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03月20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根据紧急处理暴力犯罪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追捕逃犯、抢险救灾的需要,公安机关依法可以征用急需的人员、物资和场所。( )
</p><p>答 案:对</p><p>解 析:公安机关有紧急征用权,根据紧急处理暴力犯罪或重大治安灾害事故、追捕逃犯、抢险救灾的需要,公安机关依法可以征用急需的人员、物资和场所。故本题说法正确。</p><p>2、公安行政赔偿的前提是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行政职权。()</p><p>答 案:对</p><p>解 析:公安行政赔偿,是指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违法行使行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的赔偿。故本题说法正确。相关论述详见《公安素质测试备考指导》第二部分第八章第三节。</p><p>3、人民警察的辞退,是指公安机关对虽具备人民警察条件,但因种种原因不适合在公安机关继续工作的人员,解除其与公安机关任用关系的一种人事行政管理措施。()</p><p>答 案:错</p><p>解 析:人民警察的辞退对象是“已不具备人民警察的条件人员”,题干说法错误。</p><p>4、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必须重证据,犯罪嫌疑人的口供经查证后可作为证据使用。()</p><p>答 案:对</p><p>解 析:对待口供要慎重,不轻易相信,只有经过查证属实的口供才可作为证据使用。</p><p>5、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p><p>答 案:错</p><p>解 析:公安机关的管理体制【相关法条】《公安机关组织管理条例》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设置。</p><p>6、“准”,就是要注意策略,讲究工作方法,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要打得适时、有力,同时注意时间、地点、对象、节奏及宣传方法。()</p><p>答 案:错</p><p>解 析:“稳”,就是要注意策略,讲究工作方法,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准”,就是对打击对象一定要调查准确;“狠”,就是要依法给犯罪分子以严厉打击。</p><p>7、公安法制工作包括公安机关内部的法律事务和内部执法监督工作以及行政案件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办理国家赔偿案件等项工作。( )</p><p>答 案:对</p><p>解 析:公安法制工作包括公安机关内部的法律事务和内部执法监督工作以及行政案件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应诉、办理国家赔偿案件等项工作。
拓展:主要内容有:研究有关公安工作的方针、政策,制定公安法制工作总体规划;组织、协调起草公安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负责公安机关应用法律,法规的解释和咨询工作;负责规范性文件法律审核工作;组织开展案件审核、执法检查、考核评议、专项调查、专案调查;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等内部执法监督工作;组织、指导、办理行政复议、听证、诉讼和国家赔偿工作;指导、承办少年收容教养案件的审批工作;组织开展法制培训工作;参与刑事司法协助、引渡条约、国际警务合作和重大涉外案件处置等法律事务;研究执法中的问题和对策;各级公安机关决定由法制部门承担的其他工作。</p><p>8、刑事强制权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由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的强制权力。()</p><p>答 案:对</p><p>解 析:<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308/1864df319137aa9.png" /></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行为人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其处罚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日。</p><ul><li>A:七</li><li>B:十</li><li>C:十五</li><li>D:二十</li></ul><p>答 案:D</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3年)第十六条规定,“有两种以上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分别决定,合并执行。行政拘留处罚合并执行的,最长不超过二十日”。故本题选D。</p><p>2、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原则是()。</p><ul><li>A:从严治警、依法治警</li><li>B:培养公正廉明、英勇善战、无私无畏、雷厉风行的优良警风</li><li>C:严格教育、严格训练、严格管理、严格纪律</li><li>D:高效务实、加强监督、着眼基层</li></ul><p>答 案:D</p><p>解 析: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原则是:高效务实、加强监督、着眼基层。故本题答案选D</p><p>3、某区发生一起持枪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骑一辆红色摩托车逃窜,该区民警立即在该人逃窜方向的必经之路设卡堵截,半小时后一辆红色摩托车突然加速冲卡,但由于戴头盔无法辨别是否是犯罪嫌疑人,这时民警() </p><ul><li>A:可以直接开枪击打要害部位</li><li>B:可以直接开枪击打非要害部位</li><li>C:可以开枪打车轮胎</li><li>D:不可以开枪</li></ul><p>答 案:D</p><p>4、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强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是()。</p><ul><li>A:传唤</li><li>B:拘传</li><li>C:扭送</li><li>D:拘留</li></ul><p>答 案:B</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66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p><p>5、在我国,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是()。</p><ul><li>A:国家的治安行政机关和刑事司法力量</li><li>B: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li><li>C:公安机关是具有武装性质的国家的治安行政力量</li><li>D:公安机关不具有阶级属性</li></ul><p>答 案:B</p><p>解 析: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这是公安机关的阶级属性,也是它的根本属性。因为它表明了公安机关的阶级本质,是公安机关性质的核心内容和本质特征。</p><p>6、我国刑法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p><ul><li>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li><li>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li><li>C:不构成犯罪</li><li>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li></ul><p>答 案:C</p><p>解 析:该题考核的是刑法相关知识。我国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客观行为,仅指达到了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程度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因此,所谓“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是这种行为根本就不符合犯罪构成,不构成犯罪。1979年刑法第十条和现行刑法第十三条的所谓“但是”的表述完全一样,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同样,1979年刑事诉讼法第十一条第(一)项和现行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第(一)项的表述亦完全一样,即“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所以该题选C。</p><p>7、应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发展趋势的教育,提高其()。</p><ul><li>A:治安防范意识</li><li>B:公民基本道德意识</li><li>C:社会公德意识和法治意识</li><li>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素质</li></ul><p>答 案:A</p><p>解 析:对广大社会成员进行针对性教育,就是为了提高他们的治安防范意识。</p><p>8、对看守所收押、监管、释放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活动实行监督,属于()。