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每日一练试题10月25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原则中,不属于仲裁法原则的是()。</p><ul><li>A:辩论原则</li><li>B:仲裁保密原则</li><li>C:一裁终局原则</li><li>D:自愿原则</li></ul><p>答 案:A</p><p>解 析:仲裁法的一般原则:自愿原则、仲裁独立原则、仲裁一裁终局原则、仲裁保密原则。选项A,辩论原则是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p><p>2、李某在张某的威胁下签署了一份将自己房屋卖给张某的合同,该合同行为属于()。</p><ul><li>A:无效民事行为</li><li>B:效力待定民事行为</li><li>C:合法民事行为</li><li>D:可撤销民事行为</li></ul><p>答 案:D</p><p>解 析:可撤销民事行为包括:(1)行为人对行为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没有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行力。</p><p>3、政府预算必须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这体现了财政的()特征</p><ul><li>A:法治性</li><li>B:科学性</li><li>C:制度性</li><li>D:规范性</li></ul><p>答 案:A</p><p>解 析:本题考查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之一——法治性。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活动必须在法律法规约束下规范地运行。政府预算是经过国家权力机关审查和批准的,具有法律效力,政府必须依据经国家权力机关批准的政府预算来依法取得收入、依法安排支出</p><p>4、下列不属于静态的会计要素的是( )。
</p><ul><li>A:资产</li><li>B:负债</li><li>C:所有者权益</li><li>D:利润</li></ul><p>答 案:D</p><p>解 析: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也称为静态会计要素。</p><p>5、我国社会主义财政收入分配的理想目标是逐步形成()分配格局。
</p><ul><li>A:橄榄型</li><li>B:马鞍型</li><li>C:直线型</li><li>D:阶梯型</li></ul><p>答 案:A</p><p>解 析:“逐步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的重要预期和理想目标,既是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阔步前进的宏大理想,也是衡量发展成果是否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和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最终成效的客观标准。</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指标中,可以用比率测定的是()</p><ul><li>A:人口男女性别比</li><li>B:产品合格率</li><li>C:人口的出生率</li><li>D:积累与消费比</li><li>E:国内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之比</li></ul><p>答 案:ADE</p><p>解 析:比率是各不同类别的数量的比值。它可以是一个总体中各不同部分的数量对比,比如性别比、经济学中的积累与消费之比、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产值之比;也可以是同一客观现象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的数量之比,比如经济增长率、经济发展水平。B项属于比例关系,C项属于百分比关系。
</p><p>2、下列统计调查方式中,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
</p><ul><li>A:非全面统计报表</li><li>B:抽样调查</li><li>C:重点调查</li><li>D:普查</li><li>E:典型调查</li></ul><p>答 案:ABCE</p><p>解 析:非全面调查是对调查对象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包括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p><p>3、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包括()</p><ul><li>A:政府生产</li><li>B:合同外包</li><li>C:特许经营</li><li>D:合同委托</li><li>E:自愿融资</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知识点 <br/>公共物品供给方式包括政府生产、合同外包、特许经营和合同委托等。自愿融资属于公共物品融资方式。故ABCD正确</p><p>4、收入按性质划分()
</p><ul><li>A: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li><li>B:股权收入</li><li>C:工资收入</li><li>D:提供劳务收入</li><li>E:销售商品收入</li></ul><p>答 案:ADE</p><p>解 析:收入按性质不同,可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p><p>5、在组距分组中,确定分组组数须考虑()</p><ul><li>A:组数尽可能少</li><li>B:组数尽可能多</li><li>C:尽量保证组间资料的差异性</li><li>D:尽量保证组内资料的同质性</li><li>E:组数应能被5除尽</li></ul><p>答 案:CD</p><p>解 析:确定分组组数的要求包括:①划分的组数,既不应太多也不应太少;②组数的确定,要尽量保证组间资料的差异性与组内资料的同质性;③采用的分组办法,要能够充分显示客观现象本身存在的状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