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职单招《政治》每日一练试题01月28日

聚题库
01/28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2023年1月16日,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落户吉林省,这是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目前到达纬度最高、气温最寒冷的地区。</p><p>答 案:错</p><p>解 析:2023年1月16日,复兴号高寒智能动车组落户黑龙江省,这是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动车组目前到达纬度最高、气温最寒冷的地区。故本题说法错误。</p><p>2、2023年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p><p>答 案:对</p><p>解 析:2023年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发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达到50个左右,试点城市的突破和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在全国建设培育1万家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故本题说法正确。</p><p>3、随着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它终将取代和超越人类智能。</p><p>答 案:错</p><p>解 析:(1)人工智能的本质是对人类思维的模拟,是用机械、电子的装置来模拟人脑的某些思维功能。事实上,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有本质的区别:①人工智能和人类意识两者的物质基础不同;②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两者的性质不同,人工智能不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③人工智能与人类意识两者在相互关系中的地位不同。智能机是人制造的,不管将来发展到什么水平,它都不可能反过来支配人类,人类将永远是智能机的制造者和支配者。(2)所以,人工智能可以在某些方面取代人类意识,但不可能完全超越或取代。</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p><ul><li>A:不可入性</li><li>B:具有体积和重量</li><li>C:运动</li><li>D:客观实在性</li></ul><p>答 案:D</p><p>解 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唯一特性。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普遍本质和唯一特性。  </p><p>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革命的()。  </p><ul><li>A:对象不同</li><li>B:领导权不同</li><li>C:动力不同</li><li>D:前途不同</li></ul><p>答 案:B</p><p>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有()。  </p><ul><li>A: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li><li>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原子结构学说、原子-分子论</li><li>C: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信息论</li><li>D:达尔文进化论、控制论、系统论</li></ul><p>答 案:A</p><p>解 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及其所取得的巨大成就。19世纪40年代以来,一些以研究自然界发展过程为特点的新的学科相继产生和发展起来,其中有代表性的是作为自然科学重大成就的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具有特别重要的划时代意义,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2023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意见》提出要遵循________的基本原则。  </p><ul><li>A:整体设计,协同育人</li><li>B:因地制宜,体现特色</li><li>C:系统观念,问题导向</li><li>D:以管促建,提升质量</li></ul><p>答 案:ABD</p><p>解 析:2023年6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意见》提出要遵循整体设计,协同育人;因地制宜,体现特色;以管促建,提升质量的基本原则。故本题答案为ABD。</p><p>2、2022年,我国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狠抓----和------两个关键,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p><ul><li>A:就业</li><li>B:人才</li><li>C:产业</li><li>D:科技</li></ul><p>答 案:AC</p><p>解 析:2023年1月19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数据,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42元,同比增长14.3%,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2022年,我国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狠抓就业和产业两个关键,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故本题答案为AC。</p><p>3、2023年6月21日,全国农民体育工作座谈会在贵州省台江县召开。会议指出,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体育部门以及农民体协坚持________,不断完善农民体育政策体系,创新工作载体,优化服务供给,农村体育设施短板加快补上,富有农趣农味的农民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农民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p><ul><li>A:以农民为主体</li><li>B:以农业为根本</li><li>C:以农村为阵地</li><li>D:以农时为基础</li></ul><p>答 案:ABC</p><p>解 析:2023年6月21日,全国农民体育工作座谈会在贵州省台江县召开。会议指出,近年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体育部门以及农民体协坚持以农民为主体、以农业为根本、以农村为阵地,不断完善农民体育政策体系,创新工作载体,优化服务供给,农村体育设施短板加快补上,富有农趣农味的农民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农民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故本题答案为ABC。</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到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必须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试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涵义,并说明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p><p>答 案:(1)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全社会都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①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②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的原则,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上面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体系。③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增加环保投入,健全环保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加大执法力度。在全社会形成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