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每日一练试题10月03日
<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p><ul><li>A:茅盾</li><li>B:鲁迅</li><li>C:巴金</li><li>D:郭沫若</li></ul><p>答 案:B</p><p>解 析:1918年5月,《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发表鲁迅《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内容和形式上的现代化特征,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伟大开端,开辟了我国文学发展的新时代。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呐喊》和《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之作,也是成熟之作。因而,鲁迅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p><p>2、从文体方面讲,《前赤壁赋》是()。</p><ul><li>A:骚赋</li><li>B:古赋</li><li>C:骈赋</li><li>D:文赋</li></ul><p>答 案:D</p><p>解 析: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鸿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以及散文诗式的文赋。文赋的产生和古文运动密切相关。苏轼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支持者,《前赤壁赋》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属于文赋。骚赋是赋体的一种,它是从楚辞中发展而成的,形式上属于赋体;古赋是赋体的一种,主要指先秦两汉的赋;骈赋是古代汉族文学中特有的一种文言文文体。</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梁惠王曰:“寡人之<u>于</u>国也,尽心<u>焉</u>耳矣!河<u>内</u>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u>加</u>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br />(1)解释这段文字中画横线字的含义。<br />于:<br />焉:<br />凶:<br />加:<br />(2)这段文字在全文论证结构中起什么作用?<br />(3)梁惠王自认为“尽心”,为何却“民不加多”?
</p><p>答 案:(1)于:对于。焉:于是,作兼词用,兼起介词“于”和代词“是”的作用。凶:灾荒。加:更加。 (2)导论,提出问题:“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3)其“尽心”只是在发生灾荒时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没有彻底实行仁政。</p><p>2、这首诗哪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它采取的是怎样的表达方式?</p><p>答 案:“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是画龙点睛之笔,结尾点明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这是陶渊明自然观的核心。以议论方式,从田园耕凿的忧勤里讨出人生天然的乐趣。</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山重水复疑无路,()。(陆游《游山西村》)</p><p>答 案:柳暗花明又一村</p><p>2、“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其中“艳羡”的意思是?</p><p>答 案:非常羡慕</p><p>解 析:出自梁启超的《论毅力》全句为:“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 <br />译文:旁观者只是非常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这个人大概是个幸运儿,而老天总是因为某种缘故宠爱他;又认为我遭遇不顺利,所以成就也比不上他。</p><p class="introTit">写作题</p><p>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悠悠岁月中,茫茫人海里,有多少人、多少事,常常会令我们或怦然心动,或沉思良久。<br />请以《不该忘记的》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字数不少于800字。</p><p>答 案:略</p><p>解 析:【写作思路】以《不该忘记的》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不该忘记的,例如对于历史,我们不应该忘记;对于为祖国的解放和安宁作出巨大牺牲的人们,我们不应该忘记;对于朋友,我们不应该忘记;对于美好的品德,我们不应该忘记;对别人给予的帮助,我们不该忘记;作文时,选取一个角度,围绕其展开,注意语句通顺,逻辑清楚。【经典事例】<br />1.牢记南京大屠杀,忘记五千年辉煌历史。<br />2.他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呢?国亡了,他可以逃走,可以隐居,可以平静地终老一生,然而他没有!因为他没有忘记国君的责任,没有忘记亡国的耻辱!在他的心底,铭记着他向夫差俯首称臣那一刻的心痛,铭记着他的子民迎他回到会稽时满眼的泪水!这铭记,使他可以忍受苦胆之苦,柴薪之硬!<br />【名言名句】<br />1.忘记应该忘记的,以破除牢笼;铭记应该铭记的,以洞悉前路。<br />2.跪着的德国人远比站着的日本人要高大!</p><p>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种子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蛹经历痛苦的蜕变,才能冲破束缚、破茧化蝶。生命的发展,就是不断从一个自己走向另一个自己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许悄然无声,也许轰轰烈烈。结合上面材料,以《走向另一个自己》为题,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作文,不少于800字。
</p><p>答 案:请自行作答</p><p class="introTit">简答题</p><p>1、这段文字是选取什么角度来刻画父亲形象的?
</p><p>答 案:选取“背影”为角度。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记叙了父亲送儿子乘火车北上念书的情景,尤其以父亲送行时的背影为描写内容,侧重表现了真挚动人的父子深情。</p><p>2、本文主要讲述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p><p>答 案:①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染源; ②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 ③乙脑病毒的流行与蚊子的密度有关; <br />④人类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