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3月10日

聚题库
03/10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这个成语的解释是正确的。()  </p><p>答 案:对</p><p>解 析:自惭形秽:原指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羞愧。后泛指因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p><p>2、“倔强”“强迫”两个词语“强”字的读音相同。()  </p><p>答 案:错</p><p>解 析:倔强-juéjiàng强迫-qiǎngpò</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各句中,括号里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p><ul><li>A:姚明和叶莉结束了多年的爱情长跑,于8月6日在上海完婚。两人感情很好,(间不容发),非常亲密。</li><li>B:繁华的大街,两旁是高耸的楼厦、林立的商埠,一切都是那么繁华,只有他衣衫破烂,(筚路蓝缕),显得与这个世界格格不放。</li><li>C:鲁迅那铿锵有力的文字(振聋发聩),在艰难而苦闷的岁月里,对国民起着实实在在的启蒙作用。</li><li>D: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吹开了紧闭的心扉,人们打扮得更加光鲜,出行更加方便,从前那些鲜见的瓜果蔬菜都(登堂入室),摆上自家的上餐桌。</li></ul><p>答 案:C</p><p>解 析:C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使耳聋的人都听得见。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A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言空间距离极小。形容极为精密或精确。也比喻时间紧迫,情势危急。不能用来形容夫妻感情亲密。B筚路蓝缕:形容创业的艰难与辛苦,不能用来形容贫穷或衣衫破烂。D登堂入室:比喻学识由浅入深,逐步达到很高的成就。不能用来形容物品从屋外挪至屋内。</p><p>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p><ul><li>A:炮制  荧光屏  坐阵指挥  桃李满天下</li><li>B:厮杀  录相带  词不达义  惺惺惜惺惺</li><li>C:毗邻  试验田  一如继往  时事造英雄</li><li>D:白晰  黏合剂  望而怯步  久旱逢甘霖</li></ul><p>答 案:A</p><p>解 析:A项,阵——镇; B项,象——像-,义——意;C项,继——既,事——势;D项,晰——皙,怯——却。</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关于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p><ul><li>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li><li>B: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li><li>C: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li><li>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i></ul><p>答 案:AD</p><p>解 析:B项,“凭——冯”;C项,“樽——尊”。</p><p>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有()  </p><ul><li>A:古代帝王、诸侯所祭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的“社稷”代表国家。</li><li>B:“臣本布衣”“往来无白丁”中的“布衣”“白丁”都指平民,前者指的是没有官职的人,后者指的是没有功名的人。</li><li>C:我国古代的“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是指松、菊、梅。</li><li>D:“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用以陈述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li></ul><p>答 案:ABD</p><p>解 析: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岁寒三友指松、竹、梅。C错误,ABD正确。</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根据下面两种情景,以“树”为重点,分别扩展成一段话,每段不少于30个字。 <br />情景一:狂风中  马路边  河水 <br />情景二:阳光下  小河边  树 <br />扩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答 案:情景一:狂风中马路边的那棵大树,被吹得折弯了腰,它低着头,似乎在乞求狂风的宽恕。<br />情景二:灿烂的阳光下,小河边的那排树,笔直地站着,像一个个哨兵,默默地守护着小河。</p><p>解 析: </p><p>2、以上文段选自《》一文,作者是(),字(),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p><p>答 案:改造我们的学习;毛泽东;润之</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解释下列括号字多义词的意思。<br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r />②于是废先生之(道)<br />③不足为外人(道)也</p><p>答 案:①道理②主张③说</p><p>2、指出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br />①愿以十五城请易璧________<br />②何以战________<br />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________<br />④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________<br />⑤皆以美于徐公________<br />⑥夫夷以近________</p><p>答 案:①介词“用”②介词“凭”③介词“因为”④介词“因为”⑤动词“认为”⑥连词相当于“而”</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