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职单招《语文》每日一练试题09月29日
<p class="introTit">判断题</p><p>1、古代“朔”指农历每月初一,“望”指农历每月十五。()
</p><p>答 案:对</p><p>解 析: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即朔日和望日。</p><p>2、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
</p><p>答 案:对</p><p>解 析:“空山新雨后”以“空”字开头来形容“山”,突出了山中环境的寂静。一个“空”字,渲染出天高云淡,万物空灵之美。故正确</p><p class="introTit">单选题</p><p>1、分别比较下列每组括号词,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br />①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少年固(强)之<br />②羲之之(书),晚乃善/撰长(书)以为贽<br />③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br />④尝(极)东方,出沧海/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r />⑤而又尝自(休)于此耶/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br />⑥盖亦以精力自(致)者/皖帅欲结欢宁南,(致)敬亭于幕府</p><ul><li>A:①②⑥</li><li>B: ①③⑤</li><li>C: ④⑤⑥</li><li>D: ①③④</li></ul><p>答 案:D</p><p>2、下列语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p><ul><li>A:嚼得菜根,做得大事。</li><li>B:唾沫星子也能淹死人。</li><li>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li><li>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li></ul><p>答 案:C</p><p>解 析:A项,借代,“嚼得菜根”代指人能吃苦。B项,借代,“唾沫星子”代指对人诋毁诬陷的话。C项,比喻:“乌云”比喻坏事,“金边”比喻好的一面.全句意思:不要只看到坏的,还要看到背后的希望;D项,借代,“三个臭皮匠”代指普通人。</p><p class="introTit">多选题</p><p>1、大海的波涛声是自然界最纯美、浑厚,且颇具神秘色彩的“音乐”。然而是谁“弹奏”了这一曲曲动人的音乐呢?美国科学家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浪花中大大小小的气泡便是一位位天才的“演奏家”。
海洋学研究所科学家认为,涛声的音质取决于形成海浪所特有的浪端气泡的体积大小。他们分别对在实验室水池和海洋中拍摄到的高速录像进行了分析,并测算了浪端气泡的体积,进而为我们勾画出了一幅浪花中气泡形成的完整图画。
根据测算,科学家将气泡分成一大一小两个种类,“大气泡”直径约在1毫米至1厘米之间,而“小气泡”的直径则小于1毫米。科学家介绍说,大气泡和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尽相同。海浪形成初期,浪尖会卷裹一部分空气形成一个管状空洞,当海浪下落时,这个空洞便被分割成若干部分,从而形成大气泡。当浪尖与海水再次相遇,飞溅起的浪花将海水表面的空气带入水中,小气泡就此诞生。根据科学家的结论,小气泡爆裂时所发出的声音要比大气泡更为激烈。虽然大小气泡的形成过程不同,但两种过程都遵循了能量守恒的规律。这一规律在自然界中十分常见,如在地震和山体滑坡等自然形象中都可以找到它。
科学家认为,千万不要小瞧这些不起眼的气泡,它们不仅是“大海之音”的缔造者,更是大气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关键因素。通常,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的大小决定着海水溶解二氧化碳气的数量,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气中这一温室气体的含量。与此同时,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上述看似简单的正反【两个过程】,却对整个地球的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第四段中【】的【两个过程】指的是()
</p><ul><li>A: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同时为海洋生物提供二氧化碳气体。</li><li>B:飞溅的浪花形成小气泡,并将二氧化碳溶解在海水中。</li><li>C:气泡将空气带入海水中,并向空中输送丰富的水汽。</li><li>D:气泡溶解二氧化碳气体,并将它提供给海洋中的生物。</li></ul><p>答 案:AC</p><p>解 析:从第四段的内容来讲,两个过程指的是:大大小小的气泡会将空气带入海水中,为海洋生物提供大量所需的二氧化碳气体;气泡在海面爆裂的一瞬间,又向空中输送了丰富的水汽,有助于云的形成。</p><p>2、下列句子括号里的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p><ul><li>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li><li>B: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li><li>C:范增数(目)项王</li><li>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li></ul><p>答 案:AC</p><p>解 析:A“一觞一咏”中的觞是词类活用,意为饮酒,名词活用为动词;B(固):名词,险固的地势;C目 :名词活用作动词 意为用眼睛提示;D“从”:使动用法,使什么跟从。故选AC。</p><p class="introTit">主观题</p><p>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br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br />(3)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p><p>答 案:(1)做大事不必考虑细枝末节,行大礼不必在乎小的礼节。(2)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和肉,辞别干什么呢?(3)夺走项王天下的人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p><p>2、请赏析第③段括号中句子的含义。</p><p>答 案:党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民经济迅速发展。</p><p class="introTit">填空题</p><p>1、(),武皇开边意未已。</p><p>答 案:边庭流血成海水</p><p>2、解释下列句中括号字的意思。<br />虽连城拱璧不(啻)也</p><p>答 案:止</p>