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1月10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山居秋暝》是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
</p><p>答 案:对</p><p>解 析:《山居秋暝》这首诗描绘山中秋日傍晚的自然风景,表现出诗人的愉悦心情和高洁情怀。故正确。</p><p>2、《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散文总集。()
</p><p>答 案:错</p><p>解 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p><ul><li>A:浙江省高度重视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和研发,不断畅通信息路径,共享数据资源,实现高质量发展。</li><li>B:中国人民银行自2021年5月9日起,发行2021吉祥文化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金银纪念币共7枚,其中两枚心形“琴瑟和鸣”纪念币已在5月20日发行。</li><li>C:大量小孩子受到近视困扰,表现为戴上近视眼镜,有专家指出最主要原因是缺乏必要的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造成的,而这也会导致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li><li>D:随着持续不断的教育,群众对电信诈骗的认识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特别是一系列电信诈骗内容的曝光,不少人的识骗防骗能力显著提升。</li></ul><p>答 案:B</p><p>解 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语序不当,“应用、创新和研发”语序不当,应改为“研发、应用和创新”。C句式杂糅。“最主要原因是……”和“是……造成的”两个句式糅合在一起,二者任意保留其一即可。D中途易辙,前一句说的是“一系列电信诈骗内容的曝光”,最后一句变为“不少人的识骗防骗能力显著提升”。可改为“使不少人的识骗防骗能力显著提升”。故选B。</p><p>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p><ul><li>A:听了王华老师的一番话,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们青春年少,正值求知的黄金阶段,的确不应把大好时光浪费在虚拟的网络游戏上。</li><li>B: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人生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li><li>C:专家认为,50亿年后,太阳本身的核燃料和碳氢化合物几乎将消耗殆尽,那时,它将开始燃烧氦气,这个过程将会产生大量热能。</li><li>D:查清了不合格疫苗的流向,却没有向社会通报具体情况并及时解决补种工作,当地疾控中心是否存在渎职行为成为公众质疑的焦点。</li></ul><p>答 案:B</p><p>解 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项,主语残缺,应将“听了”删掉或将“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改为“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C项,成分赘余,“几乎”与“殆”重复,删去其一。D项,“解决”和“工作”搭配不当,将“解决”改为“组织”。故选B。</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句子中不是出自《论语》的有()
</p><ul><li>A: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li><li>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li><li>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li><li>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li></ul><p>答 案:BC</p><p>解 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以及名言名句的识记能力。B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C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故选BC。</p><p>2、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有()
</p><ul><li>A:还书用语:大作拜读完毕,兹原物璧还。</li><li>B:请柬用语:6月16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菲酌,敬请各位光临……</li><li>C:情景对话:“令郎贵庚?”“犬子今年14岁。”</li><li>D:回函用语: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出席。</li></ul><p>答 案:AB</p><p>解 析:选项C贵庚,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指敬辞,问人年龄。贵庚一般是对地位较高的人尊称,是客气的说法。通常情况下是对有一定年纪的人(三四十岁左右)用,对方年纪更大一些的用“高寿”。在这里对14岁的孩子使用,不得体。选项D中拨冗:(指对方)入于繁忙中抽出时间。冗,繁忙。释义:具有文言色彩的客套话,意思是说,请对方推开繁忙的工作,抽出时间来(做某件事情)。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br />①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br />②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p><p>答 案:①人人都感到像说出了他们想说的话
②有高出世人的才能,必定有不合时宜的忧虑</p><p>2、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p><p>答 案:本文运用了逻辑顺序,介绍了古蜀栈道的概况、修建原因、修建方式和作用。</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总角之宴,()。</p><p>答 案:言笑晏晏</p><p>2、指出下列句中加括号字词的活用现象并解释其意。<br />(却)匈奴七百余里</p><p>答 案:使动,使退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