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英语
>精选习题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2月05日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2月05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p><ul><li>A:这次试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千万不要懈怠,如果<u>功亏一篑</u>,实在可惜。</li><li>B:这些年来,他多次看到那些<u>信誓旦旦</u>的人物,一遇危难,就甩开朋友,甚至落井下石。</li><li>C:去年海淀区的六所学校申报高中示范校获得批准,今年又有四所学校申报,真是<u>蒸蒸日上</u>,形势喜人。</li><li>D:他这个人急公好义,性情耿直,见到一些低俗、丑陋的事情,绝不轻易放过,不可<u>愤世嫉俗</u>了。</li></ul><p>答 案:A</p><p>解 析:A项功亏一篑:比喻作事情只差最后一点没能完成。B项信誓:表示诚意的誓言;旦旦:诚恳的样子。誓言说得真实可信。含褒义。C项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不适合用于此处。D项愤世嫉俗:有正义感的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和不合理的习俗表示愤恨、憎恶。不可愤世嫉俗用法错误。
</p><p>2、对下面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题破山寺后禅院<br />常建<br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br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br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br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p><ul><li>A:这首诗描写了人的活动、鸟的啼跃,却给人以空灵静寂之感,得益于作者所创设的意境对人的视觉和心灵有很强的撞击力。</li><li>B:此诗开篇即从叙述入笔,为展现出诗人形象已经做好了思想准备,对古寺的自然景物拟从一种佛家的心态来认识和接受。</li><li>C:第三联书写美丽的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悦”、“空”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山光水色、鸟语花香和睦相处。</li><li>D:尾联借“钟磬音”歌颂佛理,歌颂诗人心灵净化后的澄寂心境,给人以无限的回味与景仰。</li></ul><p>答 案:C</p><p>3、下列各组词语中,括号中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p><ul><li>A:切(削);(削)足适履;(削)平叛乱</li><li>B:产(量);(量)入为出;(量)体裁衣</li><li>C:泄(露);藏头(露)尾;崭(露)头角</li><li>D:眩(晕);(晕)头转向;月(晕)而风</li></ul><p>答 案:B</p><p>解 析:A项中“切削”的“削”读“xiāo”,其他加点宇读“xuē”;C项“泄露”的“露”读“lòu”,其他加点宇读“lù”;D项“晕头转向”的“晕”读“yūn”,其他加点宇读“yùn”。B项加点宇均读作“liàng”。</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本文以“雾”为线索,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雾景的?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有的要略加改造)填入下面的框内。</p><p>答 案:黑夜——早晨——日出——傍午</p><p>2、五、六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两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p><p>答 案:五、六两句,诗人借孟浩然的“酒杯”,发泄了对当时李唐王朝的不满。最后两句照应前面,进一步赞美了孟浩然的高尚品格,表明了自己对孟浩然无限敬仰的心情。</p><p>3、把课文第一段翻译成现代汉语。</p><p>答 案:古代求学的人一定要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就有知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有了疑难问题却不肯向老师请教,那些存在的疑难问题,就始终得不到解决呵。生在我前边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我应该跟他学并拜他为老师;生在我后头的人,他懂得道理,也可能比我早,我应当向他学习并拜他为老师。我跟他学习的是道理,哪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所以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年纪大小,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br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br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p><p>答 案:请自行作答。 </p><p>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美国科幻小说家弗里蒂克·布朗,写了世界上最短的一篇科幻小说:“地球上最后一个人独自坐在房间里,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机器人主动地去给来客开门……” <br />请你展开合理想象,围绕“机器人的时代”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br />要求: <br />(1)题目自拟,字数在800以上。 <br />(2)用故事的形式来表明你的看法。 <br />(3)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只要与话题“机器人的时代”有关,即为符合题意。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3、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p><p>答 案:略</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文中括号处,“踏进”出现了三次,这种写法有怎样的作用?
</p><p>答 案: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村里男子踏水的不易,突出地表现了人们愈加渴望下雨的心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