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政治》每日一练试题10月09日

聚题库
10/09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p><p>答 案:错</p><p>解 析:(1)恐怖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因素,但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在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一直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强权就是真理”。(2)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民族、宗教、领土、资源等因素引发的局部冲突,各种分裂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霸权主义。其中,霸权主义是威胁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3)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和平不能依靠武力来实现,更不能依靠军事同盟来维持。打破国际战略平衡,发展尖端武器系统只会引发军备竞赛,危害世界和平。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只会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损害国际安全。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安全利益的基础之上。摒弃冷战思维,破除“唯武器论”,各国各地区树立并贯彻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才能确保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p><p>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p><p>答 案:错</p><p>解 析:(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期。(2)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矛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3)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上述矛盾已经解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时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港珠澳大桥总长()。</p><ul><li>A:约65公里</li><li>B:约60公里</li><li>C:约55公里</li><li>D:约70公里</li></ul><p>答 案:C</p><p>解 析: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是粤澳港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大桥全长55公里,是世界上第一长的跨海大桥。</p><p>2、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互相转化观点的是( )。</p><ul><li>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li><li>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li><li>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li><li>D:电闪雷鸣,风来雨至</li></ul><p>答 案:A</p><p>解 析:A项,“乐极生悲”指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苦尽甘来”表示艰难的日子过完,美好的日子来到了;两者都包含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转化的观点,即不好的事情与好的事情之间的相互转化。B项,“冬去春来,夏尽秋至”意指万物的自然规律。C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是量的积累的过程。D项,“电闪雷鸣,风来雨至”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表现在()</p><ul><li>A: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li><li>B: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li><li>C: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li><li>D: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物质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划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界限。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p><p>2、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p><ul><li>A:尊重自然</li><li>B:顺应自然</li><li>C:保护自然</li><li>D:改造自然</li></ul><p>答 案:ABC</p><p>解 析: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维护人与自然之间形成的生命共同体。</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p><p>答 案: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br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br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br />①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br />A.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br />②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A.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p><p>2、工农武装割据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p><p>答 案:正确。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国情决定了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只有进行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才能广泛动员和组织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只有建立革命武装,进行武装斗争,才能有效地开展土地革命,保卫根据地的发展;只有建设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才能使土地革命有坚实的基础,武装斗争才有可靠的依托。工农武装割据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内容和主要形式。  </p><p class="introTit">论述题</p><p>1、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及其途径。</p><p>答 案:(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必然性①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 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②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③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br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br />①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br />②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br />③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br />④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br />⑤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br />⑥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br />⑦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br />⑧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br />⑨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br />⑩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p><p>2、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并说明割裂二者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的错误。</p><p>答 案: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1)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br />(2)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br />(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br />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经验主义或教条主义的错误。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把理论当成教条,到处生搬硬套。</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