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3月17日

聚题库
03/17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p><ul><li>A:颂歌</li><li>B:战歌</li><li>C:牧歌</li><li>D:恋歌</li></ul><p>答 案:D</p><p>解 析:《炉中煤》写于“五四运动”后不久,是以恋歌的形式和反复咏叹的手法来表情达意的。诗中祖国成了恋人,煤的燃烧又是爱的强烈程度使然。这种特定的眷恋关系,以恋歌的形式表现出来,就分外感人,使得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思与强烈的报国壮志很好地统一起来。</p><p>2、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不相同的一组是()。   </p><ul><li>A:<u>调</u>解、协<u>调</u>、<u>调</u>教、<u>调</u>遣、<u>调</u>味</li><li>B:<u>校</u>对、<u>校</u>样、<u>校</u>订、<u>校</u>场、点<u>校</u> </li><li>C:<u>泊</u>位、停<u>泊</u>、漂<u>泊</u>、淡<u>泊</u>、<u>泊</u>岸 </li><li>D:颠<u>倒</u>、倾<u>倒</u>、<u>倒</u>闭<u>、倒</u>运、<u>倒</u>霉</li></ul><p>答 案:A</p><p>解 析:A项调遣读<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8/0566b08ffb8f185.png" />;B项均读<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8/0566b08fff40e4b.png" />;C项均读<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8/0566b0900300eca.png" />;D项均读<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8/0566b09007069a3.png" />。</p><p>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u>       </u>欺上瞒下的弄虚作假人员,是需要勇气的。 ②今天是我们的老师90岁的生日,我们全班同学<u>       </u>在一起,为我们的老师举办 了一个盛大的生日晚会。 ③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不要过分<u>        </u>孩子。 ④有关部门对我们长期以来,争执不下的问题,进行了最后的 <u>     。</u>  </p><ul><li>A:揭发、汇聚、溺爱、裁决</li><li>B:揭露、会聚、宠爱、裁定</li><li>C:揭发、会聚、溺爱、裁决</li><li>D:揭露、汇聚、宠爱、裁定</li></ul><p>答 案:C</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请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p><p>答 案:这首诗的前四句,写登高所见之景:天高风急,猿声哀啸,渚清沙白,群鸟低回,落叶纷纷,长江滚滚,仅28个字,便勾勒出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间,层次分明的悲秋图。其中“萧萧落木”和“滚滚长江”饱含了诗人的感情,暗喻诗人滚滚思潮,充满悲凉、悲壮之情,为后两联抒情做铺垫。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直抒万里漂泊、年老多病、孤苦无依的悲凉之情。本诗以一句三层,层层递进的句式,突出病中登临的感受,深沉激越。尾联承上意以恨“鬓白”和愤“潦倒”作结,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p><p>2、这首诗在景情结合上很有特色,试举例说明。  </p><p>答 案:这首诗在情景结合上很有特色。如三、四句写故人村舍所在的自然景色,一近一远,清新自然,“合”、“斜”二字极为传神,却又似信手拈来,表现了作者应邀访友的喜悦之情。衬托出诗人热爱农村自然风光的感情和纯朴的思想品质。</p><p>3、小说写四个青年妇女去水生家商量探夫的对话,各具性格特征,请具体分析。  </p><p>答 案:小说描写几个青年妇女去水生嫂家商量探夫有这样几句对话,各富性格特征。 “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br />“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br />“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 <br />以上对话,各具各自的性格特征: <br />说第一句话的妇女,乖巧伶俐,说谎善找托辞。本想去看丈夫,又怕人说“拖尾巴”,以“忘下了一件衣裳”之名,行看夫之实,聪明。 <br />一说第二句话的妇女,快人快语,不找借口,不用托辞。直说“有旬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痛快。 <br />说第三句话的妇女,质朴憨厚,托辞笨拙。“哪里就碰得那么巧”不顾危险,“快去快回来”心怀侥幸——的确憨笨。 <br />说第四句的妇女,忸忸怩怩,欲盖弥彰,自己想去,却让婆婆为其背黑锅。 <br />小说对话的成功,在于对话能体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以上对话描写的同是青年妇女,同是上前线探夫,但却性格各异,由此可见作家刻画人物功力的高超。</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br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br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p><p>答 案:请自行作答。  </p><p>2、阅读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以上古人对“大”与“小”关系的认识对你有什么启发?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p><p>答 案:作文略</p><p>3、(作文)  光阴的故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br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那么想<br />风车在四季轮曰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br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br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br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br />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文章开头第二段对大旱场景进行了描写,试分析其特色。  </p><p>答 案:作者从久不落雨、骄阳暴晒、河塘干涸、野草枯黄等自然现象写起,表现大旱的情形,表现了干旱咄咄逼人的严峻形势,渲染了一种悲怆的氛围,衬托出人们惶恐焦虑的心态,抓住了读者的心,为后文云霓出现时的惊喜做了很好的铺垫,也为后文大热和大旱的象征意义的揭示做了铺垫。</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