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碳排放管理员《碳排放核查员》每日一练试题11月20日

聚题库
11/20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碳排放权交易的参与者是企业、投资机构、个人等。</p><p>答 案:错</p><p>2、电站锅炉、 发电内燃机、工业熔炉、 工业窑炉、 叉车等属于直接排放固定/移动燃烧源。</p><p>答 案:对</p><p>3、核查机构应在核查开始之前与委托方共同商定核查的保证等级, 保证等级一般分为两级, 即合理保证、 一般保证。</p><p>答 案:错</p><p>解 析:保证等级一般分为两级, 即合理保证;有限保证。</p><p>4、如在抽取的场所或者数据样本中发现不符合,核查机构应考虑不符合的原因、性质以及对最终核查结论的影响,判断是否需要 扩大抽样数量或者将样本覆盖到所有的场所和数据。</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吨甲烷气体转换为二氧化碳当量的数量是?</p><ul><li>A:25</li><li>B:298</li><li>C:12200</li><li>D:14800</li></ul><p>答 案:A</p><p>2、请识别下列哪项是范围2的温室气体排放源 ( )。</p><ul><li>A:制造电力、 热、 蒸汽或其他能源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li><li>B:外购电力、 热、 冷和蒸汽等;</li><li>C:生产过程中由于生物、 物理或化学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li><li>D:组织拥有或控制原料、 产品、 固体废弃物与员工通勤等运输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li></ul><p>答 案:B</p><p>解 析:范围 2: 能源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组织消耗的外部输入的电力、 热、 冷或蒸汽生产所产生的间接温室气体排放。 这部分温室气体排放并非发生在组织边界内部, 但应予以量化。)</p><p>3、碳排放的核算原则包括()。</p><ul><li>A:完整性、准确性、透明性</li><li>B:准确性、完整性、公开性</li><li>C:准确性、透明性、公平性</li><li>D:完整性、透明性、精准性</li></ul><p>答 案:A</p><p>4、报告主体的核算边界内设施范围不包括哪个?</p><ul><li>A:直接生产系统</li><li>B:辅助生产系统</li><li>C:附属生产系统</li><li>D:租赁出去的设备</li></ul><p>答 案:D</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以下哪几个标准适用于组织GHG排放的量化?()</p><ul><li>A:ISO14064-1</li><li>B:ISO14064-2</li><li>C:ISO14064-3</li><li>D:SZDB/Z69—2012《组织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化和报告规范及指南》</li></ul><p>答 案:AD</p><p>2、目前, 化石能源发电部门的关键减排技术有</p><ul><li>A: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技术</li><li>B:孰料烧结技术</li><li>C:超临界技术和超临界机组技术</li><li>D:循环流化床技术</li></ul><p>答 案:ACD</p><p>3、核算边界包括()。</p><ul><li>A:地理边界包括会展活动举办场地的地理范围以及参加会展人员往返差旅活动涉及的地理范围</li><li>B:时间范围包括会展活动的筹备、实施和收尾阶段</li><li>C:设施边界包括为会展活动举办场地服务的固定设施(如燃煤锅炉、燃气锅炉等)与移动设施</li><li>D:排放源类型包括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固定设施和会展活动举办过程中移动设施燃料燃烧排放、会展活动举办场地外购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会展活动参会人员往返交通和住宿产生的排放。<br /></li></ul><p>答 案:ABCD</p><p>4、工业企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工作,应遵守以下哪些基本原则:</p><ul><li>A:相关性</li><li>B:完整性</li><li>C:—致性</li><li>D:准确性</li><li>E:透明性</li></ul><p>答 案:ABCDE</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对于煤炭开采环节和洗选环节分属不同报告主体的情况,矿后活动的甲烷逃逸排放应该计算到哪个报告主体的排放量?</p><p>答 案:矿后活动的甲烷逃逸排放统一计算到煤炭开采企业的排放量。</p><p>2、国内首家推出“低碳信用卡” 的银行是哪家?</p><p>答 案:兴业银行。</p><p>3、事故火炬气体成分如何获取?</p><p>答 案:有实测条件的企业应采用实测数据,没有实测条件的企业可根据事故气体来源估算主要成分及含量,并在报告中说明估算理由。</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