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法律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0月02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完善激励创新的产权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p><p>答 案:对</p><p>2、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时遇到任何人暴力阻碍的,应当追究其法律责任。()</p><p>答 案:对</p><p>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35条规定:“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一)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二)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的;(三)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追捕、搜查、救险等任务进入有关住所、场所的;(四)对执行救人、救险、追捕、警卫等紧急任务的警车故意设置障碍的;(五)有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其他行为的。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时,受到任何人暴力阻碍,均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本题说法正确。</p><p>3、人民警察的奖励由低到高分为:嘉奖、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p><p>答 案:对</p><p>4、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p><p>答 案:对</p><p>解 析:《刑法》第35条规定:“对于犯罪的外国人,可以独立适用或者附加适用驱逐出境。”本题考查法条原文表述,说法正确。</p><p>5、犯罪嫌疑人陈某系聋哑人,具有一定文化水平,他认为自己比较熟悉相关法律,没有委托辩护人,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p><p>答 案:对</p><p>解 析:《 刑事诉讼法》第35条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本人及其近亲属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通知法律援助机构指派律师为其提供辩护。</p><p>6、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就是保障和服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目标。 </p><p>答 案:对</p><p>7、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20日内审查完毕。()</p><p>答 案:对</p><p>解 析:《行政许可法》第43条规定:“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行政许可,下级行政机关应当自其受理行政许可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审查完毕。但是,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故本题说法正确。</p><p>8、行政机关给予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如果未出具书面处罚决定和统一的罚款收据,该行政处罚无效。()</p><p>答 案:对</p><p>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49条规定:“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行政处罚实行罚缴分离原则,出具书面处罚决定和统一的罚款收据是执法人员必须遵守的程序。行政处罚决定书是行政管理机关针对当事人的违法行为,在经过调查取证掌握违法证据的基础上,制作的记载当事人违法事实、处罚理由、依据和决定等事项的具有法律强制力的书面法律文书。行政处罚决定书具有严肃性、强制性和对当事人的拘束力,也是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财产的依据之一。罚款收据是当事人履行了缴纳罚款义务的凭证,由金融部门出具,如果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p><ul><li>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li><li>B: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li><li>C: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li><li>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li></ul><p>答 案:C</p><p>解 析:中国共产党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结合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p><p>2、党章总纲指出:____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ul><li>A:发展</li><li>B:开放</li><li>C:改革</li></ul><p>答 案:A</p><p>解 析:《中国共产党章程》总纲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p><p>3、某县公安局在侦破一起敲诈勒索案的过程中,依法收集到犯罪嫌疑人通过电话进行敲诈的录音磁带一盘。该录音带属于()。</p><ul><li>A: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li><li>B:视听资料</li><li>C:物证</li><li>D:鉴定结论</li></ul><p>答 案:B</p><p>4、 下列关于公安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说法符合《行政强制法》规定的是( )。</p><ul><li>A: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可以书面方式补充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li><li>B: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当事人拒绝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民警应当在笔录中予以注明</li><li>C:当事人不到场的,民警可以直接实施,但应当在现场笔录上注明</li><li>D: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后应当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li></ul><p>答 案:B</p><p>解 析:《行政强制法》第18条规定:“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六)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八)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九)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据此,B项正确。在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时应当场告知理由、依据等,不能事后补充,故A项错误。当事人不到场的,需要见证人到场,故C项错误。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应当在实施强制措施的时候进行,故D项错误。</p><p>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担任人民警察领导职务的人员应当具备下列哪一项条件?()</p><ul><li>A:纪检工作经验</li><li>B:刑事侦查工作经验</li><li>C:行政管理工作经验</li><li>D:政法工作经验</li></ul><p>答 案:D</p><p>6、抗拒、阻碍海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应由()。</p><ul><li>A:海关公安机构处理</li><li>B:海关所在地地方公安机关处理</li><li>C:省级公安机关处理</li></ul><p>答 案:B</p><p>7、 人民警察执行职务,必须自觉地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人民警察机关作出的与公众利益直接有关的规定,应当( )。</p><ul><li>A:向上级机关备案</li><li>B: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li><li>C:向公众公布</li><li>D:向上级机关备案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li></ul><p>答 案:C</p><p>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44条规定:“人民警察执行职务,必须自觉地接受社会和公民的监督。人民警察机关作出的与公众利益直接有关的规定,应当向公众公布。”故C项正确。</p><p>8、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特征是()。