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
>英语
>精选习题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2月04日
2024年成考高起点《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2月04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词语中括号里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p><ul><li>A:投(降);(降)低;(降)龙伏虎</li><li>B:记(载);装(载);千(载)难逢</li><li>C:(哄)骗;起(哄);(哄)堂大笑</li><li>D:(埋)没;(埋)怨;(埋)头苦干</li></ul><p>答 案:C</p><p>解 析:本题考查现代汉语字音。 A项中三个“降”读音分别是“xiáng”“jiàng”“xiáng”;B项中三个“载”读音分别是“zǎi”“zài”“zǎi”;C项中三个“哄”读音分别是“hǒng”“hòng”“hōng”,全都不相同;D项中三个“埋”读音分别是“mái”“mán”“mái”。
</p><p>2、依次给下面句子的空白处填入合适的一组词语是()。 (1)市人大常委会决定,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开始______。 <br />(2)他思想僵化,满脑子的______,所以老是迈不出前进的步子。 <br />(3)侵略者掠夺、扩张的野心是绝对没有______的。 <br />(4)怪了,我的手机怎么突然不见了呢?难道会______?
</p><ul><li>A:施行清规戒律界限不翼而飞</li><li>B:实行清规戒律界线不翼而飞</li><li>C:施行金科玉律界线不胫而走</li><li>D:实行金科玉律界限不胫而走</li></ul><p>答 案:A</p><p>3、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p><ul><li>A:<u>骁</u>勇、甚<u>嚣</u>尘上、<u>枭</u>雄、气凌<u>霄</u>汉 </li><li>B:<u>摹</u>本、<u>摩</u>肩接踵、<u>模</u>样、顶礼<u>膜</u>拜</li><li>C:<u>似</u>的、<u>舐</u>犊情深、祭<u>祀</u>、<u>噬</u>脐莫及 </li><li>D:趔<u>趄</u>、雕兰玉<u>砌</u>、<u>挈</u>带、<u>锲</u>而不舍</li></ul><p>答 案:A</p><p>解 析:选A(均读xiāo;B模mú,余读mó;C祀sì,余读shì;D砌qì,趄qie,余读qiè。)
</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五、六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最后两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p><p>答 案:五、六两句,诗人借孟浩然的“酒杯”,发泄了对当时李唐王朝的不满。最后两句照应前面,进一步赞美了孟浩然的高尚品格,表明了自己对孟浩然无限敬仰的心情。</p><p>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p><p>答 案: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寄情山水的情怀。</p><p>3、试比较《山居秋暝》和《过故人庄》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p><p>答 案:《过故人庄》这首诗,语言平淡、质朴清新,几乎完全口语化,真实地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风光的淡泊情怀和与友人的深厚情谊。《山居秋暝》这首诗写景纯用白描,轻描淡写,笔致简练。中间两联的景物描写,动静相衬,视听结合,充满了诗情画意,可谓“诗中有画”。
</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方和圆似乎格格不入,都和谐地搭配成一枚精妙的铜钱;野草和鲜花似乎是宿敌,却共同装饰了绚丽的大地;繁星和黑夜似乎是冤家,却共同点缀了美丽的夜空…事实上,我们的生活往往就是如此奇妙!请以“奇妙的和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章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p><p>答 案:略</p><p>2、(作文)
光阴的故事春天的花开秋天的风以及冬天的落阳<br />忧郁的青春年少的我曾经无知地那么想<br />风车在四季轮曰的歌里它天天地流转<br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我在年年的成长<br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一个人<br />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等待的青春<br />根据材料,展开联想,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3、以“2008年北京奥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br />(1)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内容只要与该话题相关即可。 <br />(2)注意思路开阔,要有作者的活动(真名用符号代替)。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云霓”在文中有多重含义,请加以简要概括。
</p><p>答 案:(1)“云霓”是指天空中的云彩,文章中是指大旱时多次出现带给人们希望最终被人们识破的云彩,也是全文线索。 (2)《云霓》是书及书中一幅画的名字,而本文是给书所写的序言。
(3)虽然云霓最终没给人们带来雨水,让人们空欢喜一场,也使人们抛掉了幻想,但云霓就像作者的创作一样,用美好的形态给在苦痛中挣扎的、几近绝望的人们唯一的希望、安慰和勉励。以此为题,表达了作者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也希望以反映民间生活来定位自己的创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