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教育理论》每日一练试题12月11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一定是优秀教师。</p><p>答 案:错</p><p>解 析:错误。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①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②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文化基础、教育科学等知识;③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组织、自我反思等能力。“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否达到“优秀”也未可知,其职业道德素养如何更没有体现,据此判定“一定是优秀教师”是错误的。</p><p>2、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p><p>答 案:错</p><p>解 析:错误。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法,它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掌握科学知识、发展智力、接受思想品德教育,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易发挥。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思想,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向学生灌输知识,完全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讲授法只是不易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与注入式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有本质区别的。注入式和启发式这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都可以在讲授法中体现。</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将思维分为()</p><ul><li>A:分析思维、直觉思维</li><li>B:形象思维、抽象思维</li><li>C:求同思维、求异思维</li><li>D:再造思维、创造思维</li></ul><p>答 案:C</p><p>解 析: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p><p>2、班主任王老师在德育工作中鼓励学生“慎独”以提升自身道德修养。该方法属于()。</p><ul><li>A:说理教育</li><li>B:实际锻炼</li><li>C:情感陶冶</li><li>D:指导自我教育</li></ul><p>答 案:D</p><p>解 析:指导自我教育法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学生在自我教育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 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养成自我教育习惯、进行自觉思想转化、促使自身品德不断完善的一种方法。它又称为自我修养法。题干所述就属于指导自我教育法。</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采用问答式进行教学必然是一种启发式教学。</p><p>答 案:错误。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突出重点,深入讲解,同时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那种无需学生动脑筋的提问就不是启发式教学。</p><p>2、技能与先天因素有很大关系。
</p><p>答 案:错误,技能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个体在日常生活、劳动、学习等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是后天经过练习获得的,与先天的本能行为有本质区别。</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从世界范围说,现代教育制度始于18、19世纪欧美国家的()</p><p>答 案:义务教育</p><p>2、()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要求学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p><p>答 案: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试述我国新课程设置的特点。
</p><p>答 案:在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3)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br />(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br />(5)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p><p>2、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
</p><p>答 案:意志的品质: (1)意志的自觉性。(2)意志的果断性。(3)意志的自制性。<br />(4)意志的坚韧性。<br />意志品质的培养:<br />(1)胸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br />(2)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br />(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br />(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br />联系实际进行阐述。
</p><p>解 析:此题不难,一般按照题目要求分层回答即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