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1月07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老骥伏枥”源自曹操的诗歌《龟虽寿》。()
</p><p>答 案:对</p><p>解 析:龟虽寿作者: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p><p>2、转发性通知用于转发下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给所属有关人员,让他们周知或执行。()</p><p>答 案:错</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p><ul><li>A:《诗经》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各地的民歌,《蒹葭》属于“风”。</li><li>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li><li>C:“【始龀】”“既【加冠】”“【而立】之年”“今虽【耄】老”,其中加【】词是按照年龄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li><li>D:汪曾祺所写的托物言志的散文《白杨礼赞》,借白杨树讴歌了西北军民团结抗战的伟大精神和意志。</li></ul><p>答 案:D</p><p>解 析:D《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并非“汪曾祺”所作;故选D。</p><p>2、从语法和逻辑的角度看,下列句子搭配合理的一句是()</p><ul><li>A:清晨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已经站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li><li>B:民主和法制是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民主和法制是否健全,是国家政权的根本保证,岂能轻视?</li><li>C:随着现代工业的日益发展,大气污染也日益恶化。</li><li>D:敌人散布种种谣言,妄图破坏我们的团结。</li></ul><p>答 案:D</p><p>解 析:A句搭配不当,句子主干“在大街两旁,站了数万名人群”,可知“数万名”与“人群”搭配不当。
修改:将“人群”改为“人”。
B句不合逻辑,句子主干“民主和法制是否健全,是根本保证”,可知“是否”与“是根本保证”不合逻辑。
修改:将“是否”删去。
C句搭配不当,句子主干“大气污染日益恶化”,可知“污染”与“恶化”搭配不当。
修改:将“恶化”改为“严重”。</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名句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p><ul><li>A: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li><li>B: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li><li>C:转轴拔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白居易《琵琶行》)</li><li>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惶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li></ul><p>答 案:AB</p><p>解 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C项,“转轴拔弦”中的“拔”错误,应写成“拨”。D项,“仓惶”中的“惶”错误,应写成“皇”。故选AB。</p><p>2、下列关于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p><ul><li>A: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li><li>B: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li><li>C: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li><li>D: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i></ul><p>答 案:AD</p><p>解 析:B项,“凭——冯”;C项,“樽——尊”。</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根据下列情景,以“信心”为重点,扩展成一段话。(40个字左右) <br />高考 我 信心 <br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p>答 案:示例:高考是我面临的人生第一次重大考验,我有信心通过这次考验。这信心,来源于我12年的刻苦学习,来源于各科老师的精心辅导,来源于父母强有力的支持。</p><p>解 析: </p><p>2、月亮本来是圆的,作者在第①段中为什么反复描述“方方的月亮”?</p><p>答 案:突出闷罐子车窗口小,从而揭示闷罐子车条件简陋、落后。</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耶娘妻子走相送,()。</p><p>答 案:尘埃不见咸阳桥</p><p>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p><p>答 案:周公吐哺,天下归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