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化学》每日一练试题02月06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纤维素属于糖类,能够被人体消化,水果和粗粮等都是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
</p><p>答 案:错</p><p>解 析:纤维素属于糖类,人体内没有消化纤维素的酶,不能被人体消化,水果和粗粮等都是含纤维素较多的食物,故错误。</p><p>2、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一定相等。()
</p><p>答 案:错</p><p>解 析:化学反应前后同种元素的化合价不一定相等,如单质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变化,选项错误,故填错误。</p><p>3、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元素符号为O。()
</p><p>答 案:错</p><p>解 析:原子序数为7的元素,元素符号为N,故该说法错误</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每年的4月 15日是我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p><ul><li>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li><li>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li><li>C: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li><li>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li></ul><p>答 案:D</p><p>解 析:A 项,高层住房着火时,应从安全通道逃离,不能乘坐电梯逃离,以防断电被困,A 项正确;B项,加油站附近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防止发生爆炸。B 项正确;C项,煤矿的矿井可能含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C 项正确;D项,为了防止触电,家用电器着火时,要先切断电源再灭火,不能用水扑灭,D项错误。故选 D。
</p><p>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p><ul><li>A: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后,瓶口出现白雾</li><li>B: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li><li>C: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显著升高</li><li>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li></ul><p>答 案:D</p><p>解 析:A、浓硫酸吸收空气中的水分,打开盛有浓硫酸的试剂瓶后,不会出现白雾.故A错误;B、碳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故B错误;C、硝酸铵溶于水中,吸收热量,使溶液温度降低.故C错误;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故D正确.故选:D</p><p>3、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用一段纱窗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的()
</p><ul><li>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li><li>B:铁丝表面的锈未除干净</li><li>C:集气瓶底没铺一层细砂</li><li>D:给铁丝加热的温度太低</li></ul><p>答 案:C</p><p>解 析: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说明铁丝没有发生燃烧,所以所有分析围绕铁丝的燃烧条件来进行。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有一定的接触,且接触越充分越容易燃烧,温度越高燃烧也就越容易。A 项,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太低时,铁丝可能不燃烧,A 项正确;B项,铁丝生锈或表面可能含有油漆时,铁丝可能不燃烧,B 项正确;C项,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生成物溅落炸裂集气瓶的,与铁丝是否能够燃烧无关,C 项错误;D项,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时,铁丝不燃烧,D 项正确。故选 C。
</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小明和小红两同学,共同做了水的电解实验,以及氢气在空气里燃烧的实验后,有下列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p><ul><li>A:小明说:“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多”</li><li>B:小红回答说:“不对吧,应该是负极产生的气体比正极多”</li><li>C:小明说:“正极产生的气体能够被点燃”</li><li>D:小红回答说:“不对吧,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li></ul><p>答 案:BD</p><p>解 析:电解水实验现象试管内有气泡,与电源正极(氧气),负极(氢气)相连的试管产生的气体比值:1:2(熟记口诀:氢二氧一,阳氧阴氢)</p><p>2、下列各组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 </p><ul><li>A:分子的极性:BCL<sub>3</sub><NCL<sub>3</sub></li><li>B:物质的熔点:NaI<NaF</li><li>C:物质的沸点:HF<HCL</li><li>D:在CS<sub>2</sub>中的溶解度:CCL<sub>4</sub><H<sub>2</sub>O</li></ul><p>答 案:AB</p><p>解 析:A.BCl<sub>3</sub>为平面正三角形分子,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而NCl<sub>3</sub>为极性分子,则分子极性:BCl<sub>3</sub><NCl<sub>3</sub>,故A正确;
B.NaI和NaF都是离子化合物,所带电荷相等,但离子半径:氟离子<碘离子,所以NaF形成的离子键较强,其硬度较大,即物质的硬度:NaI<NaF,故B正确;
C.HF分子间存在氢键,导致其沸点较高,则物质的沸点:HF>HCl,故C错误;
D.CS<sub>2</sub>为非极性溶剂,CCl<sub>4</sub>为非极性分子,H<sub>2</sub>O为极性分子,结合相似相容原理可知,在CS<sub>2</sub>中的溶解度:CCl<sub>4</sub>>H<sub>2</sub>O,故D错误;故选:AB。</p><p>3、下列盐的水溶液pH>7的是()
</p><ul><li>A:NaCl</li><li>B:K<sub>2</sub>SO<sub>4</sub></li><li>C:CaCO<sub>3</sub></li><li>D:Na<sub>2</sub>CO<sub>3</sub></li></ul><p>答 案:CD</p><p>解 析:Na<sub>2</sub>CO<sub>3</sub>属于强碱弱酸盐,水解显碱性,pH大于7</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人类使用金属先后经历了“青铜”、“铁器”时代,直到近代才开始大量使用铝材料。这也反映出Cu、Fe、Al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p><p>答 案:Al、Fe、Cu</p><p>解 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可得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l、Fe、Cu</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