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二级
>精选习题
>2025年公共营养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3月18日
2025年公共营养师《三级》每日一练试题03月18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营养代谢实验收集粪便的时间常常为2天。()</p><p>答 案:错</p><p>解 析:营养代谢实验常常需要收集粪便,而且收集的时间较长,至少3天。</p><p>2、蛋类以煎炒的烹饪方法为最好。()</p><p>答 案:错</p><p>解 析:米、面、蛋类以煮蒸的烹饪方法最好。</p><p>3、饮水时,应注意遵循少次多量的原则。()</p><p>答 案:错</p><p>解 析:饮水时,应注意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p><p>4、如果运动负荷安排适宜,则锻炼者的主观感觉应该是精神饱满,体力充沛,倍感舒服,渴望运动。</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不属于骨软化病常见症状的是()。</p><ul><li>A:骨痛</li><li>B:O形腿</li><li>C:肌无力</li><li>D:骨压痛</li></ul><p>答 案:B</p><p>解 析:骨软化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骨痛、肌无力和骨压痛。</p><p>2、以下()不是调查的具体方法。</p><ul><li>A:观察法</li><li>B:实验法</li><li>C:访谈法</li><li>D:专题小组讨论法</li></ul><p>答 案:B</p><p>解 析:调查的具体方法有观察法、访谈法、自填问卷法、专题小组讨论法。</p><p>3、健康档案的内容中问题描述是将每一个问题依序号顺序逐一以“S—O—A—P”的形式进行描述,其中字母A代表()。</p><ul><li>A:主观资料</li><li>B:评估</li><li>C:客观资料</li><li>D:计划</li></ul><p>答 案:B</p><p>解 析:S代表病人的主观资料;O代表客观资料;A代表评估;P代表计划。</p><p>4、营养干预中的类实验设计,不是因为()而为的。</p><ul><li>A:人群没法随机分配</li><li>B:人力不足</li><li>C:实施过程未设计同期对照</li><li>D:不能开展平行随机对照试验</li></ul><p>答 案:B</p><p>解 析:如果人群没法随机分配,不能开展平行随机对照试验,或者在干预措施实施过程中未设同期对照,则把此类实验设计称为类实验。</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碳水化合物由以下哪几种元素组成( )。</p><ul><li>A:碳</li><li>B:氮</li><li>C:氢</li><li>D:磷</li><li>E:氧</li></ul><p>答 案:ACE</p><p>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共同预防措施包括()。</p><ul><li>A:控制细菌繁殖</li><li>B:防止细菌污染</li><li>C:高温杀灭细菌</li><li>D:少量接触细菌进行免疫</li><li>E:免疫接种</li></ul><p>答 案:ABC</p><p>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包括()。</p><ul><li>A:防止细菌污染</li><li>B:少量接触细菌进行免疫</li><li>C:高温杀灭细菌</li><li>D:控制细菌繁殖</li><li>E:免疫接种</li></ul><p>答 案:ACD</p><p>4、下列关于膳食史法说法正确的是()。</p><ul><li>A:膳食史法可用于慢性病的营养流行病学调查</li><li>B:可以进行具有代表性膳食模式的调查</li><li>C:膳食史法调查可以将调查表发给调查对象自己填写,对调查员的要求不高</li><li>D:与24h回顾法结合使用能较全面地反映出人群的膳食摄入情况</li><li>E:膳食史法属于开放式的调查</li></ul><p>答 案:ABDE</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下面是<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150.html" target="_blank">公共营养师</a>采用对某机关食堂2007年11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的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br /><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2021-12/61baac6b17472.png" />
