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地理》每日一练试题11月21日

聚题库
11/21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在水域M(   )  </p><ul><li>A:我国拥有独立主权</li><li>B:我国仅有经济管辖权</li><li>C:适合修建大型港口</li><li>D:他国船舶不可以通过</li></ul><p>答 案:A</p><p>解 析:读图该岛屿为永署岛,面积为2.8km2,属于珊瑚岛,M海域距离该岛屿近,所以M应属于我国的领海,我国对其拥有独立的主权,A正确;领海我国拥有独立主权,不仅仅有经济管辖权,故B错误;根据材料该高于为珊瑚岛,地质不稳定,且水域较浅,不适宜修建大型港口,故C错,一个国家的领海可以允许其他国家船只“无害”通过,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A。    </p><p>2、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带来的环境主要问题  </p><ul><li>A:土地荒漠化</li><li>B:酸雨范围扩大</li><li>C:水体富营养化</li><li>D:臭氧称空洞</li></ul><p>答 案:B</p><p>解 析:表中信息表明,我国矿物能源比重高,特别是煤炭比重大,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酸性氧化物,从而导致酸雨影响范围广,B正确;矿物能源消耗对土地、水体和臭氧层的影响较小,排除A、C、D选项。故选B。矿物能源又称化石燃料。是指埋藏在地质体内呈自然状态的矿产,需人工开釆的能源,如原煤、原油、天然气、油页岩、石煤、铀、钍等。</p><p>3、下列关于人口数量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p><ul><li>A: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不会增加</li><li>B:人口数量增长,必然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li><li>C:人口数量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li><li>D:人口增长与环境的污染无关</li></ul><p>答 案:C</p><p>解 析:随着人口数量增长,对资源的需求量会增加,可能会造成环境污染,也可能不会。所以选项C正确。</p><p>4、我国有“汽车城”、“电影城”之称的城市是()  </p><ul><li>A:长春</li><li>B:十堰</li><li>C:北京</li><li>D:成都</li></ul><p>答 案:A</p><p>解 析:电影城:长春原来有长春电影制片厂出过很多经典的红色电影汽车城:中国第一汽车厂</p><p>5、贝贝和同学一起在学校地理园测量降水量,下列做法或说法正确的是()  </p><ul><li>A:下雨时将雨量器搬放到室外,不下雨时搬到室内</li><li>B:降水过后,直接从雨量器上读取降水量</li><li>C:降水量的单位为毫升</li><li>D:将雨量器水平放置于平坦开阔地</li></ul><p>答 案:D</p><p>解 析: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较少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不能经常移动位置,A错;在降雨结束后,及时把储水瓶中的雨水倒入量杯中直接测量,量杯的读数就是这次降雨的降水量,B错;降水量的单位为毫米,C错</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十三五”期间,我国新增湿地面积300多万亩,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初步建立起以()为主体的全国湿地保护体系  </p><ul><li>A:国际重要湿地</li><li>B:国家重要湿地</li><li>C:湿地自然保护区</li><li>D:国家湿地公园</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我国对湿地实行分级管理,初步建立起以国际重要湿地、国家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为主体的全国湿地保护体系。“十三五”期间,新增国际重要湿地15处,新增国家重要湿地29处,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得到有效恢复。</p><p>2、长江三角洲地区与城市带发育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p><ul><li>A:气候温和湿润</li><li>B:河网密布</li><li>C:矿产资源丰富</li><li>D:交通四通八达</li></ul><p>答 案:AB</p><p>解 析:本题考查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其中自然因素包括河流、地形、气候等。选项中D选项交通四通八达是社会经济因素,C选项矿产资源丰富,表述错误,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是限制其发展的条件。所以本题选择AB选项。</p><p>3、下面哪个是南非的首都?()  </p><ul><li>A:德班</li><li>B:开普敦</li><li>C:比勒陀利亚</li><li>D:布隆方丹</li></ul><p>答 案:BCD</p><p>解 析:南非拥有三个首都: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亚, 立法首都开普敦,司法首都布隆方丹,国土面积1219090平方公里,人口6060万(2022年)。</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