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文化艺术类》每日一练试题11月23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隋朝时的三市指的是中书市、门下市和尚书市。</p><p>答 案:错</p><p>解 析:解析:三市六部制于隋时创立,唐时完善,隋时的三市为“尚书市、内史市、门下市”隋朝的时候中书市还未改名,为内史市。唐时的三市才为“尚书市、中书市、门下市”。故本题答案为错误。</p><p>2、永乐盛世是明朝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打造,在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持下,永乐王朝五次北征蒙古。南边击败越军的胡氏安南,五代失安南后,再一次将中原旗帜插向安南。郑和下西洋更是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两万多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使中国声威大振,万国来朝。</p><p>答 案:对</p><p>解 析:永乐盛世:永乐盛世是明朝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打造,在强有力的经济基础支持下,永乐王朝五次北征蒙古。南边击败越军的胡氏安南,五代失安南后,再一次将中原旗帜插向安南。郑和下西洋更是创造了中国航海史,两万多人的庞大船队七下西洋,使中国声威大振,万国来朝。</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千里江山图》为创作灵感,登上2022年虎年春晚,“余音绕梁传宋韵,咫尺千里舞江山”。舞者眉眼锋利,绛唇高髻,水袖利落甩出,好似利刃出鞘,表达了捍卫国土山河的强烈信念与情怀。再现了“心中若能容丘壑,下笔方能汇山河”的胸怀与傲骨,也勾勒出如诗如幻的无垠山河、青绿千载,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只此青绿》超凡脱俗的艺术表达( ) ①立足文化创新,展现跨越时空的艺术交融 ②弘扬民族精神,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③博采众长,赋予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活力 ④以古韵雅致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坚定文化自信</p><ul><li>A:①②</li><li>B:①④</li><li>C:②③</li><li>D:②④</li></ul><p>答 案:D</p><p>解 析:①: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实践。故①表述有误。 ②:以《千里江山图》为创作灵感,通过舞者传神的表达了捍卫国土山河的强烈信念与情怀。可见《只此青绿》通过超凡脱俗的艺术形式,弘扬民族精神,彰显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②正确。 ③:材料没有体现《只此青绿》博采众长。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只此青绿》以超凡脱俗的艺术表达,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可见它以古韵雅致的形式讲述中国故事,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故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p><p>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p><ul><li>A:1972年</li><li>B:1973年</li><li>C:1974年</li><li>D:1975年</li></ul><p>答 案:A</p><p>解 析: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田学军指出,《福州宣言》希望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50周年为契机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希望留给后代一个开放、包容、能够自我调适、可持续、有韧性和清洁美丽的世界。</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根据国家发改委等 7 部门印发的《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实施方案》,到 2025 年,( )等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基本完成。</p><ul><li>A:大运河</li><li>B:长城</li><li>C:长征</li><li>D:黄河</li></ul><p>答 案:ABCD</p><p>2、色彩可以通过哪几个角度进行拆解?( )</p><ul><li>A:色相</li><li>B:饱和度</li><li>C:锐度</li><li>D:明度</li></ul><p>答 案:ABD</p><p>解 析:锐度是sharpness的直译,指的是图像边缘的明暗反差鲜明的程度(对比度)。锐度高的图片会看起来比较有清晰的感觉。但锐度并不等同于清晰度,清晰度是人眼的观感,由分辨率和反差共同影响。</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一、科目:“色彩”
二、要求:
1.试卷纸横用,试卷标题在左侧
2.在答卷纸线框内作画
3.试卷中只允许出现试题所指定的物品,不得在答卷纸上添加任何与考试无关的内容
4.构图合理、组合自由、具有艺术性、表现方式不限
5.考试结束后,试题须交回
三、试题: 色彩静物默写
内容说明:用以下物品组合完成一幅静物画
1.桌子、黄色衬布1块、棕色酒坛子1个
2.啤酒瓶1个、碗1个、苹果5个、枣3个
3.工具:水粉或水彩
</p><p>答 案:该题是开放性试题,请考生自行作答。</p><p>2、一、科目:“色彩”
二、要求:
1.试卷纸横用,试卷标题在左侧
2.在答卷纸线框内作画
3.试卷中只允许出现试题所指定的物品,不得在答卷纸上添加任何与考试无关的内容
4.构图合理、组合自由、具有艺术性、表现方式不限
三、试题: 色彩静物默写
内容说明:用以下物品组合完成一幅静物画。
1.蓝色衬布一个
2.大白菜1颗、盘子1个、西红柿2个 大蒜1颗、红辣椒5个。
3.工具:水粉或水彩
</p><p>答 案:该题是开放性试题,请考生自行作答。</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某市陆续免费开放了一些公园、博物馆,大量市民参观游览,因此引起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请谈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p><p>答 案: 首先,展开调研。我会从实际出发,根据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其次,根据调查的结果,邀请专家和市民召开听证会,就提高公园和博物馆管理水平问题展开听证,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比如,在游人比较多的公园和博物馆,规范开放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对游人进行卫生、安全、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宣传,提高游人公共卫生、安全和环保意识。在博物馆,我会组织工作人员印发一些有关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小册子,提高市民热爱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其次,对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更好的为市民做好服务的思想。
最后,对于不遵守管理规则的市民,在没有对公园、博物馆的公共设施等造成损害的前提下,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对肆意破坏公园和博物馆的公共设施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惩罚。
总之,只有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大保护环境、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尊重历史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才能形成和谐共建的社会风气。</p><p>2、近年来,多地加大力度完善公共文明服务,却在部分地区遭遇了"有戏没人看""场馆没人去"的尴尬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p><p>答 案: 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公共文明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大,然而,仍是有不少文明场馆因吸引不到观众而唱起"空城计".一些乡村的村活动室里摆放着簇新的《论语》《庄子》,但是却不曾有人引导乡民阅览那些儒家经典,并且农人希望阅览的农务相关书本也是少之又少.尽管面临如此状况,这些无人阅览的书本仍是成为当地的政绩上报,这无异于资源浪费. 要树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法,推动公共文明服务供应与人民群众文明需求有效对接.需求与供应之间的脱节是其中症结,要倾听老百姓的需求,将选择权交给民众,才能真盘活公共文明服务.
公共文明事业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投入"到位",将公共文明设施的服务主体定坐落广大群众,才能让老百姓获得满意的公共文明服务.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