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中职)》每日一练试题10月18日

聚题库
10/18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会议纪要一般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p><p>答 案:对</p><p>2、“四书五经”中的“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诗经》。  </p><p>答 案:错</p><p>解 析:“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下列作品、体裁、作家及人物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p><ul><li>A:《边城》—小说—沈从文—翠翠</li><li>B:《雷雨》—戏剧—老舍—鲁大海</li><li>C:《窦娥冤》—戏剧—关汉卿—窦娥</li><li>D:《祝福》—小说—鲁迅—柳妈</li></ul><p>答 案:B</p><p>解 析:《雷雨》的作者是曹禺,而不是老舍。</p><p>2、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p><ul><li>A:作者通过描写不同时期、在不同地方吃稀粥的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反映出人生的阅历和世情的嬗变,以及自己对稀粥的特殊情感。</li><li>B:文中生动再现粥的烧制过程和模样、人吃粥的情形和积习,老乡如蝗虫般拥入茅屋喝“豌豆糖粥”的细节,主要表现了粥的味美。</li><li>C:关于北方人喝粥,文章写就着馒头烙饼喝粥最简,写北大荒喝大碴子粥和小米粥最详,这样的处理可见作者的匠心,使作品有直达人心的艺术魅力。</li><li>D:行文围绕喝粥展开,最后落在广东人喝粥上。稀粥有从未见过的丰富绚丽,既表现了粥的美味,也让人对美好生活有了憧憬。</li></ul><p>答 案:B</p><p>解 析:“主要表现了粥的味美”错,主要表现了那个年代物质的匮乏以及人们对粥的喜爱。</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此去经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p><p>答 案:应是良辰好景虚设</p><p>2、六国破灭,(),战不善,()。(苏洵《六国论》)  </p><p>答 案:非兵不利;弊在赂秦</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王华同学在2022年6月3日因扭伤了脚到医院就诊。经诊断,医生建议他在家休养3天。请以王华的同学张明的身份给班主任陈老师写一张请假条。  </p><p>答 案:<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9/0766dbfb71309e9.png" /></p><p>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p><p>答 案:【优秀范文】 <img src="https://img2.meite.com/questions/202409/0766dc093e24e71.png" /></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剑门道中遇微雨<sup>【注】</sup> 陆游 衣上征尘杂酒痕, 远游无处不消魂。 此身合是诗人未? 细雨骑驴入剑门。 【注】作者从抗金前线的南郑调回后方的成都,途经剑门山,写下了这首诗。 (1)联系注释,可以看出第一句中“征尘”和“酒痕”分别有什么含义? (2)对第三句这一问句,第四句是如何回应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p><p>答 案:(1)“征尘”表示作者难忘征战生活;“酒痕”表达了作者离开前线的遗憾和无奈,只能以酒消愁。 (2)第四句没有正面回答第三句的问题,转而写景,意在借景抒情;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无奈和不甘心,以及作为一个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忧愤。</p><p>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 记者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天眼”运行和发展中心了解到,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征集来自全球科学家的观测申请。各国科学家可以通过在线方式向国家天文台提交观测申请,申请的项目将交由“中国天眼”科学委员会和时间分配委员会进行评审、提出项目遴选建议,并于8月1日起分配观测时间。“中国天眼”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开放运行。在中科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之初,即确立了“中国天眼”将按国际惯例逐步开放的原则,以更好地发挥“中国天眼”的科学效能,以此来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做出贡献。</p><p>答 案:“中国天眼”将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对全球科学界开放,以更好地发挥其科学效能,促进重大科学成果产出,为全人类探索和认识宇宙做出贡献。</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