家利益的行为作斗争,在斗争过程中要以冷静的思维、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理性爱国的正确表达就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将国家利益视为终极追求。</p><p>3、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新闻评论,字数不少于800字。9月2日上午,88岁的李爹爹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1小时后,李爹爹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记者9点赶到事发地武汉市知音西村菜场门口时,现场只剩下一小袋香蕉和一小摊血迹。易师傅目击了事发全过程,她回忆,李爹爹是清晨7点半左右在菜场口跌倒的,面朝下摔在地上,他想站起来,但力气不够。附近的摊贩称,李爹爹躺在地上1个小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没人敢上前扶一把。直到李爹爹的老伴儿和儿子赶来扶起他,并送往汉阳医院。</p><p>答 案:评分标准:(1)20—17分,观点鲜明,论证扎实,富有创新意识,语言流畅。(2)17—15分,观点较鲜明,论证合理,语言流畅。(3)14—12分,观点基本鲜明,论证基本合理,语言流畅。(4)11—10分,中心基本明确,论证基本通顺,有一定的病句。(5)10分以下,缺乏明确的观点,语无伦次。</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简述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背景材料的作用。</p><p>答 案:新闻报道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即用来说明新事实的旧事实。背景材料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包括:(1)说明、解释,令新闻通俗易懂<br />面对媒体报道的新闻事实,受众在理解上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新闻背景解释、说明的对象通常有两种:①新闻中的名词术语;②用来衬托或补充新闻主体的内容。<br />(2)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br />许多新闻作品要借助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①媒体报道背后的深层原因;②信息源的需要;③传播者一方的需要。<br />(3)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程度<br />事物的特点是在比较中存在的。新闻需要借助背景材料,以对比和衬托的方式,反映事物的特点、发展变化的程序,显示其新闻性,引起受众的兴趣。<br />(4)以背景语言加以暗示,表达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br />在新闻报道活动中,面对采访对象提供的情况,记者总会有自己的分析、看法,有自己的立场、态度。有洞察力的记者,有时还会发现其中隐含的疑点,预见到可能出现的后果。<br />(5)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使其更可读<br />新闻媒体,尤其是广播电台、电视台,在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同时,还具有传播知识、提供欣赏和娱乐的功能。</p><p>2、下面是两则新闻导语,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种导语类型,并说明为什么。导语1:<br />本报讯:“无论何时何地,心灵总会超越身体的限制,让我们一起自由飞翔......”今天晚上,在青岛大学体育馆举行的残奥帆赛闭幕联欢晚会上,“我们一同飞翔”的温情主题被唱响。本届残奥帆赛圆满收帆。<br />导语2:<br />本报讯:记者在国务院新闻办今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初步查明,部分批次的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是不法分子为増加蛋白含量人为加入的。目前,已经启动国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级响应机制,卫生部正在全力以赴地排查食用婴幼儿奶粉的患病儿童,免费救治患儿。</p><p>答 案:(1)导语1是延缓式导语。延缓式导语是指先概括新闻事实类别、趋向,再详细交代事实细节,以便受众有适当心理准备,更好接收新闻报道事实的做法,使受众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的“快速流动”中能很好地跟踪、理解报道。不是靠单纯事实介绍或议论,而是靠讲故事吸引受众。导语1中,并没有直接说明“残奥帆赛闭幕”,而是先通过歌词来引入主题,具有可视可感的效果,生动有趣,以形象的面面引起受众的好奇,属于延缓式导语。延缓式导语的规定是不直接陈述主要新闻事实,而是运用描写、气氛渲染、解释、设问等手法先写一些相关的东西,再引出新闻事实。导语1开始引用歌曲,描述了残奥帆赛结束的场景,以情境感染受众,让受众先有感性认识,再对事实进行理性的思考,从而强化了新闻的报道效果,因此属于延缓式导语。<br />(2)导语2是直接式导语。<br />直接式导语是直接陈述新闻事实,开宗明义,以概括的、直播陈述的方式写作的导语。事实、信息的传递最为简洁明了,可谓“直线交流”,极易为观众、听众所理解。广播电视新闻大多采用这类导语。导语2中记者在纷杂的材料中提炼出精华,以平实自然的语言直接陈述“三鹿牌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的新闻事实,属于直接式导语。</p><p>3、简述广播电视采访中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p><p>答 案:现场观察指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新闻人物活动的现场进行的目击采访,是对客观事实进行由表及里的察看与思考活动,借以印证线索、搜集素材、获得第一手材料。现场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1)观察捕捉事物变动的态势,把握新闻事件的进程,要注意采录具体生动的情节。有些重大新闻事件具有突然性,记者赶赴现场时,事件本身已经过去,但仍然有迹可循,有象可察,记者可以从现场残余的细节中通过推断看出问题来。<br />(2)观察捕捉新闻事件发生现场的环境和气氛,捕捉典型的场景、细节和现场气氛信息,是体现新闻报道生动感人的关键环节。对于广播电视而言,对新闻事实感性地传达正是其传播优势所在,记者要注意发现和捕捉这种瞬间印象。<br />(3)观察捕捉最能表现事物特征的细节,人物的外表特征、动作以及情绪变化等。这些特征和细节往往包含着富有传播价值的信息。</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