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3月17日

聚题库
03/17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ATP可用于进行性肌萎缩后遗症的辅助治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p><ul><li>A:ATP分子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li><li>B:ATP转化成ADP吸收能量</li><li>C:ATP在细胞内的储存量很少</li><li>D:ATP能为肌细胞直接提供能量</li></ul><p>答 案:B</p><p>2、一个DNA分子复制完毕后,新形成的DNA子链()</p><ul><li>A:是DNA母链的片段</li><li>B:与DNA母链之一相同</li><li>C:与DNA母链相同,但U取代T</li><li>D:与DNA母链完全不同</li></ul><p>答 案:B</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以下属于脐带血中有功能造血干细胞的特点的是()(填字母)。  </p><ul><li>A: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分裂能力</li><li>B:细胞呼吸相关酶的含量增加</li><li>C:细胞抗自由基氧化能力增强</li><li>D:增加单位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li></ul><p>答 案:ABC</p><p>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文中信息可知A、B、C均正确,NOV发挥作用后,造血干细胞总量几乎不变,D错误。</p><p>2、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p><ul><li>A:雄性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加倍</li><li>B: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的几乎增加一倍</li><li>C:雌性秀丽隐杆线虫每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减半</li></ul><p>答 案:AC</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豌豆是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材料,科研工作者用豌豆进行系列杂交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结出的种子(F<sub>1</sub>)都是黄色圆粒,说明显性性状是()。F<sub>1</sub>自交产生的F<sub>2</sub>中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的数量比接近9:3:3:1。结果表明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定律。 (2)纯种白花豌豆与纯种紫花豌豆杂交,F<sub>1</sub>均开紫花。F<sub>1</sub>自交产生的F<sub>2</sub>中紫花与白花的比例约为9:7,说明豌豆花瓣的颜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可用图甲解释。 <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9d4cb9af5.png" /> ①请在I处写出基因型,在Ⅱ、Ⅲ处写出表型。 I.();Ⅱ.();Ⅲ.()。 ②图乙中能解释豌豆花瓣颜色形成的分子机制是()。  </p><p>答 案:(1)黄色和圆粒;自由组合 (2)①AaBb;紫花;白花②a  </p><p>2、图1为细胞合成与分泌淀粉酶的过程示意图,图2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细胞结构或物质。 <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267ac3b61d333e.png" /> (1)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控制该酶合成的遗传物质存在于[4]()中。 (2)图1中,淀粉酶先在核糖体中合成,再经[2]()运输到[1]()加工,最后由小泡运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均需[3]()提供能量。 (3)图2中,与细胞相互识别有关的是图中的[5](),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的是()(填图中序号)。  </p><p>答 案:(1)蛋白质;细胞核 (2)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3)糖蛋白;6  </p><p>解 析:(1)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是由[4]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 (2)淀粉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先在核糖体中合成,然后先后经过[2]内质网和[1]高尔基体的加工,最后通过细胞膜的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整个过程需要[3]线粒体提供能量。 (3)图2中5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的外侧;6是通道蛋白,可以帮助某些离子进入细胞。  </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带鱼加工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富含优质蛋白,随意丢弃不仅浪费资源,还会污染环境。利用木瓜蛋白酶处理,可以变废为宝。请回答问题: (1)木瓜蛋白酶可将下脚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但不能进一步将多肽分解为氨基酸,说明酶具有()性。 (2)为确定木瓜蛋白酶的最适用量和最适pH,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图。<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b47a0d3b8.png" /> 据图分析,木瓜蛋白酶添加量应为()%,pH应为(),偏酸、偏碱使酶解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 (3)若要探究木瓜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实验的基本思路是()</p><p>答 案:(1)专一 (2)0.020  6.5  酶的空间结构改变,活性降低 (3)设置不同温度的处理,分别测定木瓜蛋白酶对下脚料中蛋白质的分解程度</p><p>2、罗非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肉质鲜美的食用鱼类。为使罗非鱼肉在蒸煮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品质和营养价值,研究者通过实验探寻了合适的热加工条件。