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文化艺术类》每日一练试题10月28日

聚题库
10/28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武则天,唐太宗时入宫为才人。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p><p>答 案:错</p><p>解 析:武曌,唐太宗时入宫为才人。唐高宗时封为昭仪,后为皇后。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p><p>2、2022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 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p><p>答 案:对</p><p>解 析:2022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  北京冬奥会奖牌“同心”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形象来源于中国古代同心圆玉璧,共设五环,寓意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冬奥荣光、全球共享。</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关于北京猿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p><ul><li>A:他们能够制造和使用较为先进的工具</li><li>B:他们会使用火</li><li>C:他们的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当</li><li>D:他们属于直立人</li></ul><p>答 案:C</p><p>解 析: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吃到熟食,缩短了消化过程,促进了体质的发展。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他们使用打制的石器,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会使用天然火,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照明、防寒,火的使用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北京人上肢与现代人相似,直立行走,但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低平,眉脊骨粗壮,颧骨高突,吻部前伸,没有明显的下颚。北京人脑容量与现代人相同这个表述是错误的。C符合题意。</p><p>2、下列哪个岛不属于中国?()</p><ul><li>A:台湾岛</li><li>B:与那国岛</li><li>C:黄岩岛</li><li>D:钓鱼岛</li></ul><p>答 案:B</p><p>解 析:与那国岛,隶属琉球八重山郡,地处北纬24°27′,东经123°00′,距离琉球本岛西南509千米,距离东京2028千米,距离中国台湾省约110千米。据说在能见度极佳的情况下,自该岛可看到台湾省东部山脉。该岛也是流球距离我国台湾省最近的领土。</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很多鸟类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迁移到不同的地方去过冬或繁殖。鸟类学家通常将它们分为以下( )类型。</p><ul><li>A:留鸟:终年生活在某地,不随季节更替而迁徙的鸟。</li><li>B:冬侯鸟:秋天飞来某地越冬,翌年春天飞往北方繁殖的鸟。</li><li>C:夏侯鸟:春天飞来某地繁殖,秋天飞往南方越冬的鸟。</li><li>D:旅鸟:在迁徙途中,经过某地作短暂停留,再继续南迁或北返的鸟。</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  很多鸟类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迁移到不同的地方去过冬或繁殖。鸟类学家通常将它们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留鸟:终年生活在某地,不随季节更替而迁徙的鸟。    冬侯鸟:秋天飞来某地越冬,翌年春天飞往北方繁殖的鸟。    夏侯鸟:春天飞来某地繁殖,秋天飞往南方越冬的鸟。    旅鸟:在迁徙途中,经过某地作短暂停留,再继续南迁或北返的鸟。</p><p>2、色彩可以通过哪几个角度进行拆解?(  )</p><ul><li>A:色相</li><li>B:饱和度</li><li>C:锐度</li><li>D:明度</li></ul><p>答 案:ABD</p><p>解 析:锐度是sharpness的直译,指的是图像边缘的明暗反差鲜明的程度(对比度)。锐度高的图片会看起来比较有清晰的感觉。但锐度并不等同于清晰度,清晰度是人眼的观感,由分辨率和反差共同影响。</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一、科目:“色彩” 二、要求:1.答卷纸横用,答题时答卷纸标题在左侧<br />2.答题前,在答卷纸指定区域填写个人信息;答题结束后,在贴条形码区用条形码覆盖个人信息<br />3.工具: 彩笔(彩铅、水彩笔、油画棒、马克笔等任选其一)、素描铅笔、橡皮等。因不带画具造成无法参加考试的,该科目成绩计零分<br />4.在答卷纸线框内作画<br />5.答卷纸只允许出现试题中所指定的物品和数量,不得在答卷纸上添加任何与考试无关的内容<br />6.构图合理、组合自由、具有艺术性、色彩感染力强,表现方式不限<br />7.考试结束后,试题须交回<br />三、试题:色彩静物默写<br />内容说明:用以下物品组合完成一幅色彩静物画。 1.棕色陶瓷罐一个<br />2.桃子两个<br />3.桔子一个<br />4.盛着半杯果汁的玻璃杯一个<br />5.衬布色彩自定  </p><p>答 案:该题是开放性试题,请考生自行作答。</p><p>2、一、科目:“素描” 二、要求: 1.试卷纸横用,试卷标题在左侧 2.工具:素描铅笔、橡皮 3.在答卷纸线框内作画 4.试卷中只允许出现试题所指定的物品,不得在答卷纸上添加任何与考试无关的内容 5.构图合理、组合自由、具有艺术性、表现方式不限 6.考试结束后,试题须交回。 三、试题: 素描默写 内容说明:用以下物品组合完成一幅静物画。 1.深色桌布1块、石膏正方体1个、石膏球体1个、石膏椎体1个、石膏长方体1个。 2.工具:素描铅笔、橡皮。  </p><p>答 案:该题是开放性试题,请考生自行作答。</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近年来,多地加大力度完善公共文明服务,却在部分地区遭遇了"有戏没人看""场馆没人去"的尴尬现象,对此你怎么看?  </p><p>答 案:  虽然近几年国家对公共文明领域的投资越来越大,然而,仍是有不少文明场馆因吸引不到观众而唱起"空城计".一些乡村的村活动室里摆放着簇新的《论语》《庄子》,但是却不曾有人引导乡民阅览那些儒家经典,并且农人希望阅览的农务相关书本也是少之又少.尽管面临如此状况,这些无人阅览的书本仍是成为当地的政绩上报,这无异于资源浪费.   要树立"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服务方法,推动公共文明服务供应与人民群众文明需求有效对接.需求与供应之间的脱节是其中症结,要倾听老百姓的需求,将选择权交给民众,才能真盘活公共文明服务.   公共文明事业不仅需要政府的投入,更需要投入"到位",将公共文明设施的服务主体定坐落广大群众,才能让老百姓获得满意的公共文明服务.  </p><p>2、某市陆续免费开放了一些公园、博物馆,大量市民参观游览,因此引起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请谈谈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p><p>答 案:  首先,展开调研。我会从实际出发,根据管理上出现的问题,展开调查研究。其次,根据调查的结果,邀请专家和市民召开听证会,就提高公园和博物馆管理水平问题展开听证,进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比如,在游人比较多的公园和博物馆,规范开放时间,组织工作人员对游人进行卫生、安全、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宣传,提高游人公共卫生、安全和环保意识。在博物馆,我会组织工作人员印发一些有关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保护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小册子,提高市民热爱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从而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其次,对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树立更好的为市民做好服务的思想。   最后,对于不遵守管理规则的市民,在没有对公园、博物馆的公共设施等造成损害的前提下,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对肆意破坏公园和博物馆的公共设施和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根据国家相关规定,进行惩罚。   总之,只有制定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加大保护环境、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物、尊重历史等方面的宣传力度,才能形成和谐共建的社会风气。</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