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二级》每日一练试题11月03日

聚题库
11/03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我国近代心理测验约源于()。</p><ul><li>A:20世纪二三十年代</li><li>B:20世纪初</li><li>C:20世纪50年代</li><li>D:20世纪70年代</li></ul><p>答 案:A</p><p>2、下列选项中关于效度的说法错误的是()。</p><ul><li>A: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li><li>B:是在选用标准化测验或自行设计编制测量工具时,首先必须鉴定的</li><li>C:是指同一被试者在不同时间内,用同一测验重复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li><li>D: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li></ul><p>答 案:C</p><p>解 析:效度是指所测量的与所要测量的心理特点之间符合的程度,或者简单地说是指一个心理测验的准确性。选用标准化测验或自行设计编制测量工具,必须首先鉴定其效度,没有效度资料的测验是不能选用的。C项是指测验的重测信度。</p><p>3、看见玫瑰花并能够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p><ul><li>A:色觉</li><li>B:知觉</li><li>C:感觉</li><li>D:统觉</li></ul><p>答 案:B</p><p>4、临床上可根据自知力判断求助者是否存在()。</p><ul><li>A:人格偏差</li><li>B:心理活动协调一致</li><li>C:动机冲突</li><li>D:主客观统一</li></ul><p>答 案:D</p><p>解 析:自知力是患者对自己实际存在的躯体疾病和心理异常的辨认和判断能力。患有严重精神病,比如精神分裂症的人在患病期间,对自己异常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完全不能觉察和客观地判断,不承认自己有病。自知力不完整或无自知力指患者对自身状态的反映错误,是自我认知与自我现实的统一性的丧失。</p><p>5、患者住院接受治疗,听从医院里医护人员的安排,常表明患者()。</p><ul><li>A:自我认同感的丧失</li><li>B:缺少个人关注</li><li>C:缺少有效的沟通</li><li>D:自主权的丧失</li></ul><p>答 案:D</p><p>6、“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反映了人的需要具有()。</p><ul><li>A:整体性</li><li>B:选择性</li><li>C:层次性</li><li>D:动力性</li></ul><p>答 案:C</p><p>解 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储藏粮食的仓库堆满了,人们就会应该知道礼节,讲究礼节了;衣食丰足了,人们就应该会知道荣与辱了。这说明只有低级需要在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时才能产生高级需要。</p><p>7、按照学习理论,不良行为既然是经环境作用与强化作用而生,便可经环境改善与作用而()。</p><ul><li>A:反强化</li><li>B:认知</li><li>C:消退</li><li>D:意志</li></ul><p>答 案:C</p><p>8、中年期自我意识发展相对稳定,按照荣格的说法,这一时期的特点是()。</p><ul><li>A:内倾性</li><li>B:外倾性</li><li>C:社会性</li><li>D:停滞性</li></ul><p>答 案:A</p><p>解 析:按照荣格的理论,人到中年,特别是进人中年后期更多地表现㈩内倾性的特点。中年后期需要寻找自我意识的平衡,再由于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他们变得老练持重,遭遇挫折时能够反思,对待成绩能够依据确定的目标进行适当的评价,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和期望适宜地调整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到中年期个体的心理发展倾向逐渐转为朝向内部。</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以下说法错误的包括()。</p><ul><li>A:心理诊断应该贯穿于心璐询的全过程</li><li>B:心理诊断应以群体平均特征为主要目标</li><li>C:<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158.html" target="_blank">心理咨询师</a>在做出初步诊断前不需要进行讨论和会诊</li><li>D:摄人性会谈的会谈计划不需要考虑求助者的人格特点</li></ul><p>答 案:BCD</p><p>解 析:A项,心理诊断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应该是心理治疗之前的决策过程,并且随着求助者心理状态的变化,这个决策过程要不断的变化,因此,心理诊断实际上贯穿在心理咨询的全过程中;B项,心理诊断需要通过对求助者一般资料的分析,对求助者的心理状态和人格特征进行评定,最终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性质做出判断,而并非是以群体特征为主要目标;C项,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D项,求助者的人格特点会影响其心理问题的形成,故摄入性会谈的会谈计划需要考虑求助者的人格特点。</p><p>2、需要()</p><ul><li>A: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li><li>B: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li><li>C: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li><li>D:是激发并维持个体活动的内部动力</li></ul><p>答 案:AC</p><p>解 析: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动力与源泉。情绪或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p><p>3、若发现求助者的问题是由社会性因素引起,则应该重点查询求助者的( )。</p><ul><li>A:压力应对方式</li><li>B:生活事件</li><li>C:社会支持系统</li><li>D:个性特点</li></ul><p>答 案:BC</p><p>解 析:当发现求助者的问题是社会性原因引起的,应当重点就经历的生活事件和社会支持系统等情况进行查询,并分析其与求助者问题的因果关系。</p><p>4、在测验施测时,受练习效应影响较大的包括( )。</p><ul><li>A:着重难度的测验</li><li>B:重复实施相同的测验</li><li>C:教育背景较差者</li><li>D:智力较差者</li></ul><p>答 案:BC</p><p>解 析:受练习效应影响较大的是:①教育背景较差、经验较少或智力较高者,②着重速度的测验,③重复实施相同的测验。</p><p>5、关于SDS的施测步骤,下列说法正确的包括()。</p><ul><li>A:指导语是“根据您最近一周的实际感觉回答”</li><li>B:文化程度低的受测者不适用</li><li>C:应让受测者理解反向评分的各题</li><li>D:应提醒自评者不要漏项也不要在同一项目上重复评定</li></ul><p>答 案:ACD</p><p>解 析:抑郁自评量表SDS是根据自己一个星期内的感觉来回答的,其施测步骤包括:①在自评者评定以前,一定要让受测者把整个量表的填写方法及每条问题的含义都弄明白,然后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②如果评定者的文化程度太低,不能理解或看不懂SDS问题的内容,可由工作人员逐条念给他听,让评定者独自作出评定;③评定时,应让自评者理解反向评分的各题,SDS有10项反向项目,如不能理解会直接影响统计结果;④评定结束时,工作人员应仔细检查一下评定结果,应提醒自评者不要漏评某一项目,也不要在相同一个项目上重复评定。</p><p>6、下列说法中,符合精神分析理论关于心理动力观点的包括()。</p><ul><li>A:一切心理动力来源于人类的性本能</li><li>B:力比多不是个体唯一心理动力</li><li>C:自我保存本能是个体唯一心理动力</li><li>D: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为心理动力</li></ul><p>答 案:BD</p><p>解 析:心理动力学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内容。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本能有二,一是性本能,二是营养本能。作为自我保存的本能一营养本能,也是自我发展的动力。因此,心理发展动力,是性本能和营养本能的复合体,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两种本能同时促进心理发展,这是弗洛伊德心理动力观点的全部。</p><p>7、贝克和雷米纠正表层错误观念的技术包括( )。</p><ul><li>A:点评</li><li>B:建议</li><li>C:模仿</li><li>D:演示</li></ul><p>答 案:BCD</p><p>解 析:检验表层错误观念包括建议、演示和模仿三个技术。建议,即建议求助者进行某一项活动;演示,即鼓励求助者在情境中观察;模仿,即让求助者模仿某个活动。</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