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二级
>精选习题
>2024年心理咨询师《二级》每日一练试题12月16日
2024年心理咨询师《二级》每日一练试题12月16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叫()。</p><ul><li>A:信度</li><li>B:效度</li><li>C:区分度</li><li>D:难度</li></ul><p>答 案:B</p><p>解 析: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效度考虑的问题是:测验测量什么?测验对测量目标的测量精确性和真实性有多大?因此,答案选B。</p><p>2、“您是这么认为的,可那里是不是还会有人去三十里外的地方担水?”的提问方式是()。</p><ul><li>A:开放式</li><li>B:半开放式</li><li>C:封闭式</li><li>D:半封闭式</li></ul><p>答 案:C</p><p>3、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杂乱多变的想法重复地涌现在脑内,这种症状可能是()。</p><ul><li>A:破裂性思维</li><li>B:思维松弛</li><li>C:强制性思维</li><li>D:超价观念</li></ul><p>答 案:C</p><p>解 析:A项,破裂性思维是指患者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思维联想过程破裂,谈话内容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患者在言谈或书信中,其单独语句在语法结构上是正确的,但主题与主题之间,语句之间却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因此,旁人无法理解其意义;B项,思维松弛或思维散漫患者的思维活动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交谈中患者对问题的叙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给人感觉患者的回答是“答非所问”,此时,与其交谈有一种十分困难的感觉;C项,强制性思维又称思维云集,是指一种不受患者意愿支配的思潮,强制性地大量涌现在脑内,内容往往杂乱多变,毫无意义,毫无系统,与周围环境也无任何联系。这些内容往往突然出现,迅速消失;D项,超价观念是一种在意识中占主导地位的错误观念。它的发生虽然常常有一定的事实基础,但是患者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p><p>4、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是采用()编制的。</p><ul><li>A:逻辑分析法</li><li>B:因素分析法</li><li>C:经验效标法</li><li>D:综合法</li></ul><p>答 案:C</p><p>解 析:以经验效标法编制人格测验,测验项目的选择完全是以实证资料为依据,编制时只保留能够将效标组与控制组分开的项目,典型的经验效标法量表有MMPI。</p><p>5、根据凯利三维归因理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存在特异性高、共同性低、一致性低的情况,就可能归因为()。</p><ul><li>A:行为主体</li><li>B:刺激客体</li><li>C:观察位置</li><li>D:环境背景</li></ul><p>答 案:D</p><p>6、信度的类型不包括()。</p><ul><li>A:重测信度</li><li>B:内部一致性信度</li><li>C:评分者信度</li><li>D:取样信度</li></ul><p>答 案:D</p><p>7、<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158.html" target="_blank">心理咨询师</a>根据自己以往经验对求助者做出心理正常或异常的判断,这属于()。</p><ul><li>A:医学标准</li><li>B:统计学标准</li><li>C:内省经验标准</li><li>D:社会适应标准</li></ul><p>答 案:C</p><p>解 析:内省经验主要有:①病人的主观体验;②对观察者而言,即观察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做出心理正常还是异常的判断。</p><p>8、关于倾听技术,错误的做法是( )。</p><ul><li>A:设身处地地听</li><li>B:适当地给予价值评价</li><li>C:适当地表示理解</li><li>D: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作出反应</li></ul><p>答 案:B</p><p>解 析:倾听需要以接纳为基础,只有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才能有很好的倾听。倾听不应带有偏见,不能有价值评判,但可以通过言语和非言语做出反馈,适当参与。</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在摄入性会谈中,转换话题的技巧包括()。</p><ul><li>A:自然随意地倾听</li><li>B:情感反射</li><li>C:要随时打断谈话</li><li>D:引导</li></ul><p>答 案:BD</p><p>解 析:在摄入性会谈中,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很多,而且可以随机应变.常用的方法有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p><p>2、非理性观念的主要特征是()。</p><ul><li>A:绝对化的要求</li><li>B:追求完美</li><li>C:过分概括化</li><li>D:糟糕至极</li></ul><p>答 案:ACD</p><p>3、阻抗可能表现在( )。</p><ul><li>A:讲话程度上</li><li>B:讲话内容上</li><li>C:讲话方式上</li><li>D:咨询关系上</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阻抗,本质上是对心理咨询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它表现为人们对于某种焦虑情绪的回避,或是对某种痛苦经历的否认。阻抗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阻抗在个体讲话程度上有三种表现形式,沉默、寡言和赘语,以沉默尤为突出;2)讲话内容上的阻抗,求助者通过会谈内容的某种直接、间接控制,来表现他对心理重性及其个人行为变化的阻扰,常见的形式有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和假提问等;3)讲话方式上的阻抗,该阻抗是通过求助者语言交流中不同心理活动加以体现,它形式多样,因人而异,常见的有心理外归因、健忘、顺从、控制话题和最终暴露;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求助者通过故意破坏心理咨询的一般安排和规定来实现其自我防御的目的,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有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以及请客、送礼。这四类阻抗,可以表现为对某种行为变化的抵触或是个体对心理咨询师的某种敌对态度,但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对个体的自我保护和痛苦经历的精神防御。因此,它们对心理咨询师的进展起着潜在深刻的影响,及时发现并积极有效地认识阻抗,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强化求助者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关键。</p><p>4、米勒认为,人格适应方面存在着的冲突有()。</p><ul><li>A:双趋冲突</li><li>B:双避冲突</li><li>C:趋避冲突</li><li>D:双重趋避冲突</li><li>E:正反冲突</li></ul><p>答 案:ABCD</p><p>5、寻找引发心理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原因时,应该考虑的因素包括()。</p><ul><li>A:躯体疾病</li><li>B:年龄差异</li><li>C:社会交往</li><li>D:性的差异</li></ul><p>答 案:ABD</p><p>解 析:在寻求引发心理与行为问题的生物学原因时,需要考虑:1)检查求助者是否有躯体疾病;2)对有躯体疾病的求助者,确定疾病与心理行为问题之间有无因果关系;3)考虑生理年龄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4)考虑性别因素对心理行为问题形成的影响。</p><p>6、在测验施测时,受练习效应影响较大的包括( )。</p><ul><li>A:着重难度的测验</li><li>B:重复实施相同的测验</li><li>C:教育背景较差者</li><li>D:智力较差者</li></ul><p>答 案:BC</p><p>解 析:受练习效应影响较大的是:①教育背景较差、经验较少或智力较高者,②着重速度的测验,③重复实施相同的测验。</p><p>7、黄某前精神症状包括()。</p><ul><li>A:错觉</li><li>B:思维奔逸</li><li>C:幻觉</li><li>D:关系妄想</li></ul><p>答 案:BC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