请回答问题: (1)鱼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进入人体细胞后,在()(填写细胞器名称)合成自身的蛋白质。 (2)鱼肉在热加工过程中,会发生汁液流失导致质量减少。研究者测定了在不同()条件下的蒸煮损失率,结果如下图。<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ac35bfb37.png" /> 据图可知,蒸煮温度控制在()℃或90℃较好,依据是在这两个温度条件下,() (3)进一步研究发现,鱼肉在热加工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含量在50℃以上开始下降,这是蛋白质的()发生改变,巯基暴露氧化为二硫键所致。80℃以上短时蒸煮,肌原纤维蛋白会迅速变性,鱼肉质地更紧密,口感更好。 (4)综合本实验研究,你认为合理的罗非鱼热加工条件及理由是()</p><p>答 案:(1)氨基酸 核糖体 (2)温度和时间 60(80)蒸煮损失率均较低(3)空间结构 (4)90℃蒸煮6 min, 理由是蒸煮损失率低,鱼肉口感较好且汁液流失较少</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请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20世纪60年代,有人提出:在生命起源之初,地球上可能存在一个RNA世界。在原始生命中,RNA既承担着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又具有催化化学反应的作用。 现有很多证据支持“RNA世界论”的观点。例如,RNA能自我复制,满足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的要求;RNA既可作为核糖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又能在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中作为DNA与蛋白质之间的信息纽带;科学家在原生动物四膜虫等生物中发现了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后,又陆续发现在蛋白质合成过程和mRNA的加工过程中均有核酶参与。 蛋白质有更复杂的氨基酸序列,更多样的空间结构,催化特定的底物发生化学反应,而RNA在催化反应的多样性及效率上均不如蛋白质。所以,RNA的催化功能逐渐被蛋白质代替。 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受到环境影响而发生突变。RNA还能发生自身催化的水解反应,不易产生更长的多核苷酸链,携带的遗传信息量有限。所以,RNA作为遗传物质的功能逐渐被DNA代替。现今的绝大多数生物均以DNA为遗传物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DNA不含碱基U。研究发现,碱基C容易自发脱氨基而转变为U,若DNA含碱基U,与DNA复制相关的“修复系统”就无法区分并切除突变而来的U,导致DNA携带遗传信息的准确性降低。 地球生命共同传承着几十亿年来原始RNA演绎的生命之树,生命演化之初的RNA世界已转变为当今由RNA、DNA和蛋白质共同组成的生命世界。 (1)核酶的化学本质是() (2)RNA病毒的遗传信息蕴藏在()的排列顺序中。 (3)在“RNA世界”以后的亿万年进化过程中,RNA作为()的功能分别被蛋白质和DNA代替。 (4)在进化过程中,绝大多数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的原因是:与RNA相比,DNA分子() a.结构简单b.碱基种类多c.结构相对稳定d.复制的准确性高 (5)有人认为“生命都是一家”。结合上文,你是否认同这一说法,请说明理由:()</p><p>答 案:(1)RNA (2)碱基(核糖核苷酸) (3)酶和遗传物质 (4)cd (5)不认同;有的生物以DNA作为遗传物质,有的生物以RNA作为遗传物质认同;所有生物均以核酸作为遗传物质</p><p>2、学习以下材料,请回答(1)~(4)题。 染色体融合与物种演化 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啮齿类动物大约经过100万年才会出现3.2~3.5次染色体融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融合。他们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中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5号染色体首尾相连(如图a),获得了Chr4+5的胚胎干细胞。他们还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细胞中的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如图b),分别获得了Chrl+2和Chr2+1的胚胎干细胞。<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b4b29d698.png" /> 利用不同的胚胎干细胞最终培育出113个Chr4+5胚胎、355个Chrl+2胚胎以及365个Chr2+1胚胎,将这些胚胎分别转移到代孕鼠子宫内。其中Chr2+1胚胎寿命均不足12.5天,无法发育成小鼠,Chr1+2和Chr4+5的胚胎均能发育成小鼠。研究发现,8周龄的Chr1+2小鼠比野生型焦虑且行动迟缓,而Chr4+5小鼠的表现与野生型相似。进一步测试这些小鼠的生殖能力,只有Chr4+5小鼠和野生型交配产生了后代,但生殖成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这反映出染色体融合对新物种的产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尽管本研究对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比较有限,但小鼠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繁殖力下降等现象,表明染色体融合对动物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提示染色体融合是物种演化的驱动力。 (1)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主要载体。 (2)小鼠的人工染色体融合是可遗传变异来源中的()变异。据文中信息判断, Chr4+5小鼠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3)依据文中信息,染色体融合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有() (4)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判断染色体融合是有利变异还是有害变异,并说明理由:()</p><p>答 案:(1)基因 (2)染色体  39 (3)胚胎死亡、焦虑、行动迟缓、不能繁殖、繁殖 力下降(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4)观点与理由相符(合理即可) 参考样例: 有害,理由是个体的性状是进化形成的适应性 特征,一旦变异,通常不适应当前的环境; 有利,理由是对种群而言,染色体融合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个别染色 体融合方式可能使个体在新环境中获得生存和 繁殖的优势,利于种群的进化和发展</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