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辅警协警《公安基础知识》每日一练试题10月01日

聚题库
10/01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侦查人员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可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询问。</p><p>答 案:错</p><p>解 析: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询问是对被害人和证人的;而对犯罪嫌疑人则是讯问。</p><p>2、所谓教育,主要是指法制教育,要求被教育者必须懂法、守法,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拒绝教育。()</p><p>答 案:对</p><p>解 析:所谓教育,主要是指法制教育,要求被教育者必须懂法、守法,不得以任何借口逃避、拒绝教育。处罚也是一种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处罚促使违法者幡然醒悟,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所以要寓教育于处罚的全过程。</p><p>3、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是事中监督。</p><p>答 案:错</p><p>解 析:事后监督是指监督主体在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执法行为终结之后进行的监督,如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p><p>4、《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形,无须履行职责。()</p><p>答 案:错</p><p>解 析:《人民警察法》第19条规定:“人民警察在非工作时间,遇有其职责范围内的紧急情形,应当履行职责。”这是法律明确赋予人民警察的特殊责任义务。</p><p>5、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p><p>答 案:对</p><p>解 析:根据《人民警察法》第五条规定,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受法律保护。故本题说法正确。</p><p>6、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寓意是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p><p>答 案:错</p><p>解 析:“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表述的是客观世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无论你是痛苦还是快乐,题中强调物质的客观性,而并没有强调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故本题说法错误。</p><p>7、国内安全保卫工作是我国政府赋予公安机关的一项特殊使命,具有隐蔽性、长期性、尖锐性和复杂性的特点。</p><p>答 案:错</p><p>解 析:本题属于偷换概念。国内安全保卫工作是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的侦查和防范工作,是党和国家赋予公安机关的一项特殊使命,而不是政府。</p><p>8、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p><p>答 案:对</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3年)第五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实施治安管理处罚,应当公开、公正,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办理治安案件应当坚持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故本题判断正确。</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旧中国近代警察的历史,是()结合在一起,镇压革命、迫害人民的历史。</p><ul><li>A:军警</li><li>B:军、特</li><li>C:军、警、特</li><li>D:军警和司法机关</li></ul><p>答 案:C</p><p>解 析:蒋介石为了残酷镇压革命活动,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维护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不惜耗资扩充警察机构,设立“内政部警政司”。同时,设立了庞大的特务机构。旧中国近代警察的历史,是军、警、特结合在一起,镇压革命、迫害人民的历史。</p><p>2、在行政许可的听证程序中,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p><ul><li>A:必要时予以公告</li><li>B:不予公告</li><li>C:并同时向社会公告</li><li>D:依申请向社会公告</li></ul><p>答 案:A</p><p>解 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2019年)第四十八条规定,“听证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行政机关应当于举行听证的七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必要时予以公告;(二)听证应当公开举行;……”故本题选A。</p><p>3、人民警察被辞退后,和公安机关解除的是()。</p><ul><li>A:劳动合同关系</li><li>B:雇佣关系</li><li>C:任用关系</li><li>D:行政关系</li></ul><p>答 案:C</p><p>解 析:公安民警被辞退后,丧失警察身份,不再享有警察的各项权力,不再承担警察义务,也不再与公安机关存在任用关系。</p><p>4、在国外被称为“智囊团”的是()。</p><ul><li>A:研究咨询系统</li><li>B:决策信息系统</li><li>C:审批控制系统</li><li>D:行政决策的中枢系统</li></ul><p>答 案:A</p><p>5、()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p><ul><li>A:公安业务建设</li><li>B:公安文化建设</li><li>C:公安队伍建设</li><li>D:公安装备建设</li></ul><p>答 案:C</p><p>解 析:公安队伍建设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p><p>6、公安工作的()决定了公安工作具有打击与保护相结合的特点。</p><ul><li>A:方式</li><li>B:对象</li><li>C:内容</li><li>D:目的</li></ul><p>答 案:B</p><p>解 析:公安工作具有打击和保护的双重特点,这是由公安工作的对象所决定的。</p><p>7、历史唯物主义的警察起源观认为()。</p><ul><li>A:原始社会也有警察</li><li>B:警察是一个历史范畴</li><li>C:国家是先于警察的产生而产生的</li><li>D:警察是先于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li></ul><p>答 案:B</p><p>解 析:两种不同的历史观,形成了两种根本不同的警察起源观。一种是历史唯心主义坚持警察自然起源论,认为自有人类社会就有警察,而且警察将伴随人类社会永远地存在下去。另一种是历史唯物主义认为警察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p><p>8、执法为民是的宪法原则在政法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  </p><ul><li>A:为人民服务</li><li>B:人权至上</li><li>C: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li><li>D:一切权利属于人民</li></ul><p>答 案:D</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对于公安机关各警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的正确理解是()。</p><ul><li>A:分工是绝对的,不允许人民警察各警种超越其职责范围而进行协作</li><li>B:公安机关各警种间的分工与协作是各警种正确履行职责不可缺少的条件</li><li>C:人民警察是个整体,其战斗力取决于各警种协同作战、整体作战的能力</li><li>D:各警种之间的分工是根据各警种的任务、职责、权限的不同而划分的,是为了便利日常工作</li></ul><p>答 案:BCD</p><p>解 析:公安机关各警种之间的分工与协作是各警种正确履行职责的条件,但是这个分工只是相对的,在需要整体作战时人民警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世上本没有绝对化的东西。