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共营养师《理论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0月08日

聚题库
10/08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食品发生腐败变质时营养价值会严重降低。()</p><p>答 案:对</p><p>解 析:食品腐败变质时,会发生三种变化:①使感官性状发生改变;②食品成分分解;③微生物污染。其中,食品成分分解,造成营养价值严重降低,不仅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而且维生素、无机盐等也有大量破坏和流失。</p><p>2、内环境稳定主要指能量平衡、营养素平衡和水盐平衡。()</p><p>答 案:错</p><p>解 析:内环境稳定主要指神经系统调节、酶调节和激素调节。</p><p>3、“八五粉”与“八一粉”相比,丢失了很多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p><p>答 案:错</p><p>解 析:“八五粉”与“八一粉”相比,保留了很多维生素、纤维素和矿物质。</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肉、蛋等食品腐败变质后有恶臭,是食物中()分解所致。</p><ul><li>A:脂肪</li><li>B:碳水化合物</li><li>C:蛋白质</li><li>D:纤维素</li></ul><p>答 案:C</p><p>解 析:肉、蛋和大豆制品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蛋白质分解为其腐败变质的特性,蛋白质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氨基酸,再通过脱羧基、脱氨基、脱硫作用,形成多种腐败产物;在细菌脱羧酶的作用下,组氨酸、酪氨酸、赖氨酸、鸟氨酸脱羧分别生成组胺、酪胺、尸胺和腐胺,后两者均具有恶臭。在细菌脱氨基酶的作用下氨基酸脱去氨基而生成氨;脱下的氨基与甲基构成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色氨酸可同时脱羧、脱氨基形成吲哚及甲基吲哚,均具有粪臭。含硫氨基酸在脱硫酶的作用下脱硫产生恶臭的硫化氢。</p><p>2、人体氮的来源为()。</p><ul><li>A:蛋白质</li><li>B:脂肪</li><li>C:碳水化合物</li><li>D:矿物质</li></ul><p>答 案:A</p><p>解 析:由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中仅含碳、氢、氧,不含氮,所以蛋白质是人体氮的唯一来源。</p><p>3、维生素E中,以()的生物活性最高。</p><ul><li>A:α-生育酚</li><li>B:B-生育酚</li><li>C:γ-生育酚</li><li>D:α-三烯生育酚</li></ul><p>答 案:A</p><p>解 析:维生素E在自然界有α、β、γ与δ一生育酚和α、β、γ与δ-三烯生育酚8种化合物,它们的生理活性不相同,其中α-生育酚的生物活性最高。</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常用物理保藏方法包括()。</p><ul><li>A:冷却保藏</li><li>B:辐照保藏</li><li>C:冻结保藏</li><li>D:高压保藏</li><li>E:液熏法</li></ul><p>答 案:ABCD</p><p>2、关于幼儿合理安排进餐,说法正确的是()。</p><ul><li>A:1~2岁进餐4~5次</li><li>B:2~3岁进餐4~5次</li><li>C:每餐间隔时间3~3.5h</li><li>D:早、中、晚三餐</li><li>E:午点和晚点两次点心</li></ul><p>答 案:BCDE</p><p>3、下列关于鱼类营养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p><ul><li>A:鱼类蛋白质含量平均18%左右</li><li>B:鱼类脂肪含量平均5%左右</li><li>C:鳕鱼含脂肪最低,在1%以下</li><li>D:河鳗脂肪含量最高,达10.8%</li><li>E:鱼类尤其是海鱼,含嘌呤比较高</li></ul><p>答 案:ABCDE</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组织</p><p>答 案:所谓组织,即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p><p>2、必需氨基酸:</p><p>答 案:必需氨基酸是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须由饲粮提供的氨基酸。</p><p>3、糖尿病</p><p>答 案: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降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的常见内分泌代谢疾病。</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亚硝酸盐食物中毒</p><p>答 案:亚硝酸盐食物中毒是指由于食用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食品,或误食亚硝酸盐后引起的一种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也称肠源性青紫病。常见的亚硝酸盐有亚硝酸钠和亚硝酸钾。亚硝酸盐食物中毒表现有:①潜伏期。误食纯亚硝酸盐引起的中毒,潜伏期一般为10~15min大量食入蔬菜或未腌透菜类者,潜伏期一般为1~3h,个别可长达20h后发病。②症状体征。有头痛、头晕、无力、胸闷、气短、嗜睡、心悸、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口唇、指甲及全身皮肤、黏膜发绀等。严重者可有心率减慢、心律不齐、昏迷和惊厥等症状,常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p><p>2、条件必需氨基酸</p><p>答 案:在某些生理条件下,人体合成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由食物供给。</p><p>3、案例描述:请对学龄儿童缺铁性贫血干预项目的效果进行评价。项目的总目标是降低学龄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率。项目的分目标是:1.提高学生、家长、教师营养知识的知晓率。2.提高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的摄人量。3.建立学龄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检测系统。请根据上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1.此干预项目效果评价的指标是什么?2.用什么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比较?</p><p>答 案:1.(1)知识和信念指标1)营养知识的知晓率: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平衡膳食宝塔等营养知识,目标人群能说出3种含铁丰富食物的比例、新鲜蔬菜和水果促进铁吸收的比例。2)缺铁性贫血防治知识:目标人群能说出两种缺铁性贫血的危害、缺铁性贫血的原因。(2)行为指标:检测行为流行率,即含铁丰富食物的摄入频率、新鲜蔬菜和水果的食用率。(3)组织和政策指标:每年检测血红蛋白的学校数目、学生健康档案建立健全的学校数目、学校健康教育课时。(4)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儿童缺铁性贫血的治愈率。2.采用卡方检验法比较指标比率和构成比的变化情况。</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