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社会工作者(初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每日一练试题10月27日

聚题库
10/27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实证主义由()提出的。</p><ul><li>A:泰勒</li><li>B:莫瑞</li><li>C:孔德</li><li>D:勒温</li></ul><p>答 案:C</p><p>解 析:实证主义方法论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由孔德首先提出,后来得到进一步完善。</p><p>2、评估下面对于个案工作服务结束阶段的评估说法正确的是(  )。</p><ul><li>A:评估类型包括对介入活动效果的评估与对介入活动过程的评估两类</li><li>B:通常服务机构会事先规定服务工作的评估方法</li><li>C:为保证评估效果在评估过程中<a style="color: #0000ff;" href="https://www.jutiku.cn/app/28.html" target="_blank">社会工作者</a>必须在场</li><li>D:为保证评估效果社会工作者应对服务对象坦诚保密</li></ul><p>答 案:D</p><p>解 析:评估通过有两种方式:对介入活动的效果评估和对所运用策略、方法和技巧的评估,A选项不正确。社会工作者需要根据评估工作的要求以及服务对象的情况选择合理的评估方式,B选项不正确。在评估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不在场、不记名等方式让服务对象有充分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参与评估过程,C选项不正确。本题考查的是评估的技巧。注意理解评估时所应当运用的各项技巧。</p><p>3、社会工作者老高对某社区矫正对象开展个案辅导,老高尊重服务对象,相信他有改变自我的愿望与能力,并积极促进服务对象外部环境的改善,促使服务对象积极改变、融入社区,从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看,上述老高做法的理论假设是(  )。</p><ul><li>A:每个人都要重拾希望</li><li>B:每个人都有成长潜力</li><li>C:每个人都要面对社会问题</li><li>D:每个人都要学会沟通</li></ul><p>答 案:B</p><p>解 析:本题考查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坚持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即使是暂时面临困扰的服务对象,也具有自身有待开发的潜能。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目标就是帮助服务对象发掘自己的潜在能力,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 </p><p>4、有效的志愿者管理应该对志愿者进行需要评估。组织评估一方面要评估志愿服务给组织带来的利益,为了降低成本获得额外的专业支持,需要招收()为志愿者。</p><ul><li>A:学生</li><li>B:医生</li><li>C:青年工作者</li><li>D:妇女</li></ul><p>答 案:B</p><p>解 析:有效的志愿者管理应该对志愿者进行需要评估。组织评估一方面要评估志愿服务给组织带来的利益,如以降低成本获得额外的专业支持(如医生、护士、律师志愿者)、与社区有更良好的接触和联系、让服务对象获得更多利益和帮助等,另一方面也要考虑风险因素,如机构对志愿者的约束力不强,志愿者的可靠程度不一样,需要付出额外时间和精力对志愿者进行督导等。服务对象的评估主要看服务对象对志愿服务的接纳程度,以及对志愿者性别、年龄等个人特征的要求。</p><p>5、通过与各类社区居民面对面的谈话,能深入了解社区的需要,而且访问过程也较容易与社区居民建立关系,运用的方法是()。</p><ul><li>A:观察法</li><li>B:统计法</li><li>C:社区普查方法</li><li>D:访问法</li></ul><p>答 案:D</p><p>解 析:访问法通过与各类社区居民面对面的谈话,能深入了解社区的需要,而且访问过程也较容易与社区居民建立关系。</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在“医路同行”肿瘤患者照顾者减压小组中,社会工作者小戚设计了"压力面面观",邀请组员讲述压力来源及减压方法,引发了组员的热烈讨论情境中,需要小戚运用限制技巧的有()。  </p><ul><li>A:徐阿姨谈到异地就医中的问题,引发了组员对地区医疗差异的讨论</li><li>B:吴先生详细介绍了妻子辗转就医的经历,严重超出了规定的发言时间</li><li>C:陈奶奶讲述了其他年轻病友因患病无法工作并对家人产生的内疚感</li><li>D:一向沉默寡言的张叔叔首先发言,讲述了儿子病情变化带来的压力</li><li>E:奚叔叔讲述无法平衡工作和照顾家庭带来的压力,介绍了减压方法</li></ul><p>答 案:ABC</p><p>解 析:本题考查的是小组讨论的限制技巧。限制的技巧当一些小组组员垄断小组讨论时,或当组员的发言太抽象时,或当小组讨论脱离主题范围时,社会工作者要采取限制的手段来处理小组或小组组员的行为。这里的限制手段包括社会工作者用“是不是”的言辞问询其他善于发言的组员或者其他未发言的组员;及时切断话题,给予适时的打岔;也可以限定发言时间,或者调整发言的次序。依据题意,该小组是“照顾者减压小组”,本节活动“邀请组员讲述压力来源和减压方法”。选项A“引发对地区医疗差异的讨论”、选项C“讲述年轻病友产生的内疚感”,属于脱离主题范围;选项B超过规定发言时间。选项DE符合小组主题,不需要限制。故选ABC。</p><p>2、某街道办事处向某社会服务机构购买老年服务。该机构运用社会策划模式,根据辖区内老年人服务需求调查的结果,计划未来五年在多个社区建立13间老年服务中心。上述做法体现了社会策划模式特点的有(  )。</p><ul><li>A:注重过程</li><li>B: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li><li>C:注重自上而下改变</li><li>D:指导社区未来变化</li><li>E:强调提高居民能力</li></ul><p>答 案:BCD</p><p>解 析:社会策划模式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①社会策划模式所关注的社区一般存在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注重任务目标的实现;②社会策划模式强调运用理性原则处理问题;③社会策划模式体现的是一种由上而下的改变;④社会策划模式控制和指导着社区未来。故本题选BCD。 命题点拨本题主要考查社区策划模式的特点,理解记忆的内容。</p><p>3、当代发展心理学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把儿童心理和思维发展基本上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具体运算思维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思维阶段(12~15岁)。在皮亚杰的理论中,青少年阶段是形式运算思维发展的阶段,在这一时期,青少年的思维有以下几个特点(  )。</p><ul><li>A: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li><li>B:青少年逐步学会区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li><li>C:青少年开始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和独立进行逻辑论证</li><li>D: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li><li>E:青少年的思维处于由理论型向经验型过渡</li></ul><p>答 案:AD</p><p>解 析:青少年的思维特点与学龄儿童的思维不同,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青少年的抽象逻辑思维是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和反省的思维;青少年的逻辑思维处于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的阶段;青少年阶段是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和成熟期。B选项与C选项属于中高年级的学龄儿童的思维特点。E选项说法不正确。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青少年的思维特点。青少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方面的迅速发展,青少年的心理也相应地发生巨大变化。</p><p>4、在下列社会工作专业实践活动中,体现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的有(  )。</p><ul><li>A:将服务对象看成是工作中的重要伙伴</li><li>B:工作中应当认同服务对象的价值观</li><li>C:使用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li><li>D: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li><li>E:可以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li></ul><p>答 案:AD</p><p>解 析: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当接纳服务对象的价值观,而不是认同,8选项不选;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的服务方法,要注重个别化原则,C选项不选;除非万不得已,即使是社会工作者出于好意,一般也不主张由社会工作者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E选项不选。 命题点拨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的各项表现。</p><p>5、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精神障碍康复者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小组活动。下列内容中。适宜该小组的有()  </p><ul><li>A:职业着装训练</li><li>B:简历制作学习</li><li>C:服药时间管理</li><li>D:面试技巧交流</li><li>E:运动康复训练</li></ul><p>答 案:ABD</p><p>解 析:社区精神障碍康复者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小组,与职业有关的是ABC。</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