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3月08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芬兰著名作家安徒生最出色的童话作品之一。
</p><p>答 案:错</p><p>解 析:安徒生是丹麦作家。</p><p>2、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颈联“竹喧归浣女”写竹林里传来阵阵欢笑,是姑娘们到河边洗衣去了。()
</p><p>答 案:错</p><p>解 析:“竹喧归浣女”意思是竹林中的少女喧笑着洗衣归来。故错误。</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p><ul><li>A:归根结蒂 暗然失色 沉鱼落雁 心无旁骛</li><li>B:醍醐灌顶 水声淙淙 万籁俱静 桀敖锋利</li><li>C:彪柄史册 芸芸众生 如意算盘 巧妙绝伦</li><li>D:深思苦索 利令智昏 大煞风景 惨淡经营</li></ul><p>答 案:D</p><p>解 析:A黯然失色 B桀骜锋利 C彪炳史册</p><p>2、郭沫若在《炉中煤》中,借“炉中煤”来诉说衷情,这种修辞方法是()
</p><ul><li>A:比喻、借代</li><li>B:拟人、比喻</li><li>C:设问、拟人</li><li>D:借代、设问</li></ul><p>答 案:B</p><p>解 析:郭沫若的《炉中煤》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将自己比喻为“炉中煤”,借用煤在炉中熊熊燃烧,燃烧自己、发光发亮,暗喻自己对祖国无私奉献的炽热感情。作者又把“炉中煤”拟人化,让它有了人的思想感情,会思念爱恋“年青的女郎”,会倾诉衷肠。这样就把作者对祖国的强烈之爱和要为祖国献身的志向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出来。</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对这篇短文的分析和品赏,正确的三项是()</p><ul><li>A:文章在对早春冷雨后自蝴蝶命运变化描写的同时,也叙述了自己的绵绵情思,吟唱了一曲人性美的赞歌。</li><li>B:作者描写“我”三次心理变化的过程,一波三折,“我”的绵绵情思就在这曲折有致的叙述中展现出来。</li><li>C:作者笔下的那只白蝴蝶,是美丽而勇敢的春的“寻求者”的化身,在它的身上体现了春之生灵争春的勇气。</li><li>D:第3自然段问白蝴蝶要飞到哪儿去?而短文的后面又有暗示:白蝴蝶飞出来是为了寻求“火、热、光明、生命”。</li><li>E:本文全文不过千字,作者心细如发,笔纤似针,行文跌宕多姿,充分体现了刘白羽散文的风格:细腻、激越、壮美。</li></ul><p>答 案:ACD</p><p>2、下列句子括号里的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p><ul><li>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li><li>B: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li><li>C:范增数(目)项王</li><li>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li></ul><p>答 案:AC</p><p>解 析:A“一觞一咏”中的觞是词类活用,意为饮酒,名词活用为动词;B(固):名词,险固的地势;C目 :名词活用作动词 意为用眼睛提示;D“从”:使动用法,使什么跟从。故选AC。</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第③段中“等我走下断崖时,忽然发现一间专门为游客服务的商店。它故意盖在侧下方的隐蔽处”。希腊人为什么刻意这样做?</p><p>答 案:商店一般都开在显眼的地方,而希腊的商店却开在“隐蔽处”,可见在希腊,连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商人都在刻意保护文物。</p><p>2、简要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p><p>答 案:用设问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病毒是如何危害健康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羁鸟恋旧林,()。</p><p>答 案:池鱼思故渊</p><p>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银瓶乍破水浆迸,_______________ ”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p><p>答 案:【铁骑突出刀枪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