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2月07日

聚题库
02/07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演讲是一项具有一定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以演为主,以讲为辅。  </p><p>答 案:错</p><p>解 析:演讲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p><p>2、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是一篇托物言志、寄情于景的散文。  </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选项中,能准确概括父亲品质特征的一项是  </p><ul><li>A:勤劳、朴实、坚韧、正直</li><li>B:善良、朴实、精明、固执</li><li>C:勤劳、正直、灵活、坚韧</li><li>D:善良、坚韧、灵活、精明</li></ul><p>答 案:A</p><p>解 析:从文中父亲卖玉米时不愿意像别人那样搅石子儿可知,父亲并不精明;从文中父亲固守节令以及用上千年来农民流传下来的独特姿势望天可知,父亲并不灵活。故排除B、C、D三项。</p><p>2、下列作者、作品、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p><ul><li>A:诸葛亮—《诫子书》—汉</li><li>B:贾谊—《过秦论》—汉</li><li>C:韩愈—《秋声赋》—宋</li><li>D:王安石—《捕蛇者说》—宋</li></ul><p>答 案:B</p><p>解 析:A项,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C项,《秋声赋》为欧阳修所作;D项,《捕蛇者说》为唐代柳宗元所作。</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致橡树》的作者是()原名(),中国当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她的代表作品有《()》《()》。诗中作者否定了()种(__,___,___,)世俗的爱情观,作者理想中的爱情是()()()()。橡树象征着()木棉象征着()  </p><p>答 案:舒婷;龚佩瑜;朦胧诗派;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3;攀援的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和春雨;共同的伟岸和高尚;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刚硬不阿的男性之美;具有新的审美气质的女性人格</p><p>2、匈牙利诗人()的作品《我愿意是急流》讴歌了纯真的爱情。  </p><p>答 案:裴多菲</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校园文学》杂志预备向全校师生征稿,请拟写一则征稿启事。要求:写明征稿要求、来稿方式、注意事项;要素齐全,格式规范;行文中不得透露与考生相关的信息。</p><p>答 案:<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9/0766dbfc4aaec56.png" /><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9/0766dbfc54c5d32.png" /></p><p>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陆游、李大钊的爱国主义精神令人感动,诸葛亮、岳飞的忠诚也让人感动。现实生活中,同样有不少令人感动的场景。我们每个人心中也会有一些让自己感动的人和事。回想一下,最令你感动的人和事是什么? 请以“感动”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明确,文体自选;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700字。</p><p>答 案:【优秀范文】 令我感动的一瞬间      也许大家都经历过令自己感动的事情,可能是来自亲人的感动,可能是来自朋友的感动,可能是来自同学或老师的感动。我也经历过令我感动的事,但也许与大家经历过的稍有不同,感动我的是一对陌生的母子。      那一天,我们全家到饭店吃饭,坐在我们旁边的是一对母子,那位母亲白发苍苍,身体相当虚弱,她坐在轮椅上一动不动,看起来已经无法自己照顾自己。她的儿子坐在旁边,看起来是个三四十岁的中年男人,他西装革履,像个成功人士。      只见中年男人手里拿着菜单,轻声问身旁的老人想吃什么。之后,菜陆续被端上桌子,他拿起筷子夹起一些菜送到母亲嘴边,并耐心而温和地说:“妈,尝尝这个”“妈,小心烫”“妈,这个好吃吗?要不要再来点儿”。他总是先把菜喂给坐在轮椅里无法动弹的老母亲吃,然后自己才吃,并且时不时拿起餐巾纸帮母亲擦掉嘴角的菜汁。     老人慢慢地吃着,脸上的表情安详而满足。中年男人边给母亲喂饭边说:“小时候,您也是这样一口一口地喂我吃饭,我现在还很清楚地记着呢!现在您老了,我也要像小时候您照顾我那样去照顾您。”老人虽然坐在轮椅上不能自主活动,但是我看到她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那一刻是多么温馨,我深深地被这对母子感动了。     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教我们走路,喂我们吃饭,让我们学会生活,他们对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而当父母年老的时候,我们也应该扶着他们走路;当父母不能自己照顾自己的时候,我们也应该主动照顾他们的衣食起居,对他们多一点耐心和孝心。      曾经,他们牵着我们的小手一步一步地走来;现在他们年纪大了,我们也要牵着他们那留下岁月痕迹的手走向美丽的黄昏。这就是我关于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的思考。</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请将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可增删个别词语,不得改变句子原意)我们不能为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  </p><p>答 案:我们难道能为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吗?</p><p>2、小说以《渐渐消散的炊烟》为题,有什么用意?  </p><p>答 案:①“炊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连接着老木的童年和现在的生活;②“渐渐消散的炊烟”表明村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已渐渐离开了世世代代生存的故土,“渐渐消散的炊烟”暗示了村庄的人越来越少;③表现出老木对故土的依恋,引发读者对时代变迁的感叹;④引发读者的思考:农村到底该怎样发展;⑤给全文笼罩上了一层淡淡的哀伤,更易感染读者。</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