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生物》每日一练试题03月13日

聚题库
03/13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在大田的边缘和水沟两侧,同一品种的小麦植株总体上比大田中间的长得高壮。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p><ul><li>A:基因重组引起性状分离</li><li>B:环境差异引起性状变异</li><li>C:隐性基因突变为显性基因</li><li>D: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发生了变化</li></ul><p>答 案:B</p><p>2、经典型半乳糖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孩子,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此病的概率是()  </p><ul><li>A:<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9c9d4eda3.png' /></li><li>B:<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9ca1a25f9.png' /></li><li>C:<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9ca6f02a6.png' /></li><li>D:<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9cab5b2a2.png' /></li></ul><p>答 案:B</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基因剂量补偿效应的有()(多选)。  </p><ul><li>A:雄性果蝇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加倍</li><li>B:四倍体番茄的维生素C含量比二倍体的几乎增加一倍</li><li>C:雌性秀丽隐杆线虫每条X染色体上的基因转录量减半</li></ul><p>答 案:AC</p><p>2、以下属于脐带血中有功能造血干细胞的特点的是()(填字母)。  </p><ul><li>A: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分裂能力</li><li>B:细胞呼吸相关酶的含量增加</li><li>C:细胞抗自由基氧化能力增强</li><li>D:增加单位脐带血中造血干细胞的数量</li></ul><p>答 案:ABC</p><p>解 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结合文中信息可知A、B、C均正确,NOV发挥作用后,造血干细胞总量几乎不变,D错误。</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临床上造成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多见于烧伤、创伤等受损部位。由于Pa能耐受多种抗生素,常导致治疗失败。为解决上述问题,噬菌体治疗逐渐受到关注。 (1)在侵染Pa时,噬菌体的尾丝蛋白通过与Pa细胞壁上的脂多糖结合,进而吸附在Pa表面。不同噬菌体的尾丝蛋白不同,使噬菌体的侵染具有高度的()。 (2)PA1和PAO1是Pa的两种菌株。科研人员从某地污水中分离到一株可同时高效吸附并侵染PA1和PAO1的变异菌体,对其尾丝蛋白基因进行测序,部分结果如图所示。 <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c14bbcd3f.png" /> 据图可知,与野生型噬菌体相比,变异噬菌体的尾丝蛋白基因发生了碱基(),使尾丝蛋白(),变异后的尾丝蛋白能同时结合两种Pa的脂多糖。 (3)将噬菌体加人PA1菌液中,培养30min后菌液变澄清,即大部分PA1已被裂解。将菌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出现少量菌落,即为菌体耐受菌(PA1r)对PA1和PA1r的DNA进行测序比对,PA1r丢失了部分DNA序列,其中含有脂多糖合成的关键基因galU。为验证galU的丢失是导致PAlr耐受噬菌体的原因,请完善下列表格中的实验设计和预期结果。 <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c151320d5.png" /> 注:在固体培养基上,噬菌体侵染导致宿主细菌死亡形成的空斑即为噬菌斑 <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c15717ab7.png" /> (4)Pa的复制周期约为40min,根据题中信息,可判断PAlr的galU的丢失发生在噬菌体感染之()(填“前”或“后”),噬菌体的感染起到了()作用。 (5)依据本研究,在使用噬菌体治疗Pa感染时需注意:()。  </p><p>答 案:(1)特异性(专一性) (2)替换 氨基酸序列改变,空间结构改变 (3)③ ⑥ ⑦ (4)前 选择 (5)治疗时,注意检测噬菌体和Pa细菌的类型避免因噬菌体或Pa变异导致的治疗风险  </p><p>2、高盐环境下粮食作物会大量减产。为研究植物的耐盐机理,科研人员将耐盐植物滨藜和不耐盐植物柑橘分别置于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并计算生长率,结果如图1所示。请回答问题: <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267ac50e25d353.png" /> (1)据图1分析,与植物A相比,植物B耐盐范围(),可推知植物B是滨藜。 (2)植物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外高浓度的Na<sup>+</sup>通过图2中的通道蛋白以()的方式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质中Na<sup>+</sup>浓度升高。 (3)随着外界NaCl浓度的升高,植物A逐渐出现萎蔫现象,这是由于外界NaCl浓度()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细胞中Na<sup>+</sup>和Cl<sup>-</sup>的浓度进一步升高,蛋白质逐渐变性,酶活性降低,细胞代谢(),因此在高盐环境中植物A生长率低。 (4)据图2分析,植物B处于高盐环境中,细胞内Ca<sup>2</sup><sup>+</sup>浓度升高,促使Na<sup>+</sup>进入();同时激活(),将Na<sup>+</sup>排出细胞,从而使细胞质中Na<sup>+</sup>的浓度恢复正常水平,缓解蛋白质变性。  </p><p>答 案:(1)更广(2)协助扩散 (3)大于;减弱 (4)液泡;(细胞膜上的)S蛋白  </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炸薯条是常见的快餐食品。若马铃薯块茎中还原糖含量过高,可能导致油炸过程中产生有害物质。为准确检测还原糖含量,研究人员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了马铃薯提取液,结果如下表。<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b03a7ad6e.png" /> 请回答问题: (1)马铃薯提取液中含有淀粉,此外还含有少量麦芽糖、果糖和()等还原糖,这些还原糖能与()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2)据表分析,制备马铃薯提取液的三种方法中,方法()最符合检测还原糖的要求,原因是这种方法制备提取液时还原糖浸出程度(),并且提取液的颜色(),有利于对实验结果的准确观察。</p><p>答 案:(1)葡萄糖  斐林 (2)三  充分  浅</p><p>2、某种猫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黄色(A)对黑色(a)为完全显性。黑色雌猫和黄色雄猫交配产生的后代中雌猫均为黑黄相间,推测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 </p><p>答 案:(2)基因型X<sup>A</sup>X<sup>a</sup>的猫,胚胎发育早期的不同细胞中,X 染色体随机失活</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学习以下材料,请回答(1)~(4)题。 染色体融合与物种演化 在生物演化历程中,啮齿类动物大约经过100万年才会出现3.2~3.5次染色体融合。我国科学家首次实现了哺乳动物的人工染色体融合。他们将小鼠(2n=40)胚胎干细胞中一条4号染色体和一条5号染色体首尾相连(如图a),获得了Chr4+5的胚胎干细胞。他们还通过不同方式连接细胞中的1号染色体和2号染色体(如图b),分别获得了Chrl+2和Chr2+1的胚胎干细胞。<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b4b29d698.png" /> 利用不同的胚胎干细胞最终培育出113个Chr4+5胚胎、355个Chrl+2胚胎以及365个Chr2+1胚胎,将这些胚胎分别转移到代孕鼠子宫内。其中Chr2+1胚胎寿命均不足12.5天,无法发育成小鼠,Chr1+2和Chr4+5的胚胎均能发育成小鼠。研究发现,8周龄的Chr1+2小鼠比野生型焦虑且行动迟缓,而Chr4+5小鼠的表现与野生型相似。进一步测试这些小鼠的生殖能力,只有Chr4+5小鼠和野生型交配产生了后代,但生殖成功率明显低于野生型,这反映出染色体融合对新物种的产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尽管本研究对基因中碱基序列的改变比较有限,但小鼠出现的异常行为和繁殖力下降等现象,表明染色体融合对动物可能会产生重大影响,提示染色体融合是物种演化的驱动力。 (1)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主要载体。 (2)小鼠的人工染色体融合是可遗传变异来源中的()变异。据文中信息判断, Chr4+5小鼠体细胞中有()条染色体。 (3)依据文中信息,染色体融合对小鼠产生的影响有() (4)从进化与适应的角度判断染色体融合是有利变异还是有害变异,并说明理由:()</p><p>答 案:(1)基因 (2)染色体  39 (3)胚胎死亡、焦虑、行动迟缓、不能繁殖、繁殖 力下降(答出其中一项即可) (4)观点与理由相符(合理即可) 参考样例: 有害,理由是个体的性状是进化形成的适应性 特征,一旦变异,通常不适应当前的环境; 有利,理由是对种群而言,染色体融合为生物进 化提供原材料,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个别染色 体融合方式可能使个体在新环境中获得生存和 繁殖的优势,利于种群的进化和发展</p><p>2、学习下列材料,请回答(1)~(4)题。 基于细菌构建拟真核细胞 人工构建细胞的传统手段是将纯化后的酶、基因等加入囊泡或微滴。筛选得到的人工细胞具有基因表达、酶催化等功能,但结构较简单,且功能单一。科研人员打破传统手段,以原核细胞为基础材料构建出拟真核细胞,其构建过程分两步。 第一步:构建原细胞。将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置于空液滴中,大肠杆菌会自发地进入液滴内部,铜绿假单胞菌在液滴表面。利用酶将两种细菌裂解后,铜绿假单胞菌的质膜留在液滴表面,液滴内部有主要来自大肠杆菌和部分来自假单胞菌的蛋白质、核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基本的酶催化、糖酵解和基因表达功能。由此构建出一个由质膜包裹的、内含细胞质活性成分的原细胞。 第二步:构建拟真核细胞。在原细胞中加入组蛋白等大分子,在其内部得到DNA/组蛋白体,构建一个拟细胞核结构。随后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再加入肌动蛋白单体构建拟细胞骨架的结构,大大增强了细胞的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代谢物质逐渐积累,球状原细胞在48小时后呈现如图所示的不规则形状,且保持了细胞结构的复杂性,质膜也不断修复。最终获得了一个结构和功能复杂的拟真核细胞。<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502/1367adb0717e2b5.png" /> (1)从文中信息可知,原细胞的质膜来源于(),质膜可将其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从而保证了内部环境的() (2)推测文中“在细胞质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这一过程相当于在原细胞 中植入了()(填细胞器名称),()了原细胞已有的功能。 (3)与真核细胞相比,拟真核细胞还未具有()等结构。 (4)从细胞起源和进化的角度分析,这一研究可以为()提供证据。  </p><p>答 案:(1)铜绿假单胞菌  相对稳定 (2)线粒体 增 强 (3)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答出一项 即可) (4)真核细胞起源于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具有统一性”)</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