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3月13日

聚题库
03/13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边城》是在贵州边境青山绿水的环境中拉开故事的序幕。  </p><p>答 案:错</p><p>解 析:《边城》描绘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p><p>2、短篇小说《边城》的作者是当代“海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沈从文,讲的是一个哀怨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是船家少女翠翠。  </p><p>答 案:错</p><p>解 析:《边城》是中篇小说,作者沈从文是“京派作家”代表人物。</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词语中,哪一项与中医无关()  </p><ul><li>A:望闻问切</li><li>B:针灸</li><li>C:五心烦热</li><li>D:医学影像技术</li></ul><p>答 案:D</p><p>解 析:医学影像技术属于西医类技术,与中医无关。</p><p>2、简牍是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或木片。右图所示的是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武威汉简,该简上的字体是() <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9/2066ed15a56d81c.png" /></p><ul><li>A:篆书</li><li>B:隶书</li><li>C:草书</li><li>D:楷书</li></ul><p>答 案:B</p><p>解 析:图中文字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一波三折”,符合隶书的特点。</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p><p>答 案: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p><p>2、元杂剧四大悲剧指关汉卿的()、马致远的()、白朴()的和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p><p>答 案:《窦娥冤》;《汉宫秋》;《梧桐雨》</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山石对卵石说:“你还叫石头吗?我才是真正的石头!你看我体肤糙砺,棱角分明,血性方刚,我们山石能构成雄壮的大山,凝成挺拔的峰峦,展现自我的粗犷!”卵石对山石说:“经年累月,水蚀沙磨,我体肤平滑肌理莹润,虽已脱胎换骨,不还是石头吗?脱离了大山,我却有机会走进人间,装点人们的生活!”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少于600字;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p><p>答 案:【优秀范文】 做颗不被磨圆的石子    山脚下有一条林荫小道,道上铺满光滑整洁的鹅卵石;登上山顶,俯身而望,四周的山石奇绝突兀,棱角分明。同处一山,同为石头,山石与卵石,你会如何选择?    我的回答是:做一颗不被磨圆的石子。    也许你会说卵石温润圆滑,有什么不好?是,卵石经受磨炼,收敛锋芒没什么不好。可是山石的那种粗犷不羁、血气方刚才是生命该有的张力。    李白的一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毫不掩饰地吐露了他的心声:他不会向任何人屈服,不会被磨难磨圆。的确,他时时有锋芒,他能让高力士脱靴,就连天子,他都不放在眼里,他的周身都是刺,他学不会向俗世低头。倘若李白摧眉折腰去事权贵,你还能看到他李谪仙的风采吗?    李白之后的刘禹锡也是如此。一篇《陋室铭》让我们看到了他的甘于贫穷,可这背后还透着一股倔劲。他无论身居何处,不论境况如何都能自得其乐,不向困境低头。刘禹锡一生屡遭贬谪,在终于结束了多年贬谪生涯后,他回到长安城吟了句:“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这两句略带解嘲的诗让我看到了一个历经沉浮后虽无原先桀骜但仍旧未收起棱角的刘禹锡。他始终是块山石,学不会顺从。    做一颗不被磨圆的石子吧!我们不应当去学一代词帝李煜的顺从。也许你会说那是大丈夫的能屈能伸,可是以江山换来的苟活,于人于己又有什么意义?    在磨难面前,我们不能像那些奸佞小人一样卑躬屈膝,我们应该像《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无论多大的风浪,无论多么筋疲力尽,都不向困难屈服。我们应该像屈原那样,有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    卵石圆滑莹润,可是它没有我要的锋利。珍珠温厚贵重,可是它没有我要的刚烈。青花瓷细腻优雅,可是它没有我要的刚强。    我要的,是像山石那样,棱角分明,即便是永远在山头风餐露宿、默默无名,也不允许自己被磨圆。</p><p>2、曙光县将于7月20—30日举办全县青年运动会,需要50名志愿者,协助县体委完成运动会的相关工作。要求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不限。请你以曙光县共青团委的名义写一篇倡议书。(不超过200字)  </p><p>答 案:<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9/0766dc003fcdbe3.png" /></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月亮本来是圆的,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将其描述为“方方的月亮”?  </p><p>答 案:突出闷罐子车窗口小,从而揭示出闷罐子车条件简陋、落后。</p><p>2、品味语言。 (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句子。 (2)请分析下面加下划线字词的表达效果。 母亲径直<u>走</u>到厢房屋里的粮囤旁,分别<u>舀</u>出一瓢专门存储的干瘪的玉米和小麦,然后往梧桐树下扬手一<u>撒</u>,那些饥饿如狼的家禽便会倏然飞扑而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争抢饭食。  </p><p>答 案:(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大人吆喝自家孩子回去吃饭的场景比作一台地方大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人吆喝孩子回家时声音的洪亮、此起彼伏和场景的壮观,表现了大人们吆喝孩子回家时心里的急切之情。 (2)运用一系列动词,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母亲喂家禽时动作的娴熟,表现了母亲的勤劳、能干以及“我”对母亲勤劳、能干特点的肯定与赞美之情。  </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