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历史》每日一练试题03月17日

聚题库
03/17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一国两制”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p><p>答 案:对</p><p>解 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正确运用,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p><p>2、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  </p><p>答 案:对</p><p>解 析: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这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p><p>3、文景盛世是西汉汉武帝刘彻开创,达到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上前期的积累国力强盛;军事上实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北击匈奴,让中原政权的势力首次到达蒙古地区。()  </p><p>答 案:错</p><p>解 析:汉武盛世:汉武盛世是西汉汉武帝刘彻开创,达到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经济上前期的积累国力强盛;军事上实行“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卫青、霍去病、李广等名将北击匈奴,让中原政权的势力首次到达蒙古地区。西击大宛,以武力树起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并设立西域都护府首次对新疆进行正式管理,达到了汉代疆界的极限;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古代陆上丝绸之路;政治上在地方实行“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选官制度上实行察举制,聚拢人才。</p><p>4、秦朝的疆域,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p><p>答 案:对</p><p>解 析:秦朝疆域广大,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在辽阔的疆域里生活着各族人民。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新中国成立第一年,我国与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等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其体现的外交方针是()  </p><ul><li>A:一边倒</li><li>B:另起炉灶</li><li>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li><li>D:求同存异</li></ul><p>答 案:A</p><p>解 析:苏联以及保加利亚、朝鲜、越南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与这些国家建交体现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A 项正确;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党的屈外交,在独立自主基础上开展新的外交,不正确,排除 B项:C项指的是清除列强的特权,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外交,不正确,排除;1955 年,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排除D项。故选A。</p><p>2、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p><ul><li>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li><li>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li><li>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li><li>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li></ul><p>答 案:B</p><p>解 析:宗法情结是中国人们思想中的重要一部分,入台族裔回大陆来请祖先牌位,说明它们在台湾已经定居下来。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修撰族谱并非适应移民需求,A项错误;C项错在“整体迁移”;D项中“受到阻碍”和材料的描述相矛盾。</p><p>3、只有投入大量的劳动力才能疏导和储积大量的水,而这大量的劳动力还必须进行协调,赋予纪律和加以领导,……由于治水而产生统一指挥的最高政治权力。这说明()  </p><ul><li>A: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国家管理</li><li>B:水利灌溉需要制度规范人们行为</li><li>C:世界文明古国都诞生于大河流域</li><li>D:君主专制是农耕社会的必然产物</li></ul><p>答 案:D</p><p>解 析:根据“而这大量的劳动力还必须进行协调,赋予纪律和加以领导,……由于治水而产生统一指挥的最高政治权力。”可得出,小农经济需要强有力的政府进行保护,这说明君主专制是农耕社会的必然产物,D项正确;农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排除A项;材料不是强调水利,排除B项;C项太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p><p>4、《马可·波罗行纪》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装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元代泉州()  </p><ul><li>A:海上贸易繁荣</li><li>B:外国使节增多</li><li>C:造船技术发达</li><li>D:文化生活丰富</li></ul><p>答 案:A</p><p>解 析:据“(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诸船运载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可知,这说明元代泉州海上贸易繁荣。宋元时期造船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中国的航海家除了使用指南针外,也初步掌握了潮汛、信风、气象的规律。当时,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A符合题意;B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择A。</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她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挽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这则材料表明在当时()  </p><ul><li>A:欧风美雨开始影响中国</li><li>B:贵重的物品都是西方人制造的</li><li>C:国人生活西化趋势明显</li><li>D:西化影响的加深引发人们担忧</li></ul><p>答 案:AC</p><p>解 析:中国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说明欧美文化开始影响中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贵重物品均由西方人创造,不符合实际;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国人生活受到巨大的影响;但是D选项中的引发国人担忧材料中没有体现,所有选择AC。</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