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每日一练试题01月24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28.html" target="_blank">社会工作者</a>小张最近开设了一个小组,每周将医院里白血病患儿的家长召集在一起,带领他们沟通交流照顾经验,共同探讨缓解心理压力的办法。该小组的类型是()。
</p><ul><li>A:教育小组</li><li>B:支持小组</li><li>C:成长小组</li><li>D:治疗小组</li></ul><p>答 案:B</p><p>解 析:本题考查小组工作的类型。支持小组一般是由具有某一共同性问题的小组成员组成的。通过小组组员彼此之间提供信息、建议、鼓励和情感支持,达到解决某一问题和成员改变的效果。</p><p>2、村民任某丧夫,育有独生儿子小君。任某与小君的爷爷、奶奶共同居住,<br>共同照料小君。后任某改嫁邻村王某,小君的爷爷、奶奶不允许任某将小君带走,<br>要求自行监护。关于对小君监护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p><ul><li>A:爷爷、奶奶对小君有优先监护权</li><li>B:任某因再婚对小君不再有监护权</li><li>C:任某对小君的监护权不因再婚而改变</li><li>D:任某对小君是否具有监护权要看小君是否改姓而定</li></ul><p>答 案:C</p><p>解 析:《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国家保障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婚姻家庭权利。其中子女监护权指父母双方对未成年子女享有平等的监护权。父亲死亡、丧失行为能力或者有其他情形不能担任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的,母亲的监护权任何人不得干涉。因此,任某对小君的监护权不因再婚而改变。</p><p>3、在社会工作研究中,个案研究侧重于( )。</p><ul><li>A:使用问卷调查收集资料</li><li>B:特定行为或问题进行探索研究</li><li>C:对研究发现进行推论</li><li>D:对访问结果进行数据统计</li></ul><p>答 案:B</p><p>解 析:个案研究是对单个对象(如家庭、团体、机构、组织、社区、学校或群体等)的某项特定行为或问题进行探索研究。个案研究偏重于探讨当前的事件,强调对事件的真相、原因等方面做深入、周详、历史的考察,了解其详细状况、发展过程及与社会环境的联系,提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寻找原因、提出策略、建构理论、协助发展和提升绩效是个案研究的几个目标。</p><p>4、社会工作者老张完成了某“城中村”的社区服务需求调查。鉴于该村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老张拟运用社会策划模式开展服务。下列做法中,体现社会策划模式特点的是()。
</p><ul><li>A:发动社区居民,推动社区自治</li><li>B:开展志愿服务,服务困难家庭</li><li>C: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尽快拆迁改造</li><li>D:坚持任务导向,制定社区服务方案</li></ul><p>答 案:D</p><p>解 析:本题考查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有:(1)社会策划模式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2)社会策划模式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3)社会策划模式注重自上而下的改变;(4)社会策划模式控制和指导社区的未来变化。D项体现了特点(1)。</p><p>5、社会工作者在制定个案工作服务计划时,涉及的基本工作内容是( )。</p><ul><li>A:促使有需要的求助者成为服务对象</li><li>B:对服务对象面临的问题进行评估</li><li>C:确定服务开展的基本阶段和方法</li><li>D:与服务对象签订正式的工作协议</li></ul><p>答 案:C</p><p>解 析:服务工作计划的基本内容涉及以下五个方面:(1)服务对象的基本情 况;(2)服务对象希望解决的问题;(3)工作计划的目标;(4)服务开展的基本阶段和采取 的主要方法;(5)服务开展的期限。</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运用社区工作方法解决社区问题、满足社区需求。在“进入社区”阶段,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重点有()
</p><ul><li>A:了解所在机构与社区的关系</li><li>B:了解自己的工作内容及权限</li><li>C:发现、链接和维系社区资源</li><li>D:让社区中的居民、团体和组织认识自己</li><li>E:围绕工作目标制定周密完备的工作计划</li></ul><p>答 案:ABD</p><p>解 析:社会工作者在进入社区之前必须对自己的工作有所了解,包括了解自己所任职的机构、了解机构的分工和自己的工作内容,认识同事等。社工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让社区认识自己:积极参与社区重要活动、主办社区活动、积极介入社区事务、经常出现在社区居民之中、报道社区活动。根据题意,排除CE。</p><p>2、住在某养老院的张奶奶因遗嘱中的财产分配不均与子女发生矛盾。为此她向院内社会工作者小赵求助。在“申请与接案”阶段,小赵适宜的做法有()
</p><ul><li>A:深入评估张奶奶的问题</li><li>B:与张奶奶建立专业关系</li><li>C:收集张奶奶的有关资料</li><li>D:让张奶奶了解养老院职责范围</li><li>E:明确张奶奶的服务期待和要求</li></ul><p>答 案:BDE</p><p>解 析: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重点。个案工作的具体介入过程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自己的工作重点。其中申请与接案阶段的工作重点包括:求助者的服务申请、接案以及专业关系的建立。</p><p>3、居委会工作人员向社会工作者小陆反映,居民马女士经常被丈夫殴打,想离婚但又担心无法应对未来生活,希望小陆能帮助她。小陆计划为马女士开展个案服务,关于她与马女士建立专业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
</p><ul><li>A:小陆鼓励马女士要对自己有信心</li><li>B:小陆特别专注地倾听马女士诉说困扰</li><li>C:小陆应该接纳马女士对丈夫的依赖心理</li><li>D:小陆与马女士建立信任关系有助于服务开展</li><li>E:小陆与马女士专业关系的建立完全取决于她的合作意愿</li></ul><p>答 案:ABD</p><p>解 析: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的初次沟通协商过程中应专注聆听服务对象的困扰,注意运用简洁明了的语句表达自己的同理和接纳,避免将求助对象界定为有问题的人。另外,社会工作者也要充分尊重求助对象自己的意见,让求助对象自己决定是否接受机构的专业服务。</p><p>4、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和思维发展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2~15岁)。在皮亚杰的理论中,青少年阶段是形式运算思维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p><ul><li>A: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li><li>B:青少年逐步学会区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li><li>C:青少年开始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和独立进行逻辑论证</li><li>D: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li><li>E:青少年的思维处于由理论型向经验型过渡</li></ul><p>答 案:AD</p><p>解 析:青少年的思维特点与学龄儿童的思维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青少年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B选项与C选项属于中高年级的学龄儿童的思维特点。E选项说法不正确。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的思维特点。青少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方面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心理也相应地发生巨大变化。</p><p>5、社会目标模式的实施原则包括( )。</p><ul><li>A:开放性的互动</li><li>B:平等性的互动</li><li>C:“面对面”的互动</li><li>D:计划性互动</li><li>E:治疗性互动</li></ul><p>答 案:ABC</p><p>解 析:ABC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