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2月08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只要人不老,心不老,生活永远美好。”这句话韵律上的特点是运用了排比。
</p><p>答 案:错</p><p>解 析:运用了押韵,押ao音</p><p>2、刘姥姥是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p><p>答 案:错</p><p>解 析:刘姥姥是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句子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p><ul><li>A:赛事准备会议开始前,主持人说:“为了会议的顺利进行,请各位关闭手机,谢谢!”</li><li>B:小张在篮球比赛中遇到问题,向教练寻求帮助:“谢谢教练能尽绵薄之力帮助我!”</li><li>C:在羽毛球比赛中失利的小圆对本次比赛获胜的小雨说:“承让,承让!向您学习!”</li><li>D:老张对女儿的乒乓球教练说:“令爱能在这次乒乓球比赛中获奖,全仗您的教导!”</li></ul><p>答 案:A</p><p>解 析:B“尽绵薄之力”,是自谦之词,只能用于自己。此处用于对方,表述不得体;C“承让”是比赛时获胜方所说的谦词,意思是自己胜得侥幸,承蒙对方的谦让。失利方不能用“承让”。表述不得体;D“令爱”是对别人女儿的敬称,不能用来称呼自己的女儿。表述不得体;故选A。</p><p>2、下列各句括号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p><ul><li>A:驻村工作队(妙手回春),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带领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li><li>B:袁降平院士将一生奉献给杂交水稻的科学事业,他的(丰功伟绩)感动了每个中国人。</li><li>C:中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而有的同学却对视力保护的重要性(不以为然)。</li><li>D:贺娇龙通过网络平台推动了昭苏县旅游业发展,成为老人、小孩(妇孺皆知)的网红</li></ul><p>答 案:B</p><p>解 析:A.妙手回春:医生医术高超,能把垂危的病人治愈。用来形容驻村工作队,使用对象错误; B.丰功伟绩: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创造过巨大业绩。用来形容袁降平院士对社会作出突出贡献,正确;
C.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注意和“不以为意”区别。此处指有的同学对视力保护的重要性不重视,可用“不以为意”;
D.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与“小孩”重复;
故选B。</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有()
人为什么要读书呢?书,可以唤醒沉睡的心灵,可以引领迷惘的灵魂。一本好书,就是一面引领方向的旗帜,一盏指路的明灯。读历史,我坚定了不断前行的信念;读哲学,我鼓起了直面人生的勇气;读文学,我充满了对精神家园的憧憬……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让人欣喜,让人着迷。还有什么比读书更能产生令人陶醉的内心体验呢?
</p><ul><li>A:文段开头运用反问,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读者的思考。</li><li>B:文段中运用“读……,我……”的排比句式,语势强烈,意在突出读书带给“我”力量,让“我”有更高的要求。</li><li>C:文段中“读书,就像用麦管吮吸甘露”运用比喻,生动地写出了阅读给人带来的惬意感受。</li><li>D:文段中把书比喻成旗帜和明灯,形象地道出了书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引领人前进的作用。</li></ul><p>答 案:BCD</p><p>解 析:文段开头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强调了书对人的思想的启迪和引领作用,有助于启发读者的思考。选项A错误,BCD正确。</p><p>2、关于唐代诗歌及诗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p><ul><li>A:“小李杜”指的是李商隐、杜牧</li><li>B:王维和孟浩然是边塞诗的代表作家</li><li>C:杜甫的诗因为反映了安史之乱时的社会现实而被称为“诗史”</li><li>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王勃的名句</li></ul><p>答 案:ACD</p><p>解 析:王维和诗人孟浩然是唐代唐朝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并称王孟。B错误,ACD正确。</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仿照例句再写两个句子。例句:(1)尘土受到损辱,却以花朵来报答。<br />(2)白云谦逊地站在天之一隅,晨光给它戴上霞彩。</p><p>答 案:(1)小草受到践踏,却以绿意来装点。(2)蜡梅在寒冬傲雪挺立,寒风给它增添了清香。</p><p>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第①段的意思。</p><p>答 案:中国画和西洋画的绘画观不同。</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久在樊笼里,()。</p><p>答 案:复得返自然</p><p>2、此情无计可消除,(),()。</p><p>答 案: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