</p><ul><li>A:社会危害性、行为违法性、情节轻微性、不够刑事处罚性</li><li>B:社会危害性、不够刑事处罚性、行为违法性、应受处罚性</li><li>C:社会危害性、行为违法性、情节轻微性、应受处罚性</li></ul><p>答 案:C</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必须坚持同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p><ul><li>A:联合办案</li><li>B:分工负责</li><li>C:互相配合</li><li>D:互相制约</li></ul><p>答 案:BCD</p><p>2、罚金的缴纳方式有()。</p><ul><li>A:一次或分期缴纳</li><li>B:强制缴纳</li><li>C:随时缴纳</li><li>D:减少或免除缴纳</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详解]《刑法》第53条规定,罚金在判决指定的期限内一次或者分期缴纳。期满不缴纳的,强制缴纳。对于不能全部缴纳罚金的,人民法院在任何时候发现被执行人有可以执行的财产,应当随时追缴。如果由于遭遇不能抗拒的灾祸缴纳确实有困难的,可以酌情减少或者免除。据此,罚金的缴纳方式有四种:一是一次或者分期缴纳;二是强制缴纳;三是随时缴纳;四是减少或免除缴纳。</p><p>3、作出社区戒毒决定的,应通知被决定人户籍所在地或现居住地的()。</p><ul><li>A:公安派出所</li><li>B:街道办事处</li><li>C:乡镇政府</li><li>D:所在单位</li></ul><p>答 案:BC</p><p>4、 下列选项中,( )不属于行政复议前置案件。</p><ul><li>A:对文化局给予罚款处罚的</li><li>B:公安局对中国公民出境的申请不予批准,公民不服的</li><li>C:对专利复审委员会的复审决定有争议的</li><li>D:对省级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li><li>E:对土地局所确认的土地使用权有争议的</li></ul><p>答 案:ABC</p><p>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14条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也可以向国务院申请行政复议,国务院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为终局决定。”故D项属于复议前置。第3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已经依法取得的土地、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海域等自然资源的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故E项属于复议前置。A项、B项、C项均属于可复议可诉讼的情形。</p><p>5、 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作出如下行政处罚决定,正确的有( )。</p><ul><li>A:确有应受处罚的违法行为的,视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li><li>B: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li><li>C: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li><li>D: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li><li>E:需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的,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决定之前,不能交给在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行政处罚法》第38条规定:“调查终结,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对调查结果进行审查,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作出如下决定:(一)确有应受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二)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不予行政处罚;(三)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四)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决定之前,应当由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进行审核。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由此可知,E项中需要给予较重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的负责人应当集体讨论决定,在行政机关负责人作出决定之前,应当由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进行审核。2017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该法进行修正时,明确要求行政机关中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应当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所以,E项可以交给“初次从事行政处罚决定审核的人员”进行审核,但该人员必须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取得法律职业资格。</p><p>6、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方式及期限有()</p><ul><li>A:当场作出</li><li>B:20日内作出,经批准,可以延长10日</li><li>C:30日内作出,经批准,可以延长15日</li><li>D:45B内作出,经批准,可以延长15日</li></ul><p>答 案:ABD</p><p>7、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必须经过登记注册才能取得民事主体资格的主体是()。</p><ul><li>A:城镇个体工商户</li><li>B:农村承包经营户</li><li>C:公司法人</li><li>D:个人合伙</li></ul><p>答 案:AD</p><p>8、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构成要件是( )。</p><ul><li>A:犯罪客体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li><li>B:犯罪的客观方面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行为</li><li>C: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少数是特殊主体</li><li>D:犯罪必须是出自故意</li><li>E:犯罪的主观方面,一般出自故意,个别出于过失</li></ul><p>答 案:ABCE</p><p>解 析:在我国刑法理论中,犯罪由犯罪客体、犯罪客观方面、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四个要件组成。因此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构成要件也应该符合犯罪的四个构成要件.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犯罪主体多数是一般主体,如故意杀人罪;少数是特殊主体,如刑讯逼供罪,主体只能是司法工作人员。主观方面,一般出自故意,如强奸罪;个别出于过失,如过失致人死亡罪。</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对几个公安机关都有权管辖的行政案件,在必要时可以由()管辖。</p><p>答 案:主要违法行为地公安机关</p><p>2、行政处罚的种类有哪些?</p><p>答 案: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p><p>解 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正版)第九条规定,行政处罚的种类:(一)警告、通报批评:(二)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三)暂扣许可证件、降低资质等级、吊销许可证件:(四)限制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责令停产停业、责令关闭、限制从业:(五)行政拘留;(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p><p>3、你是一单位的工作人员,有一个上访者说有事要跟你们领导谈,见不到领导他就不走,而此时领导又在外地开会,临走时嘱咐过没有重大事件不要找他,这时你怎么处理这个事?</p><p>答 案:(1)热情接待上访者。让座,倒水。<br />(2)向上访者耐心解释,领导到外地开会研究抗震救灾问题去了。(或研究农村小学危房改造问题,在道德上博取上访者的认同)大约一个星期后能回来。<br />(3)细致了解上访者的情况,做好详细记录,并留下上访者的电话。领导没回来期间,也要及时和上访者沟通。<br />(4)等领导回来后,及时向领导汇报,并听从领导的指示,给上访者打电话,切实解决群众的问题。</p><p>4、简述正当防卫的条件?正当防卫的条件包括什么?</p><p>答 案:(1)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br />(2)不法侵害正在进行<br />(3)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进行防卫<br />(4)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p><p>5、怎样理解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p><p>答 案: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p><p>6、对有违法犯罪嫌疑的人,需要继续盘问的,在特殊情况下,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可以将继续盘问时间延长至()小时。</p><p>答 案:4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