</p><ul><li>A:行政诉讼监督</li><li>B:立案监督</li><li>C: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li><li>D:执行监督</li></ul><p>答 案:D</p><p>解 析:执行监督是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公安机关负责执行的刑事判决、裁定的活动实行监督,内容包括对看守所、拘役所管理罪犯,对判处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罪犯的管理活动实行监督。</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 下列关于公安机关职责叙述正确的有( )。。</p><ul><li>A: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公安机关的职业职责</li><li>B:公安机关的职责,是公安机关依法在管辖范围内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li><li>C:公安机关的职责,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li><li>D:公安机关的职责决定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li></ul><p>答 案:ABC</p><p>解 析:从选项分析,C项和D项属于冲突项,两个必然是一对一错。公安机关的职责是由公安机关的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也就是说,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职责,反之便不成立。</p><p>2、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可以对下列哪些部门及其人民警察实施监督、检查?( )</p><ul><li>A:本级公安机关</li><li>B:下级公安机关</li><li>C:派出机构</li><li>D:上级公安机关</li></ul><p>答 案:ABC</p><p>解 析:公安机关的法制部门的监督对象包括:下级公安机关、本级公安机关所属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及其人民警察。故答案应选ABC。</p><p>3、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违法违纪的,可以采取的当场处置措施包括()。</p><ul><li>A:对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可以当场予以纠正</li><li>B:对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可以扣留其武器,警械、警用车辆,警用标志</li><li>C:对违法违纪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必要时可以带离现场</li><li>D:对拒绝、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必要时可以使用武器,警械</li></ul><p>答 案:ABC</p><p>解 析:根据《公安机关督察条例》第11条的规定,督察人员在现场督察中发现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法违纪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当场处置:①对违反警容风纪规定的,可以当场予以纠正;②对违反规定使用武器、警械以及警用车辆,警用标志的,可以扣留其武器、警城,警用车辆,警用标志;③对违法违纪情况严重、影响恶劣的,以及拒绝、阻碍督察人员执行现场督察工作任务的,必要时可以带离现场。</p><p>4、 刑事强制权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由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行使强制的权力。下列属于刑事强制权的有( )。</p><ul><li>A:对犯罪嫌疑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li><li>B: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拘留</li><li>C: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提请逮捕和执行逮捕</li><li>D:依照《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决定逮捕</li></ul><p>答 案:ABC</p><p>解 析:刑事强制权包括有权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此处的“逮捕”是指提请逮捕和执行速捕,而是否批准逮捕的权力在检察机关。</p><p>5、加强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 ),是落实综合治理的关键。</p><ul><li>A:思想建设</li><li>B:制度建设</li><li>C:组织建设</li><li>D:规范建设</li></ul><p>答 案:ACD</p><p>解 析:加强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规范建设,是落实综合治理的关键。</p><p>6、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建立的公安保卫组织主要有()。</p><ul><li>A:中央特科</li><li>B:国家政治保卫局</li><li>C:社会部</li><li>D:东北公安部</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指1919年到1949年间。我党建立的公安保卫组织有中央特科、国家政治保卫局、陕甘宁边区人民警察、社会部、哈尔滨市公安局、华北局社会部、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东北公安部。故本题答案为ABCD</p><p>7、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它完整地表述了公安工作中()三者的关系。</p><ul><li>A:各级政府</li><li>B:公安机关</li><li>C:人民群众</li><li>D:党的领导</li></ul><p>答 案:BCD</p><p>解 析:党委领导下的专门机关与广大群众相结合,完整地表述了公安工作中党的领导、公安机关和人民群众三者的关系。</p><p>8、下列情形中,属于间接监督的有()。</p><ul><li>A:检察机关作出的批准或不批准逮捕的决定</li><li>B: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li><li>C:社会组织、公民的监督</li><li>D:人民法院作出的撤销公安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的判决</li></ul><p>答 案:BC</p><p>解 析:间接监督实施的方式是提出批评意见、建议、检举、控告等,不具有直接处理权力,不能直接产生某种法律后果,如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群众组织、新闻媒体、公民个人等监督。A项、D项属于国家有权机关的直接监督,具有法律效力。</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内务条令》要求人民警察应有的信念是什么?</p><p>答 案:(1)忠于祖国;(2)忠于共产党;(3)忠于组织;(4)忠于人民;(5)忠于法律。</p><p>2、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致人伤亡的法律责任是什么?</p><p>答 案: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p><p>3、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或者在执行任务时不服从指挥的,给予什么处分?</p><p>答 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p><p>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实施哪些行为属于拒绝或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p><p>答 案:1、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2、对执行救人任务的警车故意设?障碍。3、阻碍执行追捕任务的人民警察进入犯罪嫌疑人可能藏身的房间。4、对执行警卫任务的警车故意设?障碍。</p><p>5、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包括那些方面?</p><p>答 案:一、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的执法监督。二、上级业务部门对下级业务部门的执法监督。三、本级公安机关对所属业务部门、派出机构及其人民警察的执法监督。四、上级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主管部门对下级公安机关业务部门、派出机构的执法监督。</p><p>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的政治纪律主要有哪些?</p><p>答 案:一、不得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二、不得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三、不得参加罢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