一般来说,对于绝对化的选项,考生都可以第一时间予以排除;A项的表述明显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常理,容易排除。</p><p>2、下列有关近代警察的理解,观点正确的有( )。</p><ul><li>A:.近代警察是适应资本主义制度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专门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和官吏</li><li>B:.近代警察发端于美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li><li>C:.近代警察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必然结果</li><li>D:.近代警察首先是在欧洲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国家建立起来的</li></ul><p>答 案:ACD</p><p>解 析:近代警察是适应资本主义制度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专门执行警察职能的机构和官吏。近代警察发端于西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密的必然结果。近代警察首先是在欧洲资本主义较为发达的国家建立起来的,不是在美国,B项错误。</p><p>3、侦查实验应禁止()。</p><ul><li>A:有伤风化的行为</li><li>B:侮辱人格的行为</li><li>C:足以造成危险的行为</li><li>D:人身攻击的行为</li></ul><p>答 案:ABC</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133条规定,为了查明案情,在必要的时候,经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进行侦查实验。侦查实验的情况应当写成笔录,由参加实验的人签名或者盖章。侦查实验,禁止一切足以造成危险、侮辱人格或者有伤风化的行为。</p><p>4、刑事强制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工作。</p><ul><li>A:拘传</li><li>B:取保候审</li><li>C:监视居住</li><li>D:拘留和逮捕</li></ul><p>答 案:ABCD</p><p>解 析:依据《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所采取的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和逮捕的工作。</p><p>5、当事人不服公安机关作出的(),不能提起行政复议。</p><ul><li>A:行政处分决定</li><li>B:行政处罚决定</li><li>C:人事处理决定</li><li>D:民事纠纷调解协议</li></ul><p>答 案:ACD</p><p>解 析:《行政复议法》第8条规定:“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糾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p><p>6、维护国家安全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p><ul><li>A:积极防范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li><li>B:及时发现和制止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将其遏制在萌芽状态,以避免造成危害国家安全的严重后果</li><li>C:坚决惩治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li><li>D:坚决打击和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违法犯罪分子,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同时也警戒其他不法分子</li></ul><p>答 案:ABD</p><p>解 析:C项“坚决惩治危害社会治安秩序的违法犯罪分子”是公安机关的基本任务之一“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内容。</p><p>7、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聘请律师可以为其()。</p><ul><li>A: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聘请的律师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li><li>B:代理申诉、控告</li><li>C:提供法律咨询</li><li>D:与原告人达成和解</li></ul><p>答 案:ABC</p><p>解 析:《刑事诉讼法》第36条的规定,辩护律师在侦查期间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代理申诉、控告;申请变更强制措施;向侦查机关了解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和案件有关情况,提出意见。D项“与原告人达成和解”不属于律师在刑事诉讼侦查阶段的法定任务。</p><p>8、世界各国警察,由于受英、法两国警察制度的影响,形成了哪两种警政管理体制?()</p><ul><li>A:地方自治制</li><li>B:复合管理体制</li><li>C:中央集权制</li><li>D:地方分权制</li></ul><p>答 案:AC</p><p>解 析:1.以英国为代表的警察受地方政府领导,中央政府只起监督作用的地方自治制;2.以法国为代表的警察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的中央集权制。</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五条禁令的发布、实施时间和内容是什么?</p><p>答 案:为严明纪律,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中国公安部于2003年1月22日发布了 “五条禁令”。此禁令自2003年2月1日起施行。公安部指出,原有规定与此禁令不一致的,以此禁令为准。一、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二、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三、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四、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五、严禁参与赌博,违者予以辞退;情节严重的,予以开除。民警违反上述禁令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纪律处分。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或者持枪犯罪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撤职;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上一级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应引咎辞职或者予以撤职。对违反上述禁令的行为,隐瞒不报、压案不查、包庇袒护的,一经发现,从严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p><p>2、人民警察遇有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应当如何使用武器?</p><p>答 案: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p><p>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人民警察的政治纪律主要有哪些?</p><p>答 案:一、不得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二、不得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三、不得参加罢工。</p><p>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为预防和制止严重危害社会治安 秩序的行为,可以在一定的区域和时间,限制人员、车辆的通行或者停留,必要时可以实行什么措施?</p><p>答 案:交通管制。</p><p>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公安机关因侦查犯罪的需要,在使用了公民个人的交通或通信工具后,应当怎么处理?</p><p>答 案:应予及时归还并支付适当费用。</p><p>6、人民警察违法使用武器致人伤亡的法律责任是什么?</p><p>答 案: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二、尚不构成犯罪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p>
相关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