(1)计算11月15日就餐人日数。
(2)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p><p>答 案:(1)早餐餐次比=43200÷(43200+76800+28800)=29.03%;
中餐餐次比=76800÷(43200+76800+28800)=51.61%;
晚餐餐次比=28800÷(43200+76800+28800)=19.36%;
就餐人日数=60×29.03%+80×51.61%+45×19.36%=67人日。
(2)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kcal)=实际消耗量÷总人日数=(43200+76800+28800)÷67=2220.9kcal。</p><p>2、皮褶厚度是衡量个体营养状况的常用指标之一,请简述上臂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的测量方法与注意事项。</p><p>答 案:(1)测量方法:①受试者自然站立,被测部位充分裸露。<br />②测试人员找到肩峰、尺骨鹰嘴(肘部骨性突起)部位,并用油笔标记出右臂后面从肩峰到尺骨鹰嘴连线中点处。<br />③用左手拇指和食、中指将被测部位皮肤和下皮组织夹提起来。<br />④在该皮褶提起点的下方用皮褶计测量其厚度,把右拇指松开皮褶计卡钳钳柄,使钳尖部充分夹住皮褶,在皮褶计指针快速回落后立即读数。要连续测3次,记录以毫米(mm)为单位,精确到0.1mm。<br />(2)注意事项:<br />①受试者自然站立,肌肉不要紧张,体重平均落在两腿上。<br />②把皮肤与下皮组织一起夹提起来,但不能把肌肉提夹住。<br />③测量者每天工作开始前,及时从仪器箱中取走皮褶厚度测量计;每天工作完成后,装入皮褶厚度测量计盒中,并放入仪器箱中保存。</p><p>3、家庭中可使用哪些方法来预防或延缓食品的腐败变质?</p><p>答 案:预防食品腐败变质,主要是针对引起腐败变质的各种因素而采取各种合理的加工处理和食品保藏措施。家庭常用的食品保藏和加工方法有冷藏、加热、盐腌和干燥、酸渍和酸发酵等。(1)冷藏。即使用冰箱保藏食品,对食品质量影响不大且相对安全。低温可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和降低化学反应速度。食品冷藏方法可分为冷却和冷冻两类。冷却是指使食品温度适当降低(一般降至0℃~4℃)的保藏方法(即普通冰箱的冷藏室),而冷冻则是指在0℃以下使食品冻结的保藏方法(即普通冰箱的冷冻室)。<br />(2)加热。食品加热至60℃以上即属于热处理。如63℃30min的传统巴氏消毒法能杀死繁殖型微生物,包括常见致病菌,同时可最大限度保持食品结构和营养素,多用于鲜奶、啤酒、酱油和某些饮料的杀菌。食品热处理最常用的温度100℃(即煮沸,以常压下水沸为标志),可消除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同时也是习惯上认为食物生熟的界限温度。100~121℃属于高温杀菌,必须借助高压方可达到,多用于家庭制作罐头等需长期无菌保藏的食品。家庭食品加热处理除传统烹调外,还可使用微波加热和电磁炉等。微波属于高频电磁渡,其加热的特点是使食品内水分子产热,故升温快且受热均匀,杀菌效果好(如大肠杆菌15s可全部杀灭),营养素损失少,且节省能源,通用予水分分布均匀食品的加热和再加热。但应注意加热温度太高和时间太长可产生一些有毒性的化学物,反复加热的煎炸油中禽大量的过氧化物、低分子分解产物、脂肪酸的二聚体和多聚体等有害物质。<br />(3)盐腌和干燥盐腌保藏食品使用的食盐浓度应达到10%以上,并应注意在盐渍初期要严防食品污染与腐败变质。盐腌后加以干燥处理可加强其防腐作用,如香肠、腊肉等。干燥后的食品也应注意密闭包装或低温保存,防止吸水。<br />(4)酸渍或酸发酵酸渍指用醋酸或食醋浸泡食品,其醋酸浓度达到1.7%以上(pH值2.5以下)。醋发酵主要指利用乳酸杆菌等微生物进行的乳酸发酵和醋酸发酵(如酸泡菜、酸奶等),可抑制大多敷庸败菌的生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