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0月03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处所”和“惩处”两个词语中“处”的读音相同。()
</p><p>答 案:错</p><p>解 析:处所[拼音][chùsuǒ]惩处[拼音][chéngchǔ]“处”的读音不同。</p><p>2、计划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完成任务的保证。()</p><p>答 案:对</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地上之山水,有画上之山水,有梦中之山水,有胸中之山水。地上者妙在________,画上者妙在_______,梦中者妙在________,胸中者妙在_______。
①位置自如②笔墨淋漓③景象变换④丘壑深邃。
</p><ul><li>A:①②④③</li><li>B:④③②①</li><li>C:④②③①</li><li>D:②③①④</li></ul><p>答 案:C</p><p>解 析:语段介绍的内容是“山水”,语段首先介绍地上山水,画上山水,梦中山水,胸中山水,然后介绍地上、画上、梦中和胸中山水之妙;解答此题,应注意搭配得当,意境和谐.“地上”对“丘壑深邃”,“画上”对“笔墨淋漓”,“梦中”对“景象变幻”,“胸中”对“位置自如”。</p><p>2、下列选项中的诗句不是对偶的一项是()
</p><ul><li>A: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li><li>B:竹雨松风琴韵,茶烟梧月书声。</li><li>C: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li><li>D: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li></ul><p>答 案:C</p><p>解 析:C项为拟人,将“明月”拟人化。</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下列诗句中与“送别”相关的有()
</p><ul><li>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li><li>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li><li>C: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li><li>D: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li></ul><p>答 案:ABC</p><p>解 析:“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这两句诗意图通过对人和月亮进行对照,说明一个人生哲理。自古至今只有一个月亮,“古时月”实际上就是“今月”,说今月曾照映过古人,今人却看不到古代的月亮,是为了要说明:月亮是永恒的存在,而人生却是短暂的。诗人面对明月,浮想联翩,发出了人生无常的深沉感慨。故选D。</p><p>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有()
</p><ul><li>A:《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li><li>B:《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史书</li><li>C:《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li><li>D:《战国策》是我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li></ul><p>答 案:AC</p><p>解 析:《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资治通鉴》A正确;《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B错误;《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C正确;《战国策》,又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D错误。</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第①段说:“它距离闹市很近,打个酱油,约二斤鸡蛋什么的,很方便,但又似很远。”这里的“很近”是指(),“很远”是指()。</p><p>答 案:胡同离闹市很近 环境安安静静,没有车水马龙,不像闹市那么喧闹。(提示:“很远”的含义指的是环境的安静,不能从字面上去理解)</p><p>2、下面的句子较简单,请加以合理的扩展,使之更生动形象。(不超过40个字) <br />学生眼中的老师。 <br />扩句:____________________</p><p>答 案:例:学生眼中的老师像一根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p><p>解 析: </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总角之宴,()。</p><p>答 案:言笑晏晏</p><p>2、分别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br />甚矣,汝之不惠()</p><p>答 案:谓语前置</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