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政治》每日一练试题12月04日

聚题库
12/04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2023年2月,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的蓬深6井顺利完钻并成功固井,井深最深达到了9026米,刷新世界最深直井纪录。</p><p>答 案:错</p><p>解 析:2023年2月13日,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的蓬深6井顺利完钻并成功固井,井深最深达到了9026米,刷新亚洲最深直井纪录。故本题说法错误。</p><p>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p>答 案:对</p><p>解 析: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运动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的发展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推动的必然的自身的运动,从而揭示了事物为什么发展这个世界观的方法论中十分重要的问题。(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事物发展中为什么会出现量变和质变及其转化这种形式,为什么会形成否定之否定这样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道路,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范畴,其实质也是对立面的统一。(3)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事物就是矛盾,认识事物就是认识事物的矛盾。唯物辩证法,就是教导人们运用对立统一规律,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掌握解决矛盾的方法,推动事物的发展。</p><p>3、2023年6月21日,《2023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发布,网络购物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p><p>答 案:错</p><p>解 析:2023年6月21日,《2023中国视听新媒体发展报告》发布。截至2022年底,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亿,网民使用率为97.4%,网络视听用户数量是十年前的近3倍,网络视听产业规模是十年前的20多倍,网络视听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故本题说法错误。</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p><ul><li>A:改革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li><li>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li><li>C: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修补</li><li>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li></ul><p>答 案:B</p><p>2、2023年1月1日消息,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TEU(标准箱)大关,连续第________年蝉联全球第一。  </p><ul><li>A:10</li><li>B:12</li><li>C:13</li><li>D:15</li></ul><p>答 案:C</p><p>解 析:2023年1月1日消息,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TEU(标准箱)大关,连续第13年蝉联全球第一。故本题答案为C。</p><p>3、《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于2021年6月10日起施行。这是一部指向性、针对性颇强的专门法律,共有16条,这部法律主要针对的是()。  </p><ul><li>A:西方某些大国近年来对我国的“贸易战</li><li>B:少数国家操纵国际组织挑起的“货币战</li><li>C:资本主义大国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新冷战</li><li>D:外国干涉中国内政的所谓“单边制裁</li></ul><p>答 案:D</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外国制裁法》是我国为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尊严和核心利益,反对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而制定的一部专门的反外国制裁法,为我国依法反制外国歧视性措施提供有力的法治支撑和保障。</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2023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的通知》正式印发,下列各项属于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的有:  </p><ul><li>A:天津市滨海新区</li><li>B:上海市浦东新区</li><li>C:安徽省合肥市</li><li>D:四川省成都市</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2023年5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确定第一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的通知》正式印发,确定天津市滨海新区、上海市浦东新区、江苏省南京市、江苏省苏州市、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合肥市、广东省广州市、广东省深圳市和四川省成都市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建设城市(地区)。故本题答案为ABCD。</p><p>2、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p><ul><li>A: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li><li>B: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li><li>C:中国产能向中国效益转变</li><li>D: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li></ul><p>答 案:ABD</p><p>解 析: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指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等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新优势,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故本题答案为ABD。</p><p>3、2022年,我国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狠抓----和------两个关键,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p><ul><li>A:就业</li><li>B:人才</li><li>C:产业</li><li>D:科技</li></ul><p>答 案:AC</p><p>解 析:2023年1月19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发布数据,2022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42元,同比增长14.3%,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农民平均水平。2022年,我国坚持把增加脱贫人口收入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根本措施,狠抓就业和产业两个关键,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故本题答案为AC。</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毛泽东是怎样界定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的?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p><p>答 案: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原因:(1)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正是运用和把握了实事求是这个精髓,才有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和发展。(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实事求是是体现、贯穿、渗透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各个方面的最重要的东西,是活的灵魂。(3)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的是实事求是。把握了这个精髓,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的历史联系及其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的最本质的东西。(4)由于把握了这个精髓,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在开创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解决新课题,开拓新境界。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和灵魂,即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它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