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01月31日

聚题库
01/31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中国画与西洋画》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文章,是一篇介绍有关中西绘画知识的说明文。  </p><p>答 案:对</p><p>2、《聊斋志异》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所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p><p>答 案:错</p><p>解 析: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本文题目为“母亲”,但文章又用了不少文字写了父亲和爷爷,对这样的安排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p><ul><li>A:从写法上看,写父亲和爷爷是多余的,完全可以删掉。</li><li>B:从文章主旨上看,父亲和爷爷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使文章有厚重感。</li><li>C:从内容上看,为了更好地全面地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li><li>D:从人物形象上看,母亲和父亲、爷爷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li></ul><p>答 案:A</p><p>解 析:A项,“写父亲和爷爷是多余的,完全可以删掉”错,写父亲和爷爷,从内容上,可以全面地揭示普通人身上的宝贵品质,丰富文章内容。从人物形象上,母亲和父亲、爷爷相互映衬补充,为“我”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从主旨上,母亲教育“我”,人要坚强,不屈不挠地活下去;父亲和爷爷又教育“我”,人要有尊严地活着,三者互为补充,使文章有厚重感。</p><p>2、词起源于唐代,又称  </p><ul><li>A:小令</li><li>B:慢词</li><li>C:散曲</li><li>D:长短句</li></ul><p>答 案:D</p><p>解 析:词是一种诗的别体,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别称还有:近体乐府、长短句、乐章、诗余等。</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离太阳最近的树》的作者是(),文中的“树”是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的反思,蕴含着作者()的强烈心声  </p><p>答 案:毕淑敏;红柳;红柳悲惨命运;珍爱生命、保护环境</p><p>2、《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美国女作家()  </p><p>答 案:海伦·凯勒</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多一分宽容,就多一分理解;多一分信任,就多一分友爱。更进一步说,宽容他人,实际上也是在成全自己。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p><p>答 案:【优秀范文】 宽容说     高山毕竟留寸土,故能高耸入云;大海终须纳细流,故能浩瀚无边。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凡能成大事者,无不具有宽广的胸怀。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重用管仲,终成霸业;刘玄德三顾茅庐得贤才,如鱼得水,三分天下有其一;韩琦宴上,容人之过,部属效忠。由此可见,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其德乃大。故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古人如此,吾辈岂不同焉?     汉朝刘向说过:“心如大地者明,行如绳墨者彰。”妙哉妙哉,“心如大地”乃心胸宽广如地,“行如绳墨”乃办事严守规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宽以待人,则众人之水可载舟;反之,则众人之水可覆舟。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吾辈泛泛,终日往返于学堂之中,虽稍识书一二,但星星之火终难以燎原,需使“宽容”之焰烈燃,以铸有用之才。社会乃少者成才之火炉,吾辈须以宽容之心,投身于社会这一火炉之中,多给对方一分宽容,多给世界一分热爱。虽宽容之人并非都能成正果,但较之遇事剑拔弩张,与人争名夺利者,则相差千百里也。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亦为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至理名言,众教育者与其日诵千遍“信心常出于忠厚,疑心必起于偏私”之流,不若当面作表率,宽容他人。以实际告知,远胜日夜絮叨,谓之“挟宽容之心于生活”,教者易,学者欢,不亦乐乎?    余尝闻有父母教其子女遇事不可吃亏,抛宽容于脑后,吾不禁哑然失笑,悲矣!其误以为此举能使子女得诸多好处,却不知其子女若此,日久之后,必成气量狭小之人。应当教其宽容,令其对荣辱得失泰然处之,对别人过失付之一笑,岂不善哉?     宽容度量何来?一言以蔽之,心底无私,光明磊落。人若无私,“量”亦似山留寸土,海纳百川。而今吾辈,必挟一宽容之心,处事社会。此之善哉!</p><p>2、新月文学社拟向全校学生开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稿件征集活动,稿件文体不限,内容积极,观点鲜明,语言生动即可,字数在2000左右。2018年9月28日截稿,投稿邮箱为xy1234@163.com。请你以文学社的名义拟一则征稿启事。要求:格式完备,内容完整。</p><p>答 案:<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9/0766dbfaea001af.png" /></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就城市规模而言,萨拉曼卡确实“小不堪言”,为什么又说它“大而无边”?  </p><p>答 案:可以用原文语句作答:萨拉曼卡早在哥伦布时代就已经是学术研究中心,它在欧洲人发现新大陆之前已经对辽阔的未知世界有过推测和遥望,而且懂得从天文学的高度来设计航线。 如另组织语言,应提及萨拉曼卡文化地位高,并指出哥伦布在这里有过意义重大的科学实践活动。  </p><p>2、文章结尾段,作者把红柳称作“原住民”,这个称呼有什么深意?  </p><p>答 案:含蓄表达了对人们破坏红柳林、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批判,呼唤人们珍惜、热爱自然,树立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