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历史》每日一练试题10月03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1972年10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p><p>答 案:错</p><p>解 析:1971年10月25日,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的票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p><p>2、“一国两制”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来的,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成功解决了香港和澳门问题。()
</p><p>答 案:对</p><p>解 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带来综合国力的提高。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这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后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这一政策在解决台湾问题之前,成功的运用到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上,促进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国两制”首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指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一国两制”的方针的正确运用,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p><p>3、历史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里的“沛公”是指项羽。()
</p><p>答 案:错</p><p>解 析:历史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里的“沛公”是指刘邦,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丰县)人,起兵于沛(今江苏沛县),秦朝时曾担任泗水亭长,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起义,登高一呼,天下英雄云集于麾下,称“沛公”。</p><p>4、秦始皇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p><p>答 案:对</p><p>解 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货币,废除六国原来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这就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题意说法正确。故答案为:正确。</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2004一2010 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建设培育形成 12 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下列各项主题中,最符合“沪浙红色旅游区”的是()
</p><ul><li>A:开天辟地,党的创立</li><li>B:国民革命,北代战争</li><li>C:武装起义,八一建军</li><li>D:战略转移,万里长征</li></ul><p>答 案:A</p><p>解 析:根据题干“沪浙红色旅游区”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1921年 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法租界和浙江嘉兴南湖召开,宣告共产党的成立,故 A 项正确;北伐战争兴起于广东,排除 B项;八一建军为南昌起义,排除 C项;万里长征始于江西,排除 D 项。故选 A。</p><p>2、“美元被习惯性地称为“美金’,是在它成为世界货币之后。”“美金”说法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p><ul><li>A: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li><li>B:国际贸易都采用美元支付</li><li>C:美国储备最多的黄金</li><li>D: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li></ul><p>答 案:A</p><p>解 析:根据所学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使美元与黄金挂钩,因此美元被称为“美金”,A 项正确;美元只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支付手段,B 项错误;美国储备最多的黄金并不是美元称为“美金”的原因,排除 C项;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D项。故选 A。</p><p>3、新文化运动前期的口号是()
</p><ul><li>A:师夷长技以制夷</li><li>C:民主和科学</li><li>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li><li>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li></ul><p>答 案:C</p><p>解 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C项正确,ABD项排除。故选C。</p><p>4、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的劳动力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这一情况()
</p><ul><li>A:推动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li><li>B: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li><li>C:促使明清中国实现了社会转型</li><li>D:表明明清重农抑商政策松弛</li></ul><p>答 案:B</p><p>解 析: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市场需要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生产规模更大,分工更细,“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即开设工场”,B项正确;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两宋时期,排除A项;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萌芽并得到缓慢发展,但未实现我国向新的社会转型,排除C项;明清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及缓慢发展不能表明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排除D项。故选B项。</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清朝雍正时期建立的掌握国家机要的机构是()
</p><ul><li>A:内阁</li><li>B:议政王大臣会议</li><li>C:南书房</li><li>D:军机处</li></ul><p>答 案:D</p><p>解 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朝雍正皇帝为了加强皇权和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设立了军机处。D 项正确:内阁设立于明朝,排除 A项;议政王大臣会议在雍正之前就已有之,排除 B项;南书房是康熙帝设立的,排除 C项。故选D。
</p><p>2、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她了她们固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连日常的食品,为了求清洁卫生的绝大理由,也积极地洋化起来,以期脱胎挽骨,由黄皮肤黑眼珠渐渐地变成优生的雅利安或是斯拉夫的新种”。这则材料表明在当时()
</p><ul><li>A:欧风美雨开始影响中国</li><li>B:贵重的物品都是西方人制造的</li><li>C:国人生活西化趋势明显</li><li>D:西化影响的加深引发人们担忧</li></ul><p>答 案:AC</p><p>解 析:中国受到外国文化的影响,说明欧美文化开始影响中国;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贵重物品均由西方人创造,不符合实际;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国人生活受到巨大的影响;但是D选项中的引发国人担忧材料中没有体现,所